To be fully alive is to act; to be fully alive is to contemplate.
- Parker Palmer

星期三, 8月 24, 2011

我愛看書 (1)

我愛看書.

我怎麼知道?
我喜歡聞書的味道.
我喜歡捧著一本書而非一部電話來看.
我生活中最高興的事包括拿著一本愛看的書看一整下午.
我一生中買得最多的東西應該是書.
我看過的書未必很多, 卻很清楚自己喜歡看甚麼.
我喜歡從書本看世界.

我是認真的
我真的愛看書.

我知道你信了.
其實更大可能你早就知道我愛看書.

我也喜歡買書,尤其新書.
買了一本新書捧在手裡的感覺實在太美妙了!

不過我只喜歡買好書.
我沒興趣的書就算送到我手也不會叫我興奮.
近年我有興趣的書越來越少了.
人老了, 越來越(裝)多要求.

小時候看得最多是英文故事書,但愛看有圖畫和搞笑的.
後來, 喜歡看小說. 英文中文, 長篇短篇, 武俠, 偵探, 科幻, 愛情, 總之甚麼都愛看.
稍為大了點愛看散文.
大學時看勵志故事.
畢業了喜歡看跟社會有關的.
有段時間愛看跟心理學和教育有關的.
現在, 最多買的就是跟信仰有關的.

我不是所有書都愛看.
我從來都不看投資書,也很少看關於歷史政治,旅遊玩樂,甚至自稱能提升讀者不同方面素質的書.
不過, 現在那些小說,語言學,心理學,教育,社會學的書也暫暫離我而去了.

前幾天我同事拿著一本盧雲神父的書推薦我去舊書義賣
說可能會發現'好野'
我今天就去了
果然有些好野
可我不敢立刻推薦
待我看完後跟大家說說吧

不過
有件事還是叫我振奮
在書海中, 竟然發現了本<學生時代的指標>(增訂版)
記得我曾經推薦過這本書,也借了兩本出去
現在都不知往哪裡去了

雖然這陣子看過很多好書
這本書卻是對學生非常有益的讀物
現在應該沒有再版了
難得再次遇上了
我當然立刻買了

下次再說說書和人的關係吧

星期四, 8月 11, 2011

培靈會(一)

寫下這些雖然是為了給你們一些鼓勵提醒和教導,但卻更是為了鞏固自己所聽的道,免得聽了就忘,也起碼可以在這裡有個紀錄。
講員鮑維均牧師是多麼年輕卻又有個人魅力的弟兄。他沒有因為爸爸是牧師(鮑會園牧師)而遠離神,反而義無反顧地走上同一條路。

今次的講道有兩個大重點。

第一,呼召摩西做神的代言人後其實其餘都是神自己的工作。這提醒我們事奉神並不需要什麼背景和能力,因為不是我們而是神自己要作大事,甚至有沒有果效我們也不能控制,也都是神的工作。神對人的呼召也叫人明白到在事奉的角度上我並不重要,神才重要。叫我也想到工作上時常看自己的能力和做到多少,卻忽略了其實神自己要行奇事而非自己要做到些什麼。

第二個重點是有關甚麼是聖潔的問題。不聖潔就不能見神的面,所以何謂聖潔就顯得非常重要。創世記中唯一提到聖潔一詞就是神創造六日之後的第七日為聖日。而稍後十誡中唯一一處地方提及聖潔,亦都是提到安息日為聖日。所以安息日為聖潔是非常重要的。那為什麼要守安息日呢?因為耶和華吩咐我們做工做了六日後就應該分別為聖。那為甚麼做工和聖潔有相對的成份,為甚麼要停止作工才能安息?因為六日內我們做工,那些我們所作的工很可能成為我們偶像,以至於我們忘了神;我們有時歡喜自己手中所作的,甚至把其變為偶像代替神了。第七日的休息容讓我們記念造天地和做工的都是神。

要回應呼召就要先理解聖潔;要聖潔就必先拆毀我們的偶像。有時我們不拆毀我們的偶像,神就會出手拆毀我們的偶像,所以鮑牧師提醒我們當失去一些東西時不要先問為何要拿走它,反而問問自己做了多少偶像來代替神成為我們的倚靠。牧師說每一次我們敬拜偶像,其實就像拿女朋友的相片給太太看那樣侮辱神;因為神才是我們的唯一敬拜對象。

看看身邊的人,弟兄姊妹,甚至是自己,有時解決了一個癮之後卻發覺只會轉移目標到另一個癮上面,因為並沒有解決深層的心靈需要。最可憐的是,人可能奮鬥了很久後終於達到了目標,卻發現未被滿足,心靈卻還是空得很。事實上,我們很清楚除了上帝外,人並不能被完全滿足!

我發覺獨處時最困難。因為要赤裸裸地面對自己的生命,看清楚自己是否用一樣又一樣的東西和事情來取代神自己成為滿足。在拆毀了偶像之後,我們這些基督徒還有些甚麼?是上帝嗎?還是一無所有?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