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fully alive is to act; to be fully alive is to contemplate.
- Parker Palmer

星期日, 12月 09, 2012

賣旗小記

星期五,有同事叫我繼續寫點東西。在忙碌中抽空構思內容和記下文字,不容易。但既然大家也不抗拒文字交流,我也寫點吧。

昨日因朋友機構需要義工,多年後再次走到街上賣旗。賣了兩個小時,成績不錯。小休後回到同一地點繼續賣,卻多了一小孩在附近一起賣。我見他不太有禮貌,也賣得不理想,心中竟有驕傲。後來他見我賣得不錯,竟走了過來,在幫我賣旗的街坊正尋找硬幣時站在我面前替他們貼貼紙和遞上旗袋。起初我不以為然,也大方地指示買旗者把硬幣投進小朋友的旗袋中。後來,我見自己的旗紙久久未動,就刻意走開一點,怎知他繼續跟著我。看著他不斷地賣,然後竟高興地跟我說快賣完,我心中很不爽。我知道我的心腸不好。雖然當時沒有發作出來,但我知道我並不是真心想幫助那機構,不是真心想那小朋友高興,也不是真心想其他人好;我只是想自我感覺良好,想朋友稱讚,想其他人比自己遜。我也是很自私。

今天教會教主日學講擇偶,剛巧播高皓正的見證。擇偶的東西我沒有怎麼聽下,卻被他一段分享感動。他說他進娛樂圈的目標不是求名求利,而是想有影響力,想做喬宏,想帶很多人信主。然而,後來他忽然明白主的心意,是要他退居幕後,為後來主要興起的眾多喬宏禱告和給予支持。他起初也很掙扎,我想作為一個藝人他也不會太高興,但後來卻欣然接受了他的使命和崗位。

主好像在提醒我的自私自大。願我都學習那隱藏的服侍,學習那真正的謙卑,學習為主所使用的每一位禱告和給予支持。願我能真心地說出施洗約翰的名言:祂必興旺,我必衰微。共勉。

星期二, 7月 10, 2012

書店一天

給我一整天假期 讓我跑到書店去 讓我慢慢翻 逐本看 躍進知識的海洋 發掘看似平平無奇的寶藏 尋回早已沖淡了的文化氣息

星期日, 7月 01, 2012

心中的宇宙

剛巧兩個好朋友分別在這兩個月離開了他們的高薪厚職;都是那些高考4,5,6A學生也夢寐以求的有金錢有地位的工作.無巧不成話,最近在自己工作的地方也有許多同事將會離去.其實離去本平常,因為當一個人覺得離去比留下更好時就會如此做,反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然而,我卻覺得離去比留下困難,可能因為當一切都習慣了,當加了薪升了職,離開就等於從頭來過.所以,離開不單需要很有力的理由,更需要無比的勇氣.現在終於開始明白為何有人說,做多幾年就走不了,也對.

再說說我的朋友們吧.如果工作到麻目了,工作到迷失了,每一天上班後瘋狂工作吃飯也可以忘記,而且不到晚上八九十時不能下班,我想大家也認同這個人需要歇一歇.但我的朋友一年只可以請十多天假,而且老闆未必批准,況且放假回來就會有堆積如山的工作要完成.那麼,你會不會請假去稍作休息?恕我這個有一個多月暑假和其他種種假期的人未能明白,但當他們看清楚自己不想過甚麼樣的生活(可能得不到家人朋友的支持),我絕對支持他們毅然離去的決定.雖然暫時失業,但總好過做死自己,總好過永遠變成一條沒有夢想的鹹魚.

我一直感恩能當上教師,找到一間好學校,有一班好同事.有一班好學生.我可以說我還有夢想,而且至少有部分還可以在工作地方實現.雖然的確有點壓力,雖然其他人好像好難明白當教師的辛酸,但我也可以說我正享受現在的工作,也絕少感覺迷失麻目.反而,每天也有精彩的事情發生,每日都可以掛著笑臉期待新一天的挑戰.離開了現在的工作崗位,我不肯定能否重拾這份感覺這種精彩.再者,我還有任務要去完成,未可以揮揮衣袖拍拍屁股離去;我還沒有不繼續留下的原因.

留下有留下的理由,離去有離去的原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對於將要離去的幾位我一直好欣賞的同事,衷心祝願他們生活愉快,且活得更精彩.留下的諸位戰友,盼望大家繼續滿有熱誠地打拼,特別在信仰方面好好把守.

最後,三年前當自己未開始工作前定下了三年要回顧一下去或留.這裡,也可以用這幾句總結一下:寓形宇內複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大家應該懂吧.至於委心者,對我來說,還得看天父的心意;主要我何去,我就去!

ps. 這幾年,我發覺做老師不容易.一來,要徹頭徹尾地做一個好榜樣好難.二來,好容易想表現自己,好容易想其他人認同自己,好容易想經營自己的事業,卻忘了自己真正的大使命.三來,工作實在多.不過我不想埋怨,也沒資格埋怨,因為如果我像好幾年不見而昨晚終於見面的大學宿舍樓友般做一份每天炒期指的工作做了兩年多,我早就瘋了.怎也好,看到這裡的朋友,盼你能為我禱告求天父保守我心,謝謝.

星期日, 6月 10, 2012

神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


神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
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
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
我就把你的道指教有過犯的人,罪人必歸順你。
神啊,你是拯救我的神,求你救我脫離流人血的罪,我的舌頭就高聲歌唱你的公義。

( 51:10-14)

星期六, 6月 09, 2012

成長


今早, 跟大家分享關於成長的課題. 對, 只是分享, 說的是一些你可能已經知道卻漸漸遺忘了的事. 怎也好, 請先答我幾個關於成長的問題.

有人每天花幾小時進修, 八面玲瓏十項全能, 這是否成長呢? 有人每天努力工作, 得到上司賞識, 連升幾級, 人工翻倍, 這是否成長呢? 有人投入很多教會的事奉, 一個禮拜幾天在教會, 這又是否成長呢? 如果這些不等於成長, 那麼甚麼是成長呢?

區牧師說過, 人生可以用十二個字總結: 生老病死, 喜怒哀樂, 悲歡離合. 仔細想想, 不無道理. 又有人說過,我們多數都會經歷以下的人生過程: 從熟悉的家庭環境到幼稚園, 從幼稚園到小學, 從小學到中學, 從中學到大專, 從學校踏進工作世界, 從獨身到結婚, 可能有兒女, 從壯年到退休, 然後健康倒退, 然後死亡. 當然, 有些人可能會跳了些步驟. 但, 結局都是相同. 過了一生, 又是否等於有成長呢?

在這種生活中, 在這必須的長大中, 怎樣才是真正的成長呢?

成長是一樣很有趣的東西人不會時常對自己說: 看, 我在成長. 通常, 人只會回望過去發生了甚麼事, 才會發現經歷了人們所謂的成長. 或者, 你身邊的父母老師朋友有天興奮地對你說: 你真的長大了! 正如有人說過: 成長就是回望從前發覺自己很戇居. 沒有戇居過, 也許真的難以成長.

其實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成長. 而且這是一個過程. 著名作家C.S.Lewis將成長的過程看為一個更像主耶穌的過程. 而聖經中會較常用成熟的人或者完全人來為我們定一個目標一個方向去追逐. 這裡選幾點來討論.

第一, 是智慧的增長.林前2:6說: 我們在成熟的人中間也講智慧,但不是這時代的智慧. 這裡的智慧不是說我們打機的技術, 避開老師責備的能力, 甚至你的那些小聰明, 而是對真理的掌握對生命意義的看見. 那麼智慧如何增長? C.S. Lewis說當一個人認真地做基督徒時智慧自然會增長,因為我們的信仰本身就是一種教育. 箴言也說過, 智慧的開端在乎敬畏神, 絕對跟你的IQ,EQ,AQ無關. 林前14:20又說: 弟兄們,你們在思想上不要作小孩子;但在壞事上要作嬰孩,在思想上卻要作成年人。馬太福音提到耶穌叫我們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 英文是as wise as serpents和as harmless as doves. 簡單來說, 就是要有一個成年人的頭腦, 和一個小孩的心. 祂想我們有智慧準備好打屬靈的仗抵擋引誘教導他人, 卻同時能夠像個好孩子般簡單純真有熱誠願受教. 

你不要說你還年輕, 沒有智慧是合理的. 我再說, 智慧跟你在地上所受教育的年日長短無關. 大家熟悉的彼得當門徒前是一個漁夫, 主耶穌在世時也沒有修讀碩士博士. 一言敝之, 就是尋求神就會得智慧, 智慧就帶來成長. 不知道你是否經常被一些簡單的事困擾, 時常重複地做一些愚昧的抉擇, 時常在罪中浮浮沉沉. 我對你說, 是時候長大了! 希伯來書的作者叫我們不要再停留在吃奶的階段, 是時候吃乾糧了, 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初階. 我猜, 你不會想一世也飲奶粉吧, 信仰層面呢? 一世也在背提摩太前書4:12和約翰福音3章14節? 來些成長吧.

第二, 是言語的約束. 你去看醫生時醫生會否叫你張開口然後說ahh? 他看看你的舌頭就知道你的情況了. 你的舌頭反映甚麼? 反映你很健康抑或病入膏肓? 雅3:2說: 其實,我們人人都在許多事上犯錯;假如有人在言語上不犯錯,他就是完全的人,有能力管束自己整個身體. 我們每天都說不少話, 當中十句可能有四句抽人水, 三句大話, 兩句批評人, 一句得罪人. 你是不是多說話的人? 你言語有沒有過失? 抑或有過失也不知道? 聖經提醒我們是就說是, 不是就說不是. 聖經也叫我們隨時說造就人的說話. 要記住, 說話可以有很大威力, 所以我們要學習勒住自己的舌頭, 這樣就是成長.

第三, 是放下不真正重要的東西. 在太19:21耶穌對一個少年人說:如果你想要完全,就去變賣你的財物,分給窮人,你就必有財寶在天上,然後來跟從我。富有的少年人聽見後就憂憂愁愁地走了. 成長其實是一個不斷拆毀再建立的過程. 這一刻, 有甚麼對你最重要? 早幾天, 我漏帶了手提電話. 就在那天, 我才發覺, 原來我好久沒有在獨處時有靜思. 以前我一直高興自己的電話不是smartphone, 月前買了部iPhone使我回到了起點. 當沒有了facebook, whatsapp, instagram, itunes和 scramble with friends, 我才真正再有機會看清楚自己看清楚這個世界. 你未必是財主, 但你卻也可能被一些東西困住, 使你無法繼續成長. 這一刻, 甚麼對你最重要? 真正不能失去的是那樣東西嗎? 抑或主耶穌自己呢? 那個少年人有掙扎時其實並未有錯, 但可惜他沒有求主幫助. 他只要停下來說:「主!我捨不得我的錢,求你給我恩典,在我所不能的,在你卻能。主!我捨不得我的錢,我不能把它變賣了跟從你,但是你能。」要成長無可否認要付些其實長遠來說不算是代價的代價, 所以除非我們能學習放下這許多世界上令我們不能專一跟從主的東西, 讓天父來介入, 否則我們就難以成長了.

究竟誰在成長呢? 有人從前每天OT工作, 盡力滿足老闆需要, 甚至比要求的再做多一點, 卻在家庭和朋友關係上失諸交臂, 現在一樣會勤奮地工作, 卻也學懂更珍惜與人的關係, 盡量每天花時間跟家人相處. 有人從前每天都只顧玩樂, 甚至沉迷網絡世界, 每晚都很夜進睡, 每天上學也像行屍走肉, 直到有一日身體不勝負荷, 心靈只剩空虛, 發覺原來逃避不能令自己好過. 現在慢慢放下那些習慣, 每天玩玩運動看看書寫寫文章. 有人好想去討好身邊的人, 得不到他們的欣賞和垂青, 卻換來白眼, 心想為何付出了愛卻得不到回報. 後來, 聽到人分享愛不應該純粹由自己出發, 否則最終只會充滿痛苦和傷害, 反而要首先學習被愛改變, 所以在努力學習主耶穌的榜樣. 現在正學習謙卑地跟人分享那份愛. 也有人曾經兜兜轉轉, 在信仰的路上若即若離, 只在困難中希望耶穌能幫助而從不嘗試與祂建立關係, 現在終於肯認真地返團契讀聖經祈禱返教會, 心中渴望能在信仰上更長進, 似返個基督徒.

鄰坐的同事跟我說: 成長是苦甜參半的歷險,也是永無止境的一課. 對, 成長並不會一步到位, 而且當中一定有苦有甜, 關鍵在乎我們是否能一直向著主耶穌所立的目標跑過去. 盼望當你不時回望時, 可以發覺自己真的成長了.

星期三, 4月 11, 2012

你在煩惱甚麼嗎? [北京後感]

兩個禮拜前看了[桃姐]
很好看
電影細緻地描寫老人的生活和心境
還有老人院的光景
看完有一種淡淡的感觸

曾經在長者中心工作了兩個月
自問不太喜歡跟老人相處
覺得他們麻煩
嫌棄他們老和不入流
當時雖然有些學習
卻也不懂得珍惜那些長者
這幾年看著外公的退化
又看著父母的漸老
心裡還是有點不協調
我愛他們
卻不懂得愛他們

當他們開始需要我照顧的時候
我還需要他們照顧
當他們老了的時候
我還是不想長大

我不擅於表達自己的感覺
對家人也是
說實的
有點慚愧
相比幾年前
他們已經漸漸學習如何給我空間
我卻不知道該怎麼面對
這突如其來的自由
和那些間中的問候

可能是慣了自己一個
或者跟弟弟兩個經歷了太多
或者有了很多很好的弟兄姊妹
或者多了很多可愛的學生
我該再問一次自己
家人對我來說有甚麼意義
我愛他們
Roger也愛桃姐
我不想等到那些時候

-

去了十日北京
還是沒有說太多的話
沒有拍很多照片
沒有交很多朋友
比賽也沒有下場
不爽時也沒有忍住
比起兩年前帶的團
卻是少了遺憾
因為目標清晰了
急不了
只能一步一步的去達到
這個旅途解決了一些問題
確立了一些友誼
想通了一些東西
明白了一些道理

還是有點遺憾
一就是老了不能睡得太晚
不然也應當跟學生們在那些時間相處久一點
或者能交多幾個真心朋友
二就是沒有機會跟自己組的同學詳談
分了組也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組員
這個有點悔疚
最後就是預備了一些詩歌
還是沒機會跟大家唱
還是沒勇氣不向遊戲低頭

這幾天最開心的也說說吧
一是有機會去北京交流
坦白說不是特別嚮往北京
卻喜歡帶著學生去闖
偶爾也會想起馬來西亞和上海團的各位
二是有機會跟深地認識了幾位隨行同事
就是billy sir說的相逢恨晚
他們都很好
也給予了我一個快樂的旅程
三是能在星期天到教會
感謝我的朋友幫我搜尋了當地教會
竟跟ms chung叫我一起去的是同一間
很享受在異地跟弟兄姊妹一起敬拜
感恩
四是看到學生們一起獻唱詩歌
可能我太認真
但我樂於看到大家同心跟北京同學分享
那怕沒有觀眾
天父在看
我們自己也高興
最後是更深地認識了一些學生
在回程飛機上嘗試默出全團學生的名字
可幸還能記出來
雖然可能有錯字
但看著這些名字
還是祈禱讓他們能繼續成長
起碼我曾經參與過一部份
當中的幾個名字
我相信在我生命剩餘的日子中
也會在某些時候繼續出現
感恩他們中有一些人對我來說就像弟妹般
有就足夠了

-

雖然還是假期
但這刻開始我要重投工作的懷抱了
我不是討厭工作
鍾sir在旅途中對我下了正確的評價:
我是為興趣而活的人
當我對工作失去興趣
當我覺得那些行政工作和人事太無聊的時候
我會選擇歇一歇

-

沒有不會謝的花
沒有不會淡的疤
沒有不長回來的頭髮
你在煩惱什麼嗎

星期一, 2月 13, 2012

罪人 (17.2.12 早禱)

這幾年的教學生涯中, 這兩個問題時常縈繞在我腦海中: 我有甚麼話可以說呢? 我對著身邊的學生們有甚麼可以說呢? 不知道同事們是否有同樣的困惑, 尤其是當有機會跟學生閒聊, 有機會聆聽他們的需要, 或者需要給予他們一些意見和提醒時, 究竟我們這些老師能給他們一些甚麼呢? 早前聽牧師講道講到一個故事, 就是他做了牧師之後去參加一個神學會議, 竟碰上了多年沒聯絡的讀書時期好友. 牧師當時高興極了, 一來因為多年沒見的兒時好友終於能夠重逢, 二來更重要的是當年吊兒郎當不務正業的伙伴今天竟然信了主, 且一起出現在這個神學會議中. 不過想不到打了招呼再來個擁抱後對方劈頭的第一個問題竟然是: 主耶穌能拯救和改變我的這麼好的福音, 你當時怎麼不告訴我呢?

人, 有很多種. 但好像大家都帶著點包袱. 一人有一個夢想之下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夢想. 一人有一個故事之下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故事. 我有甚麼可以說呢? 我只有一雙耳朵一個口和一對手, 能做些甚麼呢? 我在想, 或許讓他們明白自己明白的東西, 讓他們感受自己在經歷的感受, 讓他們看看那不曾看見的遠處, 給他們知道自己走過的艱辛和掙扎, 給他們知道歸回安息的重要, 給他們看一看甚麼是謙卑的樣式, 給他們一個學習愛人接納其他人的理由, 給他們看看這個改變了我的福音是一回甚麼的事, 至少比批判論斷他們, 為他們的傷口灑多一點鹽, 甚至由得他們痛苦掙扎強一點.

我被改變的其中一個最主要原因, 就是覺得自己有問題. 朋友說自己有性格缺憾, 我當耳邊風, 反正他們自己也好不了多少; 家人對自己諸多批評, 我無視, 反正是他們多管閒事; 老師說自己有進步空間, 我也只是點點頭罷了, 反正我就在進步; 但是, 當看到其他人美好的生命時, 當看到其他人流露生命的香氣時, 不禁問, 我也可以嗎? 為什麼他能這樣呢? 對, 我就是這樣開始自我反省了, 不是出於妒忌, 而是看到希望, 曙光和可能.

我們的信仰裡稱我這類人為罪人. 我相信, 人都不太喜歡罪人這字眼, 而實際上耶穌也沒有指著其他人說’你是個罪人’, 所以我們應該認清罪人的真相, 就是其實我們都偏離了神, 離開了祂的愛, 達不到他的目標, 正如原文罪人的意思是射不中紅心. 有人說, 人是罪人, 但不單是一個罪人; 他是一個被罪者(sinned against). 人的確是侵犯了神的律法, 但他也是一個被侵犯的人. 人傷了神的心, 但他本身也是一個受傷者. 這個說法很特別, 也正指出了那使上帝和人兩敗俱傷的罪的真相.

跟大家分享一個聖經的記載. 這事以後, 耶穌出去, 看見一個稅吏, 名叫利未, 坐在稅關上, 就對他說: 你跟從我來. 他就撇下所有的, 起來, 跟從了耶穌. (路 5:28-29) 看似一段非常簡單的事情, 但你可能已經知道當時的稅吏是一種甚麼人, 比今天的所謂地產霸權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們是明刀明槍的壓榨百姓, 而且貪而無厭, 為一己私利置大眾利益於不顧, 若非為羅馬官員, 早就應該被人打死. 所以, 普遍其他人只當他們是人渣敗類, 與妓女同列. 讓我們看看耶穌對這個人說了些甚麼呢; follow me. 簡單直接的一句: follow me.
耶穌對當日被社會丟棄的稅吏利未, 對當時那個unloved(不被愛), unloving(沒有愛心), unlovable(不可愛)的罪人利未, 顯示出的是無條件的接納. 你看到利未他的回應嗎? 聖經說他就撇下所有的, 起來, 跟從了耶穌. 撇下所有的意味著他將舊有的自己也放下, 是完全的放下. 馬太福音我想大家都很熟悉, 而作者馬太也就是這位撇下所有的跟從耶穌的曾經是著名稅吏的利未. 今日, 耶穌同樣接納不同類型的怪人, 包括太高太矮, 太肥太瘦, 身體不適, 四肢不調, 頭腦簡單, 心情唔好, 懶到出汁, 太多野講, 粒聲唔出, 心靈空虛, 考試肥佬, 家庭殘缺, 比賽輸晒, 唔夠錢洗,不受歡迎, 經常躁底, 成日發夢, 冇黎答霎, 古靈精怪, 奇形怪狀既人, 亦即你和我.

耶穌對當時質疑他接納利未的人說: 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 有病的人纔用得著. 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 乃是召罪人悔改. (路 5:31-32) 今日耶穌就是叫你跟從祂, 對, 是你, 每一個你. 只要你承認你狼狽的光境, 勇敢面對人的有心無力, 接受你被罪傷害得遍體鱗傷的情況, 主耶穌就給你一個做人的方向, 永遠的平安, 生活的幫助和愛人的動力.

聖經說: 若有人在基督裡, 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林後 5:17) 這節經文想必大家都熟悉, 但你想經歷這種脫胎換骨的轉變嗎? 有人說過: every saint has a past and every sinner a future. 你願意在主裡開展你的future嗎?

星期一, 1月 16, 2012

學不會?

最近早上起來後很少認真地祈禱。

其 實最近晚上睡覺之前曾多次拿出寫了代禱事項的簿子,準備為每樣事每個人禱告,但通常都在祈禱中入睡。在這方面,真的有些虧欠,可算是欠了禱告的債;特別對 於家人、學生、團友甚至一些久違了的朋友,都是承諾了會為他們禱告而沒有好好履行。明明知道應該為他們禱告卻沒有好好的做,心中真的有點慚愧。理論上,自 己看了不只一本關於禱告的書,也有不少機會在人面前禱告,卻在私禱中這麼不濟,真是諷刺。

早上其實是很好的時間。一起來心無雜念,最適合來到天父面前盡訴心聲。可惜的是,自己好像錯過了太多這樣美好的早晨。

今 天早上嘗試早點起來祈禱,一來因為上次崇拜遲到不少,一直耿耿於懷,二來因為要延續昨晚的禱告。昨晚腦子裡想的是一些教會的少年人,特別是自己的主日學學 生,因為知道今天有個為少年人祈禱的祈禱會,也知道自己平常很少為他們每一個禱告。可笑的是,由於賴了點床,最後禱告也是馬虎了事。現在想想,當時竟然毫 無羞愧,唉,不再說了。

說一些今天的反省和感受吧。儘管工作仍然十分忙碌,但早陣子想寫卻寫不出來,所以今天難得有些想法就要趕快記下了。

教學真的很難。我不是埋怨甚麼,而是真心如此覺得。教這部分其實只要認真準備可能沒太大問題,但如果對學生有相當的期望,同時又關心學生能否學到些甚麼,甚至著緊他們的反應和感受的話,教學就變得很困難了。

發 覺原來自己曾經有一篇關於期望的文章。當時寫了一句『要滿足其他人的期望其實好難,活在他人期望之下其實也很辛苦』。但是,我發覺自己也不期然像父母一樣 把好多期望甚至壓力加在我的學生身上,以致他們也可能覺得很困難很辛苦。我知道要問甚麼問題。究竟這些辛苦值得嗎?對他們有期望能令他們成長嗎?如果這些 答案是正面的話,似乎能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對不起,其實我一直也不太認同甚麼快樂學習,因為覺得學習必然是痛苦的,成長必然是艱難的,且成功必然需要苦 幹。有些人也說過學生一定要逼才會成功。但是自己心底裡卻又一直希望學生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每次把重擔加諸少年人身上時都催眠自己說這些對他們是好 的,而且心中必然會有點不舒服。其實,我又是否知道甚麼對他們最好呢?

我發覺這一年好像對學生的期望放鬆了點。或許是學生 乖了,或者認識我多了。然而,我記得當年實習時我還是很嫩,卻真的很有熱誠,亦沒有放棄追每一個學生功課和關心每一個的需要。當然,現在教的學生多了,要 處理的事務多了;但我想這不能作為藉口。但你問我的話,我真的不再很真心地關心我每一個學生了。有些人我真的不理了,可算是沒有期望。當初的熱忱是否消退 了?還是我一直也是這樣冷血?

對我來說,我曾經覺得自己並不介意學生的成績表現,也記得自己在班裡說過考出來怎樣也不太重 要,反正最緊要盡力。然而,不只一次有學生說考得不好覺得對不住我。天啊,為甚麼會對我不住呢?不過,轉個頭來,撫心自問,我真的不重視他們的表現嗎?為 甚麼自己每次望到他們平均分是全級最好時內心感到雀躍,見到他們高分時對他們態度好像好一點,看到他們交齊功課心情就好一點?為甚麼我還是在跟人說自己的 學生成績好與不好?說好了的成長呢?說好了的生命表現呢?

我還是要跟我的學生說聲對不起。面對面好像很難說出口,不過這裡 真的要說一說。我發覺我所期望學生能達到的,有時真的不太合理;我是以我從前做學生時能做到的東西作為對學生的期望,甚至以自己現在能做到的作為對他們的 期望。細想下其實跟那些所謂怪獸家長無異。在沒有好好指引和耐性下對這些年輕人有如此奢求,基本上是我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望子成龍可算是父母的合理要 求,但如果每一只都要成為暴龍雷龍,則變相剝削了他們的自由,窒礙了他們發展的空間。泡泡龍不可以嗎?

再鑽深一點的話,其 實有時人的期望是一種心理補償,希望下一代能把自己曾經做得不夠完美的工作做好。我又何嘗不是想他們不要像自己過去般懶懶散散?但我真的想他們現在就這麼 老練嗎?今天下午祈禱會後回了家,檯面上就是那些沒完沒了的試卷,坦白來說很鬱悶,所以靜了下來聽聽歌發發呆。我發現,簡簡單單多好,有些空間真好。

有人說,老師的定位很尷尬。不能像父母般要求學生,關係也不會像親情一般重要;也不能像朋友般親近學生,關係也不會像友誼一樣長久。我不贊成,反正我覺得如果雙方也有心,一定能夠保持關係。不過,那種關係又真的與其他的關係有差別,否則就失掉這個身分獨特而又寶貴的角色。

哦, 長氣真的是老師的通病。真的最後了。今天是我外公的生日,也不妨以他作結。他是一個老師,他到現在也記得他幾乎每一個學生的名字,而且認識他的人都說他是 個好老師。但對我來說,他好像從未開口教導我甚麼道理,卻又一直是我成長的支持。究竟他怎樣做到的呢?我終於慢慢明白了。舉例說,他是一個不會遲到的人, 他討厭遲到,不過他是討厭自己遲到,而且每次約會吃飯等等他必堅持要早到。他不需要說出來,我就明白了要準時的功課(不過我只是明白,做出來還是不太行; 昨天就已經遲到兩次了,還竟然要讓人等,真的羞愧極了)。

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我一直都好努力在人面前要裝出很完美,甚至 我懷疑一些學生也覺得我很多東西也很棒,沒甚麼缺點。我也聽過其他人用深不可測之類的形容詞形容自己,但我一直都不以為然。我是要他們學習裝完美嗎?雖然 有時好榜樣很重要,但一個真實的榜樣有時同等重要。最近我從多於一個地方聽到人說,要與少年人相處,其中一個方法是不要裝作高高在上,要使他們覺得被需 要,就算是小事也好為你祈禱也好,也讓他們參與你的生命。就讓我學習不裝出那個與眾不同的格調,而是敞開自己,先讓天父進入,再與人分享。

對, 我希望是少年人們的同路人,我也只是他們的同路人,充其量也只是個大哥哥。可能有時我是他們的老師,但我之所以是老師並不是因為我很完美,而是因為我比他 們先走過這一段路。我好久沒有聽過少年人的吶喊了;我好久沒有聽過我學生們深入的分享了。盼望有天我能學得會,也真的與他們風雨同路。

星期三, 1月 04, 2012

常在你心

要每天靈修很困難.

花十五分鐘花三十分鐘放下手頭上的工作不難,基本上大部分人其實每天都有不少這些短暫的小休. 然而,其實像我這樣很多事情都只有三分鐘熱度的人對於要在一天內難得的小休中翻開聖經,甚麼也不想,只專注在天父上,實在是難事. 坦白來說,如果不是要靈修分享(大家有沒有留意這幾天也有些弟兄姊妹拋磚引玉?[玉是大家自己有靈修的習慣和領會]),我可能只是輕輕的想想,就活像楊牧谷博士在書中形容的老油條. 本來,我早就應該寫這篇分享(因為我不是剛剛才完成靈修),卻因為突然'被發現'(上司'提醒')忘記批改通識科的SBA{昨天應該要交出來)而耽擱了這樣重要的事情(靈修分享). 不過感恩剛完成了那件URGENT but NOT IMPORTANT的事...又被這類型的事纏繞! 唉.

廢話完成, 聖經的話來了. (我不是用釋義,大家不要失望...而且我用新漢語譯本)

申命記第五章當交代耶和華頒布十誡的時候,談到百姓的反應. 他們難得地表現了對神的敬畏! 然後就是耶和華上帝親自的回應,亦是想較仔細看的經文:

願他們真有這樣的心,在所有的日子,敬畏我,謹守我一切的誡命,好讓他們和他們的子孫世代安好. (申 5:29)

這句說話簡直當頭棒喝. 其實明明應該是當頭棒喝, 我第一次讀時竟沒甚麼痛悔感. 明明自己就是假的敬畏神,也沒有守祂一切的誡命, 首先在這裡要認罪了. 我相信大家也想承受更多的恩典,也希望能更貼近主的心意, 2012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甚麼立志呢? 但對我來說我想自己能真有敬畏神的心,在2012年所有的日子都謹守祂一切的誡命! 我相信要繼續禱告求主加力才行, 因為靠自己必死.

這裡要應用到生活的話談一短節, 就是謹守(一切)誡命. 神對我們的吩咐我相信大家都應該不會太陌生, 但如何能守得住才是挑戰. 誰不知道應該謹慎言語? 誰不知道當愛人如己? 誰不知道應該以基督的心為心? 然而作出來卻總是由不得我們. 這裡, 申命記提到一些方法幫助我們.

我今天吩咐你的這些話, 要常在你心中. (1)你要向你的兒子覆述它們, 講論它們, 無論你坐在家中, 或走在路上, 或躺下, 或起來. (2)你要將它們綁在你手上為記號, 它們要在你額上為標誌, 又要將它們寫在你家的門框和你的城門上. (申6:6-9)

根據聖經,基本上我們可以有兩個方向幫助我們守主的律法.
(1) 口講: 向兒子講...我們大部分人都沒有兒子怎辦? 我相信是對會聽我們說話的人說. 所以青年團的弟兄姊妹, 家裡的弟兄姊妹, 身邊的弟兄姊妹, 甚至主日學學生也是適合的對象. 聖經要我們坐在家中和走在路上都要談論, 似乎要我們隨時隨地談論, 跟阿裕只說'有聊野'的說法就不謀而合了.
(2) 寫低: 我相信以往真的有綁經文在手上或佩帶經匣的習慣. 現在有些人會掛個十字架在頸上 (不過好多時自己都未必看到...), 或者把經文放在手機桌面上. 我知道有弟兄把經文印出來,貼在睡房的牆上. 而我自己曾經(而家想試返!)有抄寫經文的習慣. 我想無論甚麼方法也好,讓自己隨時也能看到經文絕對對謹守一切誡命有幫助. 最好當然係背左佢啦!!!

兩天前在一查經聚會中領會者叫大家在年頭分享一段經文...不如也跟大家分享當時我選擇的經文...

...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
因為人所作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
(傳 12:12-14)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