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fully alive is to act; to be fully alive is to contemplate.
- Parker Palmer

星期一, 1月 16, 2012

學不會?

最近早上起來後很少認真地祈禱。

其 實最近晚上睡覺之前曾多次拿出寫了代禱事項的簿子,準備為每樣事每個人禱告,但通常都在祈禱中入睡。在這方面,真的有些虧欠,可算是欠了禱告的債;特別對 於家人、學生、團友甚至一些久違了的朋友,都是承諾了會為他們禱告而沒有好好履行。明明知道應該為他們禱告卻沒有好好的做,心中真的有點慚愧。理論上,自 己看了不只一本關於禱告的書,也有不少機會在人面前禱告,卻在私禱中這麼不濟,真是諷刺。

早上其實是很好的時間。一起來心無雜念,最適合來到天父面前盡訴心聲。可惜的是,自己好像錯過了太多這樣美好的早晨。

今 天早上嘗試早點起來祈禱,一來因為上次崇拜遲到不少,一直耿耿於懷,二來因為要延續昨晚的禱告。昨晚腦子裡想的是一些教會的少年人,特別是自己的主日學學 生,因為知道今天有個為少年人祈禱的祈禱會,也知道自己平常很少為他們每一個禱告。可笑的是,由於賴了點床,最後禱告也是馬虎了事。現在想想,當時竟然毫 無羞愧,唉,不再說了。

說一些今天的反省和感受吧。儘管工作仍然十分忙碌,但早陣子想寫卻寫不出來,所以今天難得有些想法就要趕快記下了。

教學真的很難。我不是埋怨甚麼,而是真心如此覺得。教這部分其實只要認真準備可能沒太大問題,但如果對學生有相當的期望,同時又關心學生能否學到些甚麼,甚至著緊他們的反應和感受的話,教學就變得很困難了。

發 覺原來自己曾經有一篇關於期望的文章。當時寫了一句『要滿足其他人的期望其實好難,活在他人期望之下其實也很辛苦』。但是,我發覺自己也不期然像父母一樣 把好多期望甚至壓力加在我的學生身上,以致他們也可能覺得很困難很辛苦。我知道要問甚麼問題。究竟這些辛苦值得嗎?對他們有期望能令他們成長嗎?如果這些 答案是正面的話,似乎能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對不起,其實我一直也不太認同甚麼快樂學習,因為覺得學習必然是痛苦的,成長必然是艱難的,且成功必然需要苦 幹。有些人也說過學生一定要逼才會成功。但是自己心底裡卻又一直希望學生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每次把重擔加諸少年人身上時都催眠自己說這些對他們是好 的,而且心中必然會有點不舒服。其實,我又是否知道甚麼對他們最好呢?

我發覺這一年好像對學生的期望放鬆了點。或許是學生 乖了,或者認識我多了。然而,我記得當年實習時我還是很嫩,卻真的很有熱誠,亦沒有放棄追每一個學生功課和關心每一個的需要。當然,現在教的學生多了,要 處理的事務多了;但我想這不能作為藉口。但你問我的話,我真的不再很真心地關心我每一個學生了。有些人我真的不理了,可算是沒有期望。當初的熱忱是否消退 了?還是我一直也是這樣冷血?

對我來說,我曾經覺得自己並不介意學生的成績表現,也記得自己在班裡說過考出來怎樣也不太重 要,反正最緊要盡力。然而,不只一次有學生說考得不好覺得對不住我。天啊,為甚麼會對我不住呢?不過,轉個頭來,撫心自問,我真的不重視他們的表現嗎?為 甚麼自己每次望到他們平均分是全級最好時內心感到雀躍,見到他們高分時對他們態度好像好一點,看到他們交齊功課心情就好一點?為甚麼我還是在跟人說自己的 學生成績好與不好?說好了的成長呢?說好了的生命表現呢?

我還是要跟我的學生說聲對不起。面對面好像很難說出口,不過這裡 真的要說一說。我發覺我所期望學生能達到的,有時真的不太合理;我是以我從前做學生時能做到的東西作為對學生的期望,甚至以自己現在能做到的作為對他們的 期望。細想下其實跟那些所謂怪獸家長無異。在沒有好好指引和耐性下對這些年輕人有如此奢求,基本上是我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望子成龍可算是父母的合理要 求,但如果每一只都要成為暴龍雷龍,則變相剝削了他們的自由,窒礙了他們發展的空間。泡泡龍不可以嗎?

再鑽深一點的話,其 實有時人的期望是一種心理補償,希望下一代能把自己曾經做得不夠完美的工作做好。我又何嘗不是想他們不要像自己過去般懶懶散散?但我真的想他們現在就這麼 老練嗎?今天下午祈禱會後回了家,檯面上就是那些沒完沒了的試卷,坦白來說很鬱悶,所以靜了下來聽聽歌發發呆。我發現,簡簡單單多好,有些空間真好。

有人說,老師的定位很尷尬。不能像父母般要求學生,關係也不會像親情一般重要;也不能像朋友般親近學生,關係也不會像友誼一樣長久。我不贊成,反正我覺得如果雙方也有心,一定能夠保持關係。不過,那種關係又真的與其他的關係有差別,否則就失掉這個身分獨特而又寶貴的角色。

哦, 長氣真的是老師的通病。真的最後了。今天是我外公的生日,也不妨以他作結。他是一個老師,他到現在也記得他幾乎每一個學生的名字,而且認識他的人都說他是 個好老師。但對我來說,他好像從未開口教導我甚麼道理,卻又一直是我成長的支持。究竟他怎樣做到的呢?我終於慢慢明白了。舉例說,他是一個不會遲到的人, 他討厭遲到,不過他是討厭自己遲到,而且每次約會吃飯等等他必堅持要早到。他不需要說出來,我就明白了要準時的功課(不過我只是明白,做出來還是不太行; 昨天就已經遲到兩次了,還竟然要讓人等,真的羞愧極了)。

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我一直都好努力在人面前要裝出很完美,甚至 我懷疑一些學生也覺得我很多東西也很棒,沒甚麼缺點。我也聽過其他人用深不可測之類的形容詞形容自己,但我一直都不以為然。我是要他們學習裝完美嗎?雖然 有時好榜樣很重要,但一個真實的榜樣有時同等重要。最近我從多於一個地方聽到人說,要與少年人相處,其中一個方法是不要裝作高高在上,要使他們覺得被需 要,就算是小事也好為你祈禱也好,也讓他們參與你的生命。就讓我學習不裝出那個與眾不同的格調,而是敞開自己,先讓天父進入,再與人分享。

對, 我希望是少年人們的同路人,我也只是他們的同路人,充其量也只是個大哥哥。可能有時我是他們的老師,但我之所以是老師並不是因為我很完美,而是因為我比他 們先走過這一段路。我好久沒有聽過少年人的吶喊了;我好久沒有聽過我學生們深入的分享了。盼望有天我能學得會,也真的與他們風雨同路。

星期三, 1月 04, 2012

常在你心

要每天靈修很困難.

花十五分鐘花三十分鐘放下手頭上的工作不難,基本上大部分人其實每天都有不少這些短暫的小休. 然而,其實像我這樣很多事情都只有三分鐘熱度的人對於要在一天內難得的小休中翻開聖經,甚麼也不想,只專注在天父上,實在是難事. 坦白來說,如果不是要靈修分享(大家有沒有留意這幾天也有些弟兄姊妹拋磚引玉?[玉是大家自己有靈修的習慣和領會]),我可能只是輕輕的想想,就活像楊牧谷博士在書中形容的老油條. 本來,我早就應該寫這篇分享(因為我不是剛剛才完成靈修),卻因為突然'被發現'(上司'提醒')忘記批改通識科的SBA{昨天應該要交出來)而耽擱了這樣重要的事情(靈修分享). 不過感恩剛完成了那件URGENT but NOT IMPORTANT的事...又被這類型的事纏繞! 唉.

廢話完成, 聖經的話來了. (我不是用釋義,大家不要失望...而且我用新漢語譯本)

申命記第五章當交代耶和華頒布十誡的時候,談到百姓的反應. 他們難得地表現了對神的敬畏! 然後就是耶和華上帝親自的回應,亦是想較仔細看的經文:

願他們真有這樣的心,在所有的日子,敬畏我,謹守我一切的誡命,好讓他們和他們的子孫世代安好. (申 5:29)

這句說話簡直當頭棒喝. 其實明明應該是當頭棒喝, 我第一次讀時竟沒甚麼痛悔感. 明明自己就是假的敬畏神,也沒有守祂一切的誡命, 首先在這裡要認罪了. 我相信大家也想承受更多的恩典,也希望能更貼近主的心意, 2012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甚麼立志呢? 但對我來說我想自己能真有敬畏神的心,在2012年所有的日子都謹守祂一切的誡命! 我相信要繼續禱告求主加力才行, 因為靠自己必死.

這裡要應用到生活的話談一短節, 就是謹守(一切)誡命. 神對我們的吩咐我相信大家都應該不會太陌生, 但如何能守得住才是挑戰. 誰不知道應該謹慎言語? 誰不知道當愛人如己? 誰不知道應該以基督的心為心? 然而作出來卻總是由不得我們. 這裡, 申命記提到一些方法幫助我們.

我今天吩咐你的這些話, 要常在你心中. (1)你要向你的兒子覆述它們, 講論它們, 無論你坐在家中, 或走在路上, 或躺下, 或起來. (2)你要將它們綁在你手上為記號, 它們要在你額上為標誌, 又要將它們寫在你家的門框和你的城門上. (申6:6-9)

根據聖經,基本上我們可以有兩個方向幫助我們守主的律法.
(1) 口講: 向兒子講...我們大部分人都沒有兒子怎辦? 我相信是對會聽我們說話的人說. 所以青年團的弟兄姊妹, 家裡的弟兄姊妹, 身邊的弟兄姊妹, 甚至主日學學生也是適合的對象. 聖經要我們坐在家中和走在路上都要談論, 似乎要我們隨時隨地談論, 跟阿裕只說'有聊野'的說法就不謀而合了.
(2) 寫低: 我相信以往真的有綁經文在手上或佩帶經匣的習慣. 現在有些人會掛個十字架在頸上 (不過好多時自己都未必看到...), 或者把經文放在手機桌面上. 我知道有弟兄把經文印出來,貼在睡房的牆上. 而我自己曾經(而家想試返!)有抄寫經文的習慣. 我想無論甚麼方法也好,讓自己隨時也能看到經文絕對對謹守一切誡命有幫助. 最好當然係背左佢啦!!!

兩天前在一查經聚會中領會者叫大家在年頭分享一段經文...不如也跟大家分享當時我選擇的經文...

...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
因為人所作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
(傳 12:12-14)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