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fully alive is to act; to be fully alive is to contemplate.
- Parker Palmer

星期六, 9月 26, 2015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

開學至今,不少人知道我生病了,都問我是否很大壓力。我到現在也認為,一個月多的頭暈,也多少跟壓力有關。今時今日,不單單是成年人在工作和家庭中面對很大的壓力,就連中學生小學生都活在重重的壓力之下。現代的父母總是希望子女「成才」,然後在幼稚園和小學階段就安排十萬八千樣的興趣班和補習班給他們。然後,到了中學,就希望他們能八面玲瓏,在各式各樣的範疇裡發揮所長,甚至能鶴立雞群。上了高中,就希望他們在文憑試中拿幾個五星星,說可以多一些大學的選擇。到最後,說穿了,都是想他們當個醫生律師高官,衣食無憂。他們的夢想嗎?反正賺夠錢才談夢想吧。就是這些價值觀,令很多少年人整天活在壓力中。可惜的是,很多時,少年人們也擁抱了這套價值觀,覺得這種人生是他們嚮往的人生,以為這就是絕對,以為這就是孝順,也以為天天覺得很大壓力是常態,反正人生就是為將來的「前途」努力。在這個前提下,更不用談甚麼為主而活了(還有多少父母祈禱上帝能大大使用自己的兒女,甚至甘願他們成為宣教士?)。

雖然朋友們都對我說,他們很少覺得我很大壓力,但我知道,身體的信號是不會撒謊。可能不單是壓力,我其實根本不懂得停下來。當然,關於壓力,我也有些體會。對我來說,壓力來自對自己要求很高(或者完美主義者會面對更大壓力)。壓力來自世務纏身(我經常都覺得要減少一下自己在學校的工作,現在除了進課室教學和改簿出卷的工作外,還是個科主任,也是個班主任,也是兩個團契的導師,羽毛球隊的帶隊老師,英文話劇的負責老師,基督教事工委員會、升學輔導委員會和公民教育委員會的委員)。壓力來自不懂得適可而止。壓力來自不願意休息。壓力,有時也來自欠缺盼望和方向的人生。

我相信,當我更懂得凡事為主而作,那些壓力都會慢慢消失(因為很多事情其實都變得不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平安。當我更懂得仰望耶穌時,我知道我不需要為了討好世界上的人而辛苦(也其實不怕他們會失望),反而可以專注地討天父喜悅和讓祂去陶造我。在這個眼光之下看事情和工作,雖然仍然會有忙碌的時候(聖經可沒有說過基督徒不會忙碌和經歷所謂挫折),但在受「壓」的情況下更是得「力」的時候。因為知道所做的事情有永恆的價值時,就更能全情投入,依靠耶穌。

還記得在哥林多前書一章(8-10節)保羅曾經交代過他所經歷的「壓力」:弟兄們,我們不要你們不曉得,我們從前在亞西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 自己心裏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他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他將來還要救我們。

願這段記載叫我們記得在壓力中將目光轉向神。

後記:壓力也來自逼自己在限時內完成這篇文章,不過既然是有意義的東西,就沒關係了。(不過,總覺得寫得不太好,可能將來會再寫關於這個課題的文章)

1 則留言:

你的留言是對我的鼓勵。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