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節,賞月。中秋節,做節。中秋節,放一放假。中秋節,還有些甚麼?哦還有,中秋節,吃月餅。記得中秋節前一天,工作時同事很客氣的端上已經切好了的幾個冰皮月餅,感動了我這個很少對食物動容的怪人。對上一次吃冰皮月餅已經不知道是多久前的事,且自己也不是冰皮月餅的忠實粉絲。然而在繁重工作中,此時冷冰冰的巧克力味冰皮月餅卻頗溫暖。放工後,隔壁的同事拿著一位舊生送上的小型傳統月餅,誠懇地問我可否一起分嚐。我猶豫了半秒,再度被人情而非食物打動。哦,不瞞大家,那半個月餅的味道也委實不錯。
近年月餅種類繁多,傳統、冰皮、蓮蓉、綠豆、雙黃、四黃、芝麻、火腿,要甚麼有甚麼,且有大有小有鹹有甜,總有一款對味。雖然中秋節已過,但是月餅還在。家裡吃不完的月餅,就該拿去送給朋友;店裡賣不完的月餅,我就不知道怎麼辦了,送給員工也不錯,送不完的話也請送給乞丐。反正,可以響應某公司的月餅廣告:『你快樂所以我快樂』。這個世界總有些沒飯吃、愛吃月餅和愛吃很多月餅的人,幫我們解決掉那些『看起來一樣,吃起來就是不一樣』的五花八門的月餅。否則,我想大家也心知肚明;我們一年丟棄近二百萬件月餅。
上網查一查,明代<西湖遊覽志餘>提到:「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月餅跟團圓從來就是不能分割的,反而款式味道卻不是關鍵。可到了今時今日,月餅卻變了商人賺錢的工具。這樣說,並非針對商界,又或者針對某一兩家公司,而是慨嘆現代商業社會的文化。就說一說某些冰皮月餅的宣傳,姑且不談那種把新式月餅渲染為潮流時尚之選的宣傳手法是否理想,但廣告中只談月餅形象不談節日內涵就似乎埋沒了也忽略了月餅本來團圓之意。其中一則廣告中的口號-『老師不等於老餅』確實有創意,卻不免把特色月餅淪為一個商機、一門生意、甚至非主流產物,最終無法賦予這些非傳統月餅一個歷久常新的理由。
說起傳統月餅,就想起跟隔壁同事享受月餅時的對話。我們當時說起究竟冰皮月餅是否月餅的話題。它外貌像月餅,包裝像月餅,且自稱是月餅,卻沒有月餅固有的材料和內涵。不知道我們怎麼會說上了基督徒的特質,但竟發現冰皮月餅可以拿來比對基督徒。現代有些基督徒,外貌像基督徒,包裝像基督徒,且自稱是基督徒,卻沒有基督徒應有的表現和內涵。這些人可否算是基督徒,我想,不是由我們定奪。然而,真材實料、內外一致、且信仰不是冷冰冰的絕對更加符合聖經的標準。基督徒可是經得起時間考驗、不靠花巧、不靠口號、由內到外都是貫徹始終的。你像基督徒嗎?你內裡也跟隨基督嗎?抑或,你是個冰皮基督徒呢?
中秋節,我一家人當然去了吃晚飯。這個當然其實得來不易,還須好好感恩。吃飯時爸媽又再提起我們小時候唱的月餅歌,這些回憶,總是不會磨滅的。
中秋節,碌碌眼,望上天我哋碌碌眼。
月光光,月光光,月光像眼大又圓。
中秋節,碌碌眼,望上枱我哋碌碌眼。
月餅仔,月餅仔,月餅像眼大又圓。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唱過,但此刻差不多失去所有童真的我只能在心裡回味。想當年中秋的確快樂,可惜現在眼睛已經不是大又圓,而是雙目無神加上黑眼圈。飯後,雖然大家都捧著肚子,婆婆卻堅持地拿出了事先預備好的四黃蓮蓉月餅和膠刀,把月餅分給我們眾人。我想起了吃聖餐的場景。但願我們中秋那天團聚時,不要忘記一家團圓的福氣;但願我們觀賞那輪明月時,不要忘記天父創造的奇妙。但願我們吃下那塊月餅時,雖然已經沒有任何紙條提醒,請也不要忘記神的兒女的身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