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fully alive is to act; to be fully alive is to contemplate.
- Parker Palmer

星期四, 12月 29, 2011

這一年.這些年 [23/4/2011]

難得趁放假休息一下, 發現生日輕輕的來過, 也輕輕的走了.

人大了, 到了生日也少了從前的雀躍. 況且, 這一年身心也實在累得很; 生日前一晚也是在學生的習作旁睡著的. 然而, 當清早起來, 呼吸到新鮮的空氣, 我知道, 我是蒙恩的人. 這許多年, 天父都好好地保守我的心.

今晚, 去過受苦節崇拜後, 終於有些時間坐下來寫點東西. 牧師說, 我們白白得來天父的愛, 就當白白捨去, 跟周圍的人分享. 但牧師也說最難的功課未必是愛人, 而是願意去給人愛; 就像替人洗腳可能比讓別人幫自己洗腳容易.

怎麼也好, 我可以肯定的, 是這些年來我的確成長了不少. 最近碰到的很多好久不見的朋友, 除了高了瘦了以外, 大家都說樣貌沒什麼改變. 其實, 內裡卻變了不少, 老了不少. 剛看過七年間每年生日寫的日記, 更加肯定自己的確大了. 六七年前看重的是考試成績, 開不開心, 其他人開不開心, 家人健康, 朋友信主, 世界和平, 弟弟和能否拍拖; 當時真的很嫩. 五年前長大了點, 也看得出當時很看重朋友. 四年前開始認真思想為主而活. 三年前的三個目標竟然是"每天與主更親近","懂得怎樣更加愛主愛人愛自己"和"成為弟兄姊妹/朋友的祝福", 現在看著也有點驚訝. 二年前引用了詩篇71篇:

主耶和華阿,你是我所盼望的。從我年幼你是我所倚靠的。
我從出母胎被你扶持,使我出母腹的是你。我必常常讚美你。
許多人以我為怪,但你是我堅固的避難所。
你的讚美、你的榮耀,終日必滿了我的口。
我年老的時候,求你不要丟棄我;我力氣衰弱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
(詩 71:5-9)

一年前對茫茫人海能夠相知相交更大體會, 也深感友誼可貴, 對於一些友誼淡忘了有點耿耿於懷. 當時說了一句: 曾經在他們生命中留下足跡的我, 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我知道當時有點口是心非.

今年, 經歷了很多看到很多, 高高低低, 喜怒哀樂, 生老病死, 結婚分手. 我知道我重視些甚麼, 我知道有些甚麼真的不能夠失去. 以後的生命, 交給天父了. 有些說話, 好多說話, 曾經沒說, 也沒機會說. 每一份每一秒也只能活一次, 生日縱快樂一年也只有一次, 而且來年就大一歲了. 今年有點貪心, 想留住也想重拾一些友誼.

多謝各位跟我說生日快樂的朋友, 沒跟我說生日快樂卻看我文章的朋友, 覺得大家關係比從前遠了很多的朋友, 因為你們現在和從前都是我的鼓勵. 多謝我的家人. 多謝我親愛的弟弟. 多謝英國的香港的弟兄姊妹. 沒有你們, 就沒有今天的我.

這一年, 這些年, 天父對我太好了, 就連沒想過的都給我了. 今年沒有別的, 只盼望能成為合用的器皿.

用三年前的文字作結:

感謝天父
24年前你容許我生於這世上
然後讓我認識你,接受救恩
一直對我不離不棄
這是你給我最大的禮物

你讓我生長於一個基督教家庭
有很好的父母,很好的弟弟
使我感受到什麼是無私的愛
這是你給我最美好的禮物

你讓我認識了很多很可愛的弟兄姊妹
能夠同奔天路,互相鼓勵學習
使我確實地經歷了從你而來的愛和關心
這是你給我最寶貴的禮物

你讓我有一班很好的朋友
雖然很多現在很少聯絡
但我相信友誼仍在,並且會友誼永固的
這是你給我最珍重的禮物

未曾認識主你的朋友
求你顯明你的作為,軟化他們的心,將信心親自賜給他們
正如你當初怎樣救我一樣
因為我知道你不單單愛我,你也愛他們,且愛他們到底

願意孩子一生為主所用,願意更加努力追求,
更加愛主,更加敬畏主,更加以主為滿足和喜樂
更加成為身邊所有人的祝福

感謝主.願一切榮耀歸給你.阿門.

我在乎天長地久

兩個禮拜前,我有幸出席了一個婚禮。

當熟悉的婚禮音樂響起,新娘子帶著甜美的笑容徐徐地步進教堂;她心中想必是百感交集。觀眾席上的人不難看到她那看似含蓄的小酒窩其實是洋溢著從心底而發的幸福感覺,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美。雖然知道從此要順服丈夫甚至要肩負生兒育女的責任,我想,她也義無反顧。

那一邊廂,新郎春風滿面的望著美麗的新娘,心中必定也是百感交集。平日經常裝酷的他,此時卻又難掩笑容。雖然我不知道他們經歷了多少風雨多少難關,也不知道他花了多少心血才贏得美人歸,我卻可以肯定,縱使是「從此被困」,他卻也心甘情願。

站在那一條條紅木長椅前的賓客,特別是那些充滿羨慕目光的少女,心中也必定是百感交集。他們一方面替一對新人高興,一方面不免會想起自己的境況。已經為人父母的會念及自己子女的婚姻,結了婚的會回憶自己結婚時的片段,計劃結婚的會想想自己的未來,未有伴侶的會憧憬下一段愛情。

至於我,也是百感交集。作為他們的朋友,我當然是替他們高興。我的那兩個朋友可是郎才女貌、珠聯璧合。能夠見證這兩個年輕人的互相委身和一個新家庭的誕生,絕對是我的榮幸。然而,當想起身邊好多朋友們的感情狀況時,卻又不得不嘆一口氣。

同場觀禮的有一個是幾個月前才失戀的男孩。他跟拍拖七年的女友分手了,理由是性格不合。他跟我說,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七年對好多上一代的人來說並非很長,但對於第一次拍拖的他來說可謂刻骨銘心。我問他可捨得?他不置可否。想一想,這的確是個無聊的問題。他雖然受了傷,卻沒有因此亂找獵物醫治情傷,也沒有以為談多幾場戀愛就能填補心靈的空虛,我為他感恩。他現在正在耐心等候他生命中的摯愛,我祝他早日等到。

記得前幾天跟一個中一學生談天,她說,她不相信愛情。她正與一個高年級同學拍拖,與此同時,也經常跟好幾個異性朋友單獨見面或者用電話談心。她感覺到這個情況並非很理想,卻又不覺得有甚麼大問題。當時我不知該如何表達我的立場,所以選擇了分享自己的故事,心中卻不禁驚嘆現在男女關係的開放隨便。不過,這一兩年來我發現,比起很多其他少年人的經歷,她的例子亦只是小巫見大巫。究竟這些是否愛情?抑或只不過是各取所需的關係?

身邊的人,由問如何維繫感情到問如何和平分手,由問如何安排婚禮到問為何要結婚。有時,心中真的難免會動搖。可我到現在還是覺得,既然兩情相悅,雙方又肯終生學習相愛和付出,哪為何不結婚呢?莫非海枯石爛的愛情只是電影橋段,抑或現代的愛戀不需要負上任何責任呢?

對於已經結婚和準備結婚的年輕一輩來說,我深深明白這並不是一個輕易的決定;然而,我欣賞你們用信心許下終生的承諾、用行動見證婚姻的祝福,令人繼續相信愛。在此,祝你們百年好合、永結同心。

我喜歡去婚禮。其實,我更喜歡的是看到人們肯去相信愛。

再次回到現實

幾個月前說想出走, 現在終於出走了. 雖然去幾天旅行嚴格來說跟心裡想著的出走是兩碼子的事, 但總算是離開了香港, 總算是有個機會把香港的一切暫時丟低. 然而, 走到了日本, 一切卻仍無法釋懷. 出發前已經有些事情使我不安, 出發後電話竟也每天在響. 雖然都是些未知的電話, 而且我都沒有去接聽, 卻總是擔心甚麼地方出了錯. 最後, 還是忍不住在一間酒店大堂用免費上網服務發了幾個電郵.

我想, 這樣的感覺, 並不是因為不是一個人去, 也不是因為時間太短, 而是壓根兒放不低. 工作的事情, 朋友的面孔, 信仰的掙扎, 還是不斷在腦海盤旋. 人根本無法逃避. 走到世界另一個角落, 仍然難逃夢魘. 說出走, 卻放不下; 說逃避, 卻躲不了. 你會想到正視二字. 對, 我要正視自己根本上是不完美的人.

工作了兩年心態好像老了很多, 少了點雀躍, 多了點顧慮, 也多了點責任. 畢竟, 父母也開始老了, 不可能像從前一樣事事倚靠他們. 可幸的是還能一同旅遊, 一同看世界, 一同經歷各樣有趣的事情.

說說日本吧. 日本是個有趣的地方. 我比較喜歡的並非那裡的潮流玩意, 反而是本土文化對我更吸引. 可惜, 今趟還算不得是深度行. 不過, 我竟然有個在日本隱居一年半載的念頭, 而且是很實在的想法, 像個好想實踐的夢. 這並非日本特別吸引 (其實日本也很吸引, 尤其那種人對人的好奇, 有禮和純樸), 而是我有點厭倦香港的急促和壓迫的生活, 以致想暫時撇下一切, 想徹底遺忘或被遺忘後重新開始. 其實我過去也在不少朋友圈子悄悄地銷聲匿跡, 或許這就是我的心理包袱吧.

我需要自由, 現在我好像被禠奪了這種自由. 我喜歡無人注視的感覺, 可以坦蕩蕩赤裸裸的, 把自己最真的那面端出來. 現在, 在香港總是要裝, 裝得很鬱悶了. 不過, 在旅途上看了本書-馮煒文先生所著的《市井.罪人.被罪者》-獲益良多. 書裡提到其實人並不會完美無暇, 也不需要裝作完美無暇. 我知道我並不是強者, 勉強能誇口的話也只因為我的信仰所帶來的盼望. 我也知道我可以成為強者, 不是出於自己乃是出於神.

每個人也想逃避, 無論是一些事或是一些人, 總希望避之則吉. 然而, 我們並非要追求過順境的人生, 基督徒也並非要比其他人更順利. 反而, 要以盼望迎向要逃避的傾向, 問題未必立時迎刃而解, 心裡卻是有出人意外的平安! 困難, 總有出路的, 因為神是信實的.

星期三, 8月 24, 2011

我愛看書 (1)

我愛看書.

我怎麼知道?
我喜歡聞書的味道.
我喜歡捧著一本書而非一部電話來看.
我生活中最高興的事包括拿著一本愛看的書看一整下午.
我一生中買得最多的東西應該是書.
我看過的書未必很多, 卻很清楚自己喜歡看甚麼.
我喜歡從書本看世界.

我是認真的
我真的愛看書.

我知道你信了.
其實更大可能你早就知道我愛看書.

我也喜歡買書,尤其新書.
買了一本新書捧在手裡的感覺實在太美妙了!

不過我只喜歡買好書.
我沒興趣的書就算送到我手也不會叫我興奮.
近年我有興趣的書越來越少了.
人老了, 越來越(裝)多要求.

小時候看得最多是英文故事書,但愛看有圖畫和搞笑的.
後來, 喜歡看小說. 英文中文, 長篇短篇, 武俠, 偵探, 科幻, 愛情, 總之甚麼都愛看.
稍為大了點愛看散文.
大學時看勵志故事.
畢業了喜歡看跟社會有關的.
有段時間愛看跟心理學和教育有關的.
現在, 最多買的就是跟信仰有關的.

我不是所有書都愛看.
我從來都不看投資書,也很少看關於歷史政治,旅遊玩樂,甚至自稱能提升讀者不同方面素質的書.
不過, 現在那些小說,語言學,心理學,教育,社會學的書也暫暫離我而去了.

前幾天我同事拿著一本盧雲神父的書推薦我去舊書義賣
說可能會發現'好野'
我今天就去了
果然有些好野
可我不敢立刻推薦
待我看完後跟大家說說吧

不過
有件事還是叫我振奮
在書海中, 竟然發現了本<學生時代的指標>(增訂版)
記得我曾經推薦過這本書,也借了兩本出去
現在都不知往哪裡去了

雖然這陣子看過很多好書
這本書卻是對學生非常有益的讀物
現在應該沒有再版了
難得再次遇上了
我當然立刻買了

下次再說說書和人的關係吧

星期四, 8月 11, 2011

培靈會(一)

寫下這些雖然是為了給你們一些鼓勵提醒和教導,但卻更是為了鞏固自己所聽的道,免得聽了就忘,也起碼可以在這裡有個紀錄。
講員鮑維均牧師是多麼年輕卻又有個人魅力的弟兄。他沒有因為爸爸是牧師(鮑會園牧師)而遠離神,反而義無反顧地走上同一條路。

今次的講道有兩個大重點。

第一,呼召摩西做神的代言人後其實其餘都是神自己的工作。這提醒我們事奉神並不需要什麼背景和能力,因為不是我們而是神自己要作大事,甚至有沒有果效我們也不能控制,也都是神的工作。神對人的呼召也叫人明白到在事奉的角度上我並不重要,神才重要。叫我也想到工作上時常看自己的能力和做到多少,卻忽略了其實神自己要行奇事而非自己要做到些什麼。

第二個重點是有關甚麼是聖潔的問題。不聖潔就不能見神的面,所以何謂聖潔就顯得非常重要。創世記中唯一提到聖潔一詞就是神創造六日之後的第七日為聖日。而稍後十誡中唯一一處地方提及聖潔,亦都是提到安息日為聖日。所以安息日為聖潔是非常重要的。那為什麼要守安息日呢?因為耶和華吩咐我們做工做了六日後就應該分別為聖。那為甚麼做工和聖潔有相對的成份,為甚麼要停止作工才能安息?因為六日內我們做工,那些我們所作的工很可能成為我們偶像,以至於我們忘了神;我們有時歡喜自己手中所作的,甚至把其變為偶像代替神了。第七日的休息容讓我們記念造天地和做工的都是神。

要回應呼召就要先理解聖潔;要聖潔就必先拆毀我們的偶像。有時我們不拆毀我們的偶像,神就會出手拆毀我們的偶像,所以鮑牧師提醒我們當失去一些東西時不要先問為何要拿走它,反而問問自己做了多少偶像來代替神成為我們的倚靠。牧師說每一次我們敬拜偶像,其實就像拿女朋友的相片給太太看那樣侮辱神;因為神才是我們的唯一敬拜對象。

看看身邊的人,弟兄姊妹,甚至是自己,有時解決了一個癮之後卻發覺只會轉移目標到另一個癮上面,因為並沒有解決深層的心靈需要。最可憐的是,人可能奮鬥了很久後終於達到了目標,卻發現未被滿足,心靈卻還是空得很。事實上,我們很清楚除了上帝外,人並不能被完全滿足!

我發覺獨處時最困難。因為要赤裸裸地面對自己的生命,看清楚自己是否用一樣又一樣的東西和事情來取代神自己成為滿足。在拆毀了偶像之後,我們這些基督徒還有些甚麼?是上帝嗎?還是一無所有?共勉之。

星期四, 6月 16, 2011

發怨言嗎

腓立比書中保羅提到:
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

說出來從來都很容易
明白也不難
可我記不住
也行不出來

說到不起爭論
我應該也可以吧
我從來也喜歡與世無爭

然而
怎樣能不發怨言?
每天生活好苦
改卷又要改很多
排山倒海的工作量叫人窒息
我也不記得今年我發了多少次怨言

昨天讀經的提醒
不發怨言
好難
可靠著天父我要學習行出來
凡事感恩接受
因為天父一直到現在都待我不薄!

早前聽道,讓我把傳道人所說的一句話再次表達出來:
我們能夠事奉(甚至享受現有的一切)不是因為我們有多能幹
而是因為神的恩典
我們能夠得力
也只是因為我們懂得倚靠祂


我的心哪,你要仍歸安樂;因為耶和華(一直)用厚恩待你。 (詩篇 116:7)

星期四, 6月 02, 2011

哀悼

有些事值得哀悼
某月某日
人民的呼喊
自由的代價
被踐踏的尊嚴
被摧毀的生命
血跡斑斑
洗淨曾經污穢不堪的土地
承認與否
人民不會忘記

有些事值得哀悼
某月某日
你跟我說
放棄吧
別去吧
糾結的生活
劃上句號
漂亮的回憶
永遠封鎖
接受與否
我們不會忘記

有些事值得哀悼
某月某日
心靈疾呼
身體卻止不住
犯罪
亞當遺留的
除了辛勤
還有罪性
悔改
掙脫黑暗的束縛
否定必死的身體
成功與否
天父不會忘記

有些事值得哀悼
某月某日
自己
死去
肉身的腐爛
心靈的轉化
瞄準
天堂的樂土
拋下一切煩惱
擁抱所有喜樂
震撼與否
誰也不會忘記

哀悼吧
哀悼吧
這些日子

星期日, 5月 15, 2011

這個五月

這個五月
曾經多麼享受台前的風光
可是這幾年
總是享受幕後的一切

很想在每一個生命中都有點參與
曾經不甘心事不關己
然而
這天
我明白了我的角色
我樂意看到別人高興
我享受沉默
我不再介意不被需要
縱使感慨
未敢忘記
自己的幸福
經歷過所有美好的恩典

跟我當初第一年教學時一樣
我最喜歡看到學生笑
最喜歡看到他們成長
對身邊的人也一樣

猜不到
都在工作了還能經歷這種快樂
也竟然能多次一起禱告
感謝主
快哭了

-

現在還有好多工作
然而
當過了drama night
過了羽毛球隊的比賽
過了團契周會
過了學期
過了這些一切

我也要好好的想一想
將來是怎麼樣
主啊
我能看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