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fully alive is to act; to be fully alive is to contemplate.
- Parker Palmer

星期一, 11月 30, 2015

音樂會小記

星期日, 11月 29, 2015

家長會小記

星期五, 11月 27, 2015

壓力?

好像一切去到臨界點,今早心情爛透。工作上的壓力忽然感覺很重,剛才就是很想打爆一些東西,然後大哭一場。望著桌子上那幾粒很熟悉但不肯定是否有用的藥丸,我發現自己的信心真的很弱。平安,我需要平安。求主憐憫。

繼續

星期四, 11月 26, 2015

新方式

星期日, 11月 22, 2015

生病三個月記念


『希伯來書11章6節』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星期二, 11月 17, 2015

久別

久別




因為忙碌
因為很忙碌





身體
未完全痊癒
心靈
仍然(希望)活潑

星期二, 11月 10, 2015

不容易

這些日子真的不易。





祈禱真的很重要。

星期一, 11月 09, 2015

信心的功課

行步見步的信心,是在乎肯不肯踏出未見的一步。

我一直跟天父說我會在痊癒後快樂、珍惜、努力,卻非信心,只是還願。從教主日學到早禱,最近不斷地有與信心有關的訊息轟炸我,提醒我要先喜樂、先感恩、順服天父的時間、積極等候祂的拯救,而非先期望祂為我先作工(否則永遠學不了信心的功課),也因為主耶穌早已為我先作工!

你明白我說甚麼嗎? =]

星期五, 11月 06, 2015

第四頁

-20151106 (五)  十一月第一個星期五  天陰,醒來時還是累累的,胃口還是差差的,心情反覆。


今天早退了。本來想第七堂就走,但要代一堂,所以三時才離開。結果,四時才回到家,不過起碼不用留到夜晚的家長教師會年會。為什麼早退?本來今天就不想回校,不過既然身體仍勉強支持得住,能回一天就一天吧,反正想念學校的各位,而呆在家裡心情亦不會好。然而,上了一天的課,我開始覺得與其以這個狀況上課就不如不上;因為好像教得很差。我接受不了自己以如此的狀態生活,甚至有點討厭自己每天的頹態和倦容。我終於慢慢明白,我無法駕馭自己最真實的感覺;人真是很脆弱。


回到家中,決定頂著疲累去活動一下。因為身體長期疲累,加上下班後已經天黑和累透,所以缺乏運動,但運動卻又是身體血液循環提升的必要過程。所以,一直都很糾結,心裡又是不太高興。感恩家住比較遠離最煩囂的市區地帶,所以在附近走了四十五分鐘的路空氣還不算太渾濁。走這段路的感覺很奇怪,腳不累,氣不喘,但是感覺到身體其實不受控制。走著走著,我不知怎的想一直走下去。因為我知道,一停下那種感覺就會回來。除了跟心愛的人一起的時間,除了唱詩歌敬拜很觸動的時候,除了去旅行沉醉於美麗風景的時刻,除了閱讀著一本叫我很著迷的小說的時候,除了被逼跟某些人說再見的時刻之外,我很少會想時間停頓。但,走著走著,這個念頭竟然彈了出來;有趣。

在路上看見不同的事物,要記一事。回程的時候看到路上有一個小女孩和一個背著兩個袋子(而小女孩卻是兩袖清風)的「工人姐姐」。我心想這個年代的小孩子可是被驕縱了,不過自己小時候又何妨不是呢。面前吹起點風,工人姐姐從袋中取了件小外衣給小女孩。然而,一如每個帶有少許反叛的小朋友,她堅持不穿,理由是覺得熱。跟工人姐姐搞對抗,當然引來姐姐的不滿,不過從姐姐的著緊我能看出她並非因為害怕被女主人罵,而是真正的著緊小女孩。離鄉別井照顧別人的孩子,然後付出無條件的愛心,這是何等偉大的事。我想起那服務了我二十多年的「工人姐姐」,她真的很愛我,為此我再次獻上感恩。我也後悔當年偶有反叛,因為如果我是一個完全順服(工人姐姐和父母)的孩子,今天或許我不會落到如此光景。


在慢步的過程中,除了欣賞沿途美麗的風景和觀察路上的行人外,腦子裡是在想起福音周的主題詩歌《奇異恩典》。1748年春,約翰牛頓牧師從非洲返英的途中,遇到強烈風暴,船險沉沒,他在怒濤中,向神呼求:「神啊!求你救我安抵港口,我將永作你的奴僕。」後來,他寫了這首感動多人的詩。跟原本創作這首詩歌的約翰牛頓一樣,我曾經失喪,且多次走迷。願我也東施效顰地說:「神啊,求你救我脫離這病,我也將作你奴僕(反正,我的生命早就該完全交給天父)。」

星期四, 11月 05, 2015

第三頁

-20151105 (四)  福音周完結後一天  天色曾經美麗但下午開始天陰,正如身體曾經無恙但卻變差了。不過明天是新的。

昨天下午,小睡了片刻(真的是片刻,就是三十分鐘之內的那種),晚上很早就往床裡躺,半夜醒了再睡。起來後,忘了感恩還活著,只把昨晚未祈完的禱繼續了,然後就準備新一天的工作。今天,又是跟身體不適搏鬥的一天(醒來後除了較昨天少了倦意之外還是差不多)。但是,今天是新的一天,是全新去活出基督徒見證的機會,是再次跟世界打招呼的機會,是再次留下笑容和愛的機會。如果以每天都是機會的態度去活,生命又的確不一樣。誰說我能為將來鋪排?

感恩今天放學有統測,所以幾節課都留了十分鐘左右讓學生溫習和休息,讓我也可以稍作休息。無論如何,我知道自己變了,手頭上的工作過了六年終於慢了下來。以往的高效率到了今天變成普通的效率,感覺是怪怪的,但也是很有趣的經歷。一定要感恩的是,現在的狀況的確比個多月前更好,起碼體力好了點(雖然也是不太行),起碼沒有這麼暈,也起碼還沒有大的出錯(通常如果為此驕傲而不感恩就會出事)。不過今天也必然要記下一件事。

學校的同事大都認識了一段時間,新同事每年都不多,而男的新同事更少。雖然不太習慣,但這幾年來自己其實竟成為了這些同事的「前輩」。首先我其實不覺得自己比他們年長(可能習慣了身邊的人都較自己大),所以相處間總不覺得自己是「前輩」。另外,我也不察覺自己在這個工作地方已經六年有多,原本真的是比很多新同學更「資深」。不知不覺間,我的工作態度和人生觀也在影響著那些後起之秀。這雖然並沒有對我構成很大壓力,但總想做得更好。

對,還未進正題。今天,新來的通識教學助理走過來問起一些工事,忽然稍稍的閒聊起來。他本來就有教職,能力高,效率快,我想,他有天必能重新走進班房(如果這是天父和他所願的)。他跟我說:「你是基督徒對嗎?」其實,他有聽過我祈禱一次,而這只是開啟之後對話的問題。他問了我去那間教會,也分享了他很少自己在教會的經歷,感覺上將來可再關心他。無論如何,在言談間,他說我一直好像「與世無爭」,而且很有「inner peace」。我記得當時微笑說要感恩,因為我深知若然我能顯出內裡平安,這必是聖靈的工作,而這份平安亦是我最近最需要的。

我想起「使我作祢和平之子」這段得喜歡的禱文,也想起記載在約翰福音十四章(對,是這章)耶穌的說話:「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感謝主。

星期三, 11月 04, 2015

第二頁

-20151104 (三)  福音周第五日  天晴但身子仍然抱恙


身體仍然抱恙,當同事們問我好了沒有的時候真的很難開口。一方面不想他們擔心(其實我也不想這裡看的人擔心,不過既然都這麼熟就不瞞你們了),另一方面卻不想隨便地應付他們,結果總是答些真實卻又盡量將用詞調整了一點的答案。我知道這未必是最好的做法,但我卻接受不了自己到處埋怨、有病呻吟的態度,因為我知道我很容易就能將「負能量」散佈出去。

今天,在生命教育課步行去另一個上課地點的途中,有個中三自己班的學生忽然問我一個問題:「丘sir,你為甚麼會去當老師?」這個問題,在我初入行的幾年被人問得最多,這幾年也偶爾被問起,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主題。不過,在這個時刻,由一個認識了兩年多的學生口中聽到,我確實有點驚訝。由於步行的距離不多,我就選擇了簡易版的答案:「為了想將自己過去得到的知識和經驗跟這一代的少年人分享,並陪伴著他們成長」。答完之後,我問他為甚麼忽然這樣問我,而他說是關於我曾經跳班的事。雖然他沒有時間再詳細解釋他的說法,但我想就是覺得以這樣的背景應該不是選這樣的工作。的確,這樣好像有違社會上普遍的價值觀和想法,但我是基督徒,我是跟隨主的人,我們的做事方式與世界不同。不過,不是我特別偉大,而是天父特別偉大。祂竟然讓我有聰明,也竟然讓我能當教師,信得過我並將部分祂所愛的孩子們交托我教導。

如果可以再選,我也會選擇當教師。雖然這幾年捱壞了身子,但得到的超過我所想所求。如果真的後悔,就是後悔沒有好好的跟學生談信仰,也沒有關心每一個可以關心的學生。這幾年來,我可以說是那種「有人問我,我就會講」的老師。我喜歡替人解決困難,解答不同類型的問題(特別是信仰的),聆聽別人的心事,讓學生們感覺到被關心。不過,礙於性格上的一點缺憾,我不喜歡主動的關心他們。有時我會覺得錯過了一些機會,不過更真實來說,有一些「入室弟子」的重要性也不亞於影響很多很多人。所以,我真正要檢討的,是究竟自己有沒有忘掉初衷。我是想跟他們分享,抑或想他們認識我更多,甚至因此對我尊敬?我是想陪伴他們成長,抑或侵入他們的生命,令自己在他們生命中變得不可或缺?或許,這些想法本來並沒大錯,不過如果不先讓他們的生命被天父所得著,我再高舉自己的重要也是枉然而且錯誤的。本來,我就是一個管家,所以該做管家的事,讓人認識我的主人。我盼望我能繼續為他們禱告,而且能為他們相信並跟隨主竭力盡忠,讓主耶穌再來時說我是「無可指摘」。

後記:人總有經歷艱難的時候,很多時候,這些艱難也是鍛鍊忍耐的機會,更是磨練信心的時機。聖經也有說:「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這是絕對真實的狀況。當然,我也想起英文的一句'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也是中文所謂的「患難見真情」,能共患難的才是真朋友,也是寶貴的朋友,盼望亦是天路上能一起奔跑的良友。

星期二, 11月 03, 2015

新一頁

-20151103 (二)  福音周第四日  天晴但身子仍然抱恙

這陣子網誌盡是關於患病的主題,就連我自己也開始生厭了,這裡可能因此失去了本來已經寥寥可數的讀者。不過,距離暑假的忽然頭暈事件已經事隔兩個多月,但身子的情況仍然是反反覆覆的。幾個星期前所有症狀逐漸消失,雖然身體還是有點虛弱,但以為會從此慢慢完全康復,不過這個多星期又恢復了一些症狀。身子差,原因有很多。暫時,西醫診斷為用神過度、耳水不平衡等,中醫說的我不太明白,但總的就是要調理調理一下。已經肯定的,就是這不是腦子裡有什麼問題,但至於是否出於其他除了壓力之外的身體狀況,我不知道,也沒有再做檢查。有一點我可以肯定的是,我身體不怎麼健康。

本來,都市人身體不健康是常態,而近年坊間也有個概念「亞健康狀態」來形容這種人。但是,這次我應該是在「亞健康狀態」以下,姑且稱為「季健康」甚至是「殿健康」的情況。最困擾的事兒除了是身體最真實的疲累和不能集中之外,心靈的不健康才是致命傷。坦白說,開學至今,一直都開不了心。這種持續的不開心當然是源於身體的疾病,但也是源於心底裡對天父的埋怨。撫心自問,我是這樣想的:「當我身體好起來,我就會開心了!」、「我還有很多事情想幹,現在這種狀況怎麼去做呀?這些事情很多都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呢。」、「怎麼搞了這麼久身體還是這樣子?」這種潛藏在心中對現實的不滿,確實限制了天父的作為,也主宰了我的感受。

有些道理我是明白的,就例如在患難中要喜樂。不過,口中這樣說,也這樣教導別人,自己卻一直想在患難後才喜樂。當然,病痛中仍然滿有喜樂很困難,但這就是信仰的力量。相信天父愛我,相信天父掌權,相信天父有恩典憐憫,就應該能在病痛中仍然喜樂,而並非要在所謂順境中才快樂。再者,我雖然明白這個疾病是天父要我學習停下來不靠自己的功課,但似乎我還是在被逼的情況下才會停下來,而且停了下來也仍然以自己為一切的中心。「我」要為主作工,「我」要用健康的身體,全部都是自我中心的想法,卻沒有想過上帝想藉著這個狀況給我和別人有什麼教導。作為主的僕人,倚靠祂每天的供應,每天感恩,才是正路。約伯說的「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命是應當稱頌的」是要好好領受和消化的體會。

其實,這段時間的不快樂還有另一個主要原因。因為身體上的一些局限,我覺得我的工作不能盡善盡美。我覺得我無力為學生多走一步,也無心情再像從前地對學生展現耐性和愛心。正因為心中的這個念頭(強烈的無力感),令我感覺不快,而本來已經做不了很多,現在做的就更少。今天,放學去了書局,本來想買某一本書,但在過程中翻了翻其他書,看到一本講教育的。我知道,我現在就是將生活中的不快放在工作中,根本無法做一個好的見證,以致我心情更差。儘管事實不是要「頂硬上」,但對學生的愛心、對生命的欣賞和對每天的感恩真的少不了。願我能由衷地流露患難中的喜樂和盼望,而這的確要求主幫助!阿門!

後記:家人、弟兄姐妹和朋友們的關心也很重要,也是這陣子堅持下去的動力。 =]

星期日, 11月 01, 2015

每一天的供應

這兩個月多的日子的確艱難,但日子也活得很實在;猜不到這個病對我來說竟然影響這麼深。在困難的時候,唯有仰望天父每一天充足的供應。這個唯有,不是無奈和絕望中最後嘗試的可能有效方案,而是作為基督徒滿有信心和盼望的必然選擇。

我想起早前早上看到的經文:「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羅馬書12:12 )

終於開始明白更多。

還能喜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