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仍然抱恙,當同事們問我好了沒有的時候真的很難開口。一方面不想他們擔心(其實我也不想這裡看的人擔心,不過既然都這麼熟就不瞞你們了),另一方面卻不想隨便地應付他們,結果總是答些真實卻又盡量將用詞調整了一點的答案。我知道這未必是最好的做法,但我卻接受不了自己到處埋怨、有病呻吟的態度,因為我知道我很容易就能將「負能量」散佈出去。
今天,在生命教育課步行去另一個上課地點的途中,有個中三自己班的學生忽然問我一個問題:「丘sir,你為甚麼會去當老師?」這個問題,在我初入行的幾年被人問得最多,這幾年也偶爾被問起,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主題。不過,在這個時刻,由一個認識了兩年多的學生口中聽到,我確實有點驚訝。由於步行的距離不多,我就選擇了簡易版的答案:「為了想將自己過去得到的知識和經驗跟這一代的少年人分享,並陪伴著他們成長」。答完之後,我問他為甚麼忽然這樣問我,而他說是關於我曾經跳班的事。雖然他沒有時間再詳細解釋他的說法,但我想就是覺得以這樣的背景應該不是選這樣的工作。的確,這樣好像有違社會上普遍的價值觀和想法,但我是基督徒,我是跟隨主的人,我們的做事方式與世界不同。不過,不是我特別偉大,而是天父特別偉大。祂竟然讓我有聰明,也竟然讓我能當教師,信得過我並將部分祂所愛的孩子們交托我教導。
如果可以再選,我也會選擇當教師。雖然這幾年捱壞了身子,但得到的超過我所想所求。如果真的後悔,就是後悔沒有好好的跟學生談信仰,也沒有關心每一個可以關心的學生。這幾年來,我可以說是那種「有人問我,我就會講」的老師。我喜歡替人解決困難,解答不同類型的問題(特別是信仰的),聆聽別人的心事,讓學生們感覺到被關心。不過,礙於性格上的一點缺憾,我不喜歡主動的關心他們。有時我會覺得錯過了一些機會,不過更真實來說,有一些「入室弟子」的重要性也不亞於影響很多很多人。所以,我真正要檢討的,是究竟自己有沒有忘掉初衷。我是想跟他們分享,抑或想他們認識我更多,甚至因此對我尊敬?我是想陪伴他們成長,抑或侵入他們的生命,令自己在他們生命中變得不可或缺?或許,這些想法本來並沒大錯,不過如果不先讓他們的生命被天父所得著,我再高舉自己的重要也是枉然而且錯誤的。本來,我就是一個管家,所以該做管家的事,讓人認識我的主人。我盼望我能繼續為他們禱告,而且能為他們相信並跟隨主竭力盡忠,讓主耶穌再來時說我是「無可指摘」。
後記:人總有經歷艱難的時候,很多時候,這些艱難也是鍛鍊忍耐的機會,更是磨練信心的時機。聖經也有說:「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這是絕對真實的狀況。當然,我也想起英文的一句'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也是中文所謂的「患難見真情」,能共患難的才是真朋友,也是寶貴的朋友,盼望亦是天路上能一起奔跑的良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的留言是對我的鼓勵。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