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fully alive is to act; to be fully alive is to contemplate.
- Parker Palmer

星期四, 4月 30, 2015

「36」同枱食飯的緣份

這幾天,晚上都有一些飯局,跟弟兄姐妹、舊生、學生、家人吃個飯聚一聚其實都是高興的。中午的時候,當告別了帶飯的習慣之後,我也會經常地跟同事們外出吃飯。一來可以走動一下免得整天鬱在辦公室裡,二來可以跟同事聯繫一下感情,聽他們分享一下學校發生的趣事(對,我通常也比較沈默,像素常一樣)。當然,實在帶了很多年飯,所以偶爾也會想念工人姐姐的那些飯盒,和那些營養豐富的午餐;吃外頭的飯,總是油膩膩的,也別奢想有均衡的營養。

吃飯是人生命中其中一樣很重要的事情,但對我來說,吃什麼其實不太要緊,重要的反而是同桌的人。雖然長大了以後經常都會自己一個用餐,但我更喜歡跟朋友們吃飯,因為可以聽別人的分享,並且一起歡笑哀傷甚至互相代禱。自古以來,只有親人才會經常一起進食,而朋友方面,除非工作地點接近或者有特定原因,否則,也是久不久才一起吃飯和相見。所以,人海茫茫,能「同枱食飯」,實在難得;我其實很珍惜每一次這樣的機會。

當然,正因為時間寶貴、公務繁忙,我們都經常沒有空出席朋友們的飯局,以致當大家都習慣了後,友誼也慢慢地丟淡。或者雖然我們的軀殼去了吃飯,心仍是記掛著工作的種種而不能享受一起吃飯的樂趣,也就是「同枱食飯,各自修行」的意思。吃飯有什麼樂趣?我很喜歡中國人吃飯的傳統,就是圍住一張圓桌,每一個人的動作舉止一目了然,而且令人覺得大家都屬於同一個群體。而每當圍在一起進食時,總會有很多歡笑。無論是一起談論食物,抑或生活中的瑣事,甚至是有人認真嚴肅地分享生活中的點滴,當我們投入這般的群體生活時,我們就會快樂。不一定是因為食物,卻更是因為我們與其他人接通了。其實我更喜歡人少少的飯局,因為人一多,分享就更難深入。多了一些人當然不一定不能分享,那就要看大家懂不懂得互相尊重和配合;但不少人都缺乏這個能力,所以四五個人通常就剛剛足夠了。

前晚,跟團契弟兄姐妹吃晚飯,其中有些人問我最近如何。最近除了很累之外,整體生活也不錯。其實只要我出席了吃飯,就代表我過得不錯,也代表有心情去享受食物。感恩最後雖然仍然很累,卻也很享受。另一個很值得記下的是每週一次的班祈禱會。雖然,嚴格來說那個不算是一個午餐聚會,而是一個祈禱會,但大家聚在一起就能無所不談,彷彿食物本身有吸引人分享的基因。跟大家一起吃飯,我每次都是高興的(雖然我因為太疲累,未必會吃很多食物)。

聖經裡也有關於一起吃飯的記載。在馬太福音9章10-13節有關於耶穌與門徒跟稅吏和罪人一同坐席的畫面:「有一次,耶穌在屋子裏坐席;看啊,有很多稅吏和罪人也來了,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坐席。法利賽人看見了,就對耶穌的門徒說:「你們的老師怎麼跟稅吏和罪人一起吃飯呢?」耶穌聽見了,就說:「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有病的人才需要。『我喜愛憐憫,不喜愛祭祀。』你們去琢磨這句話的意思吧。因為我來,不是要呼召義人,而是要呼召罪人。」耶穌也喜歡透過一起吃飯來表示關心和接納,而這個舉動卻不是所有人都明白。或許我們都經常不珍惜一起吃飯的機會,但這些機會卻是建立關係的良機。

最後,用聖經中對老底嘉教會的一段訓勉來結束:「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裏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3:19-20)這一句「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讀起來倍感溫暖和親切。原來天父很希望能與我們一起用餐,只要我們願意開門讓祂進入我們的生命,祂就會進來!願我們到最後都能一起與耶穌坐席。

後記:逢星期四晚上有查經聚會到晚上十一時,本來想早一點完成,卻沒空也沒靈感。剛才險些睡著了,但現在感恩終於完成,而這個四十天挑戰已經走過八分之一了!

星期三, 4月 29, 2015

「37」像個小孩子一般

當人大了,總喜歡幻想自己還是一個小孩子。我有時會以為自己只是個小孩,做一些傻傻的事,說一些傻傻的話。但每次看著鏡子時,我都隱若感覺到歲月的痕跡,也沒有辦法不面對現實。年年二十五歲或許只是「譚校長」給香港人的一段集體回憶,但我知道有人真的會靠化妝,打羊胎素、甚至整容,務求使自己看上去年輕一點。然而,無論我們如何積極地抗衰老,總難敵得過這人生必經的過程。我們都很清楚,反老還童終究只可能是個幻想。不過,我相信,人類雖然身體必然衰殘,心靈卻可以依舊年輕。

最近有一齣戲《五個小孩的校長》,雖然沒空去看,但看影評知道是很感人的電影。當中,朋友都說五個小演員演得很好,我也很相信他們真摯的演出也會是催淚的源頭。小孩子的天真無邪絕對是我們懷念童年的原因,因為我們都曾經是這樣的單純。而無論我們現在多麼大多麼憂鬱,看到天真爛漫的小孩子時都自然會放下心頭重擔,逗他們笑陪他們玩跟他們一起快樂。彷彿當我們跟小孩子玩耍的時候,我們都變得年輕了;我也很喜歡跟小孩子玩。

還記得在我入職前最後一個暑假(五年多前了)去了廣西短宣,內容是到當地教會為小孩子舉辦英文營。當時,自己還頗年輕,活力充沛,跟小孩子一起玩耍還滿有精力。雖然,也沒有玩得很親密(其實我一直也很怕認識深了之後很快要說再見),但當小孩子們圍過來要跟你玩,或者都很使勁地唱詩歌的時候,又或者很專心地玩那些香港小孩都玩膩了的小遊戲時,我都是很快樂的。早一陣子,我翻看了當時寫下的一些文章時,我看到這一篇,很想在這裏跟你分享(可能是我懶惰不想寫太多):
《不給任何人看的秘密》 
在廣西的倒數第二天,我們有幸到其中一些參加交流營的小孩子的家進行家訪。我跟另外一個弟兄和姊妹一隊去探訪一個讀三年級的小妹妹。我們一行人坐著顛簸的小車到她的家。家裡只有媽媽在,爸爸一大清早去了擺攤賣水果。我跟姊妹去了小妹妹的房間,裡面當然沒有甚麼特別,卻有一個盒子在角落,盒面有一張小紙條寫著幾個大字-「不給任何人看」。我們都很好奇小妹妹會有甚麼秘密;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小妹妹會有甚麼不能給任何人看的東西呢?但當我們嘗試走近一點,她就好像很激動的攔住我們。 
就這樣我們離開了她的房間。同行的姊妹很聰明,想到跟她交換秘密。接著我們就告訴了她我們的「秘密」-自己的年齡。很奸嗎?年齡的確是秘密啊。小妹妹果然很天真,她就叫了姊妹進房跟她分享秘密,我則在門外先等著。後來,我也被叫了進去,亦知道了盒子裡面是甚麼。你猜盒子裡的是甚麼? 
是她準備送給媽媽的生日禮物。 
我心裡滿是慚愧又是溫暖,心中好生敬佩,然後讚了小妹妹一頓。雖然我比她大很多而且信主年日更多,卻欠缺了她那單純的愛心(我可沒有這麼有心思地為愛我和我愛的人準備禮物)。從小妹妹身上我看到怎樣可以去愛人更多;我終於知道如何存心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強了。夢嬌小妹妹,謝謝你啊。
聖經中在福音書有這樣的一段記載:「耶穌卻叫他們來,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路18:16-17)我們其實都要學習像小孩子一樣地對罪保持天真,對天父單純信靠,才能進去神的國度。當我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控制我們的前路時,我們就失去了像小孩子般要到耶穌那裡去的覺悟。小孩子會單純的倚靠父母,也能坦白真誠地與人分享自己的一切;盼望我們都能謙卑像小孩一樣,緊緊捉住上帝。

星期二, 4月 28, 2015

「38」人善人欺天不欺

今天起來,有點累。可能每天起床都累,但今早感覺特別深(應該是因為昨天跟羽毛球隊的同學打了一會兒球)。不過,藍藍的天加上和煦的陽光,把我累意都趕走了。早上,早禱分享中播出的詩歌是多麼的溫暖,叫人很想跟著拍手和唱。雖然歌詞簡單,旋律重複了好幾遍,但絕對是叫我能好好敬拜讚美的機會:「感謝主,這美好的早晨;感謝主,賜新的一天;感謝主,因祢名使我敬畏;感謝主,祢名何其美。」

今天讓我談談做好人的課題。做好人從來都不容易,因為人本來就有犯罪的傾向,而且不知怎的,壞人好像比好人更能吸引異性。加上俗語有云「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做好人反被言語和行為上欺負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在這個年頭,做好人很經常地會被同學形容為扮乖和博老師讚,申張正義更會被人當成二五仔或者被孤立。所以我們都不太想做個好人;起碼,我們總覺得不需要也沒辦法做得特別地好。好人,似乎只有某些聖人能到達的神聖不可侵犯的境界,也看似我們要在群體中生存要避開的標籤。

我見過測考高分的同學被人用言語奚落,我也聽過交齊功課者被人批評「冇義氣」。彷彿主流的做法是對於表現優良的好同學很少報以讚賞,反而因為大家能同流合污而感到暢快。這,是人性,卻叫人感到婉惜(當然,我也見過一些少年人能勇敢地表達對其他人優點的讚賞,而這表現我心底裡是非常欣賞的)。人類總希望其他人能一起陪我們做錯事,讓我們心裡好過一些,讓我們的罪疚感和責任能有人分擔,讓我們覺得自己沒那麼錯。但這明顯不是可取的做法,而事實上做得更好應該是一個人對自己基本的要求,也當然是聖經中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一個重要原則。

在聖經中有多處刻劃不同類型的「好人」,例如行為完全的挪亞,大蒙眷愛的但以理,關愛鄰舍的撒瑪利亞人,甚至犧牲自己的耶穌,都是我們的榜樣。值得留意的,卻是聖經對於人的描繪非常立體,除了耶穌之外,基本上沒有任何完美不犯罪的人。就如打死異族男子的摩西,騙去爸爸祝福的雅各,搶去別人妻子的大衛,三次不認耶穌的彼得,都是一些不完美的「好人」。或者,在我們努力地做得更好的同時,聖經也想向我們指出做好人並不是我們人生的唯一終極目標,而是要從錯誤中學習,從失敗中再次面對自己的不足和倚靠上帝豐富的恩典。

我有很多缺點,有時很討厭自己經過多年仍然軟弱,但我相信天父正透過不同的機會引領和管教我,而這個四十天的文章挑戰也是我克服某些缺點的契機。但關於「做好人」,我卻想起一些中學時的片段。還記得中四五的時候,我是班中少數的領袖生。有一次有人提議集體罷上電腦課,然後大家都待在班房不去電腦室。我有印象當時很想挺身而出,但當有人大叫「不准二五」時,我的勇氣都不知跑到哪裡去了。當年,我就這樣成為了罷課的共犯。及至中七的時候,隨著一些同學拔尖走掉,我成為班中唯一的領袖生。當時,我責任上要維持己班紀律,但實在難堪,卻因為成熟了而多了點堅持。結果是否受歡迎我都已經忘記了,但我還很清楚地記得,一班九成也不是基督徒的同學竟然在聖誕聯歡(狂歡)派對上邀請我講述聖誕的故事,更加在長大後的聚會經常互相提醒要在我面前慎言。聖經中說:「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拉太書6:9)或許,這也算是一點點收成,也鼓勵著我行善不要灰心。

後記:昨晚,我承諾了一個好學生今天要寫關於做好人的文章。雖然覺得寫得不很有系統,但盼望能以此成為你和我的鼓勵和動力。

星期一, 4月 27, 2015

「39」沒有不會謝的花

倒數三十九天,在忙碌的生活中偷出一點空閒來寫文章,實在刺激。要學習好好管理時間,似乎將自己逼在這個處境之中也是個不錯的辦法。當然,現實是手頭上的工作已經完成了七七八八,面前只剩下一條直路。更加真的現實就是已經快將來到2015年五月,而這一個學年瞬間就會終結;只可以嘆一句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今早回到學校,我站在辦公的桌子前,注意到案頭的那一束花開始光華不再。雖說還未完全凋謝,但原本鮮橙色的花已經蓋上了一道暗紅,而原本綻放的花朵也開始萎靡。一個星期之前,工友月姐看見我把鮮花隨意地放在桌邊,就好心地找來水瓶一個把花暫且養著。還記得她當時問我為何不把花拿到家裡,我報以微笑回應。我想起那位曾經把我種至瀕死的植物起死回生、把家裡小露台點綴成大園圃的工人姐姐。隨著她的退休,現在,我猜也沒有把花兒拿回家的原因了。把花兒放在家還不如把它放在辦公室為我的工作生色一兩個星期;至少我看著能快樂。

正如個多月前跟朋友討論應該給女朋友送真花抑或假花的話題。不要瞎猜了,不是我的疑問,起碼暫時也不是。送花,本來就是浪漫的玩意兒。沒有錢,送不了不是大事,不用送。要送花,必然是甚麼畢業、洗禮、表演求婚等情況,加上鮮花一束,倍添驚喜。至於真花假花,卻是有點學問。送真花的,成本高,會凋謝,但勝在漂亮奪目,與女士相映下更添美麗。送假花的,看起來差一點點,但卻能屹立不倒永遠留存。友人說,女朋友好像喜歡真花多一點,好像更有誠意你問我的話,我的想法很簡單。真花好,能讓我欣賞天父的創造,假花也好,能一直放在案頭。無論它是康乃馨玫瑰菊花抑或劍蘭,只因送我的人重視我,就足夠令我心滿意足。或許我不解溫柔,也毫不浪漫,但我重視的卻是花背後的那份心意

看著那一束因為沒有陽光照射而快將死去的花,我想起蘇打綠的歌<你在煩惱什麼>中的一句:沒有不會謝的花,沒有不會退的浪,沒有不會暗的光,你在煩惱什麼嗎?」對,聖經上<傳道書>也談到世界上萬事萬務都有定期,生有時死有時。一日之前,尼泊爾7.9級地震近二千人喪生,大量人民市去家園同一天,香港黃大仙車房爆炸三死九傷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花開花落都是自然界的恆常規律,似乎也沒有甚麼大不了。這樣子想好像有點悲觀,而世上一切總要過去的想法好像叫人感到婉惜,但我想起今天早禱同事分享的其中一節經文: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13:13)雖然花會謝,人會死,但信望愛卻永存,叫我們生命有動力和方向 。時間只是人類和自然界的限制,卻絕對不是超越時間空間的上帝的攔阻祂應許我們能得到永遠的生命,只要我們繼續信靠祂、盼望祂的再來和愛神愛人,我們雖然活在這刻卻能讓永恆的生命在此彰顯;天上的花可真的不會謝呢

星期日, 4月 26, 2015

「40」曠野操練的開始

耶穌在三十歲傳道前,獨自到了曠野四十天。祂在那裏的日子,受魔鬼試探,但祂並沒有犯罪。過了這四十天,祂就帶著聖靈的能力去傳道、醫病、趕鬼了。我也開始老了,雖然未曾踏入三十,但也很想學習耶穌的榜樣,安靜一下,預備面對將來的挑戰和更加認識自己的需要。我希望在未來的四十天,能每天也記下一篇短短的文章。透過文字的記錄,我盼望能夠更清醒地過每一天,也更能看清楚自己的軟弱和不足。

今晚時間也不早了,或許作為一個開始,先把心裡頭正困擾的事情記下。今天教主日學,談的是公平,道理是「凡事都是恩典,所以不應該去比較別人與我們的遭遇是否公平」。在教導主日學同學時,我還是滿有信心自己懂得去看上帝的恩典,而不會心生埋怨或者妒忌。但撫心自問,我還是貪心的。我還是不懂得珍惜現在所有的,卻總是得隴望蜀、貪得無厭。無論對於健康、人的愛、虛榮和讚賞,我知道心底裡的自己在得到後就想得到更多;這種貪心卻使我失去我原本擁有的,結果得不償失。舉個例子,我一直以來交朋友也有這個傾向:未認識一個人之前會很想有機會認識他。然後,真的讓我認識他以後就很想更深入地認識。有機會更深入地認識之後,我就會想做好朋友,然後甚至會想霸佔他。後來,卻會因為想認識其他人而開始對這一個人冷淡起來,或者開始變得不珍惜這一個曾經很重要的人。因為得到了,卻變得不重要。得不到,卻越想得到。人,就是這樣貪心。我不想這樣,對人對神也不想這樣。願能珍惜友誼、珍惜生命、更珍惜主耶穌,不會因為關係久了而不再重視。

四十天的時間,首先要處理貪心。我知道我必然貪心地希望能同時寫好這四十天的文章,也得到四十天充足的睡眠,亦經歷到四十天如願的與人相處。但,請提醒我這樣的不可能。我只求這四十天能得到心靈的更新。你知道嗎?這樣子一寫,差不多要前後共一小時。你問我的話,我可以坦白的說,我沒有信心能堅持。但,若然此事為美,天父必然加我力量去完成它。

後記:以往習慣寫文章在xanga,然後是facebook,再之後是instagram。要暫別這些平台,回歸這裡,對我來說並不容易。但願用這四十天的時間,重新認識自己,也重新思考上帝在我身上的心意,讓我再在別人生命中留痕之前,先把自己的生命整理整理一下。如果你是這裡的讀者(無論是你自己發現了這裡還是我邀請你來看),盼望你不介意看到這些文字中赤裸的我(我會儘量說得坦白;當然,我也會保留一些私人空間給自己)。或許,你的同行也是我前行的動力。

星期一, 4月 20, 2015

謝謝你跟我說生日快樂

謝謝你跟我說
生日快樂

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看起來都差不多的時候
我不得不承認
自己已經不太年輕

雖然已經過了很多個生日
但心底裡我依然想
聽一句
簡單的祝福

謝謝你跟我說
生日快樂 

曾經活力十足的小伙子
走起來有點喘氣
曾經過目不忘的年輕人
差點忘了幸福的滋味 

躺在床上夢是空白
或浮起刻骨銘心的傷痛
在缺少恩言的年代
這句話忽然變得很有份量

謝謝你跟我說
生日快樂

縱使我偶爾還會想念
老朋友們的笑臉和親切
那些美好的回憶
卻漸漸模糊 

青春如天空的白雲一樣
並沒有如願常駐
那些滋味的蛋糕早已吃不消
但這句祝賀說話卻百聽不厭

衷心謝謝你跟我說的那句
生日快樂
這四個字
使我再次微笑 

後記:這整整一年前寫的詩,猜不到一年後的今天仍然適用。似乎,到了這個年紀,每一年的生日其實分別真的不太大。雖然看這裡的人實在不多,但在此很想記得感謝記得我生日的各位,送給我祝福的各位,預備了禮物的各位,和愛護痛惜我的各位,因為你們的確是增添我快樂的原因。今年生日,縱然平淡,但也終於能在休息安靜中度過。想來想去,來年也是盼望能繼續忠心服事、多傳福音、榮耀天父,阿門。

真平安 (寫於DN2015後)

一年一度的Drama Night也告一段落了。這是我第五年的DN,四年Drama一年Musical,足夠一生回味了。在培正將近六年的時間,真的差不多甚麼都經歷過了。帶六年團契、教畢業班學生、去北京育才、新加玻交流團、帶羽毛球隊拿男女子冠軍、做初中班主任、與同事做好朋友、跟學生做好朋友、領人信耶穌去教會。今年成為了Musical導師,可以說真的無憾了。今個星期,DSE英文考試、羽毛球比賽、Drama Night一次過完結了,可謂真正放下了心頭的重擔。剩餘的工作不多,終於可以專心教學,並且嚮往一下一個多月後的新加玻之旅和暑假的旅行。

今年雖然不能與Edgar再度合作,卻跟Kimby走過一段難得的路。還記得這段旅程開始的時候自己患得患失的,過程中也有過懷疑自己存在價值的時間,也因為太累和種種原因而無法投入更多,然而,學生們的投入和成長將這些一切的感覺都沖走了。這些千金難求的機會,引用司徒華先生的名言:「成功不必我在,功成其中有我」,這樣就足夠了。這個音樂劇,我很欣賞有些人一直默默的付出,也看到天父所分給各人神奇且豐富的恩典。精妙的劇本、盡力的前台、專業的後台、投入的觀眾加上背後眾多支持的人,成就了兩個感動的晚上。多謝不需要多,但對於這兩晚的美好回憶,我也想向一直愛我鼓勵我信任我記得我的人說些謝謝。

這兩晚唯一的遺憾可算是家人和友人都沒法來看表演,沒法經歷我所經歷的,也沒有機會明白我更多。我實在是有邀請大家的,不過可能因為我太隨意帶過,所以大家都不以為然。加上星期五晚上是團契聚會,而星期六晚很多朋友都有約,我也沒有怎樣強逼他們來看(當時我想,上台的不是我,來不來也沒關係了)。然而,星期六晚,當在觀眾群中看不到自己除了培正的生活圈子的人時,心中竟湧出一陣自己未曾想過的失落感。星期天早上,像喪屍般回到教會,有少數弟兄姐妹記得又關心音樂劇是否順利,實在感動。然而,不知道是否想得太多,我總是感覺難以很清晰地交代這件事情是一回什麼的事。我感覺,我的家人和朋友們由於沒有跟我一起經歷學校的種種,他們根本難以完全明白為何我會長期疲勞甚至缺席聚會;但我竟然錯過了(或者他們錯過了)交代我工作的這次機會。對於學校生活(我的工作)和生活之間越來越大的割裂,對我來說,實在是有點遺憾。

今年是認真地思考前路的時候。六年前,跟自己說過,六年後,要認真想想以後的路怎樣走。今年,來到這個日子,很確實的感受到歲月的不饒人。身體似乎已經再負擔不了每年增加的工作量。至於如何回應這個現實,心中有些想法,且看天父怎樣帶領。當然,隨著忙碌我也看到天父每年更新的恩典,坦白說也是學習完全倚靠祂的機會。人大了,更知道一切並非必然;感覺自己可能因此經常不自覺地流露了一點點哀愁。過去一年,有不少機會學習如何更喜樂和更有愛心,今年我猜也是時候改掉一些多年來的缺點,願主幫助。今天看到的箴言第三章,相信是對時常倚靠自己的聰明加上經常胃痛和周身骨痛的我最好的禮物:
我兒,不要忘記我的法則(或譯:指教);你心要謹守我的誡命;
因為他必將長久的日子,生命的年數與平安,加給你。
不可使慈愛、誠實離開你,要繫在你頸項上,刻在你心版上。
這樣,你必在神和世人眼前蒙恩寵,有聰明。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
這便醫治你的肚臍滋潤你的百骨。 
後記:現在已經夜深,其實也累了,但還不想睡。想說的其實很多,不過有些事情還是留在心可以了;低調點其實才是我的風格。能活到二十八歲,除了恩典,還是恩典,多謝天父。弟弟,生日快樂。

星期日, 4月 12, 2015

真平安(寫於DN2015前)

今年drama night的主題是peace,中文翻譯可以是和平,或者平安。和平,通常是關乎外在的環境和人與人的相處,例如世界和平、和平共處等。平安,則更關乎人身安危甚至心靈狀態,例如出入平安、平安無事等。這五個字母所代表的,是很多人的夢想。

還記得十年前我其中一個生日願望是世界和平。後來長大了,更認真地看聖經,就知道這個世界只會更多戰爭,然後末期就來到,耶穌再次回來。看到這個年頭恐怖主義泛濫,恐怖組織無法無天、行徑令人髮指,更加叫我肯定世界和平始終不會發生。當然,心底裡還是渴望所有人能和平共處,而我也很有信心這個夢想在天家最終會實現。至於出入平安這新年很喜歡的四個字,還是每天感恩的理由。出入是否平安其實豈是我們能控制的呢?這幾年,飛機失事頻繁,加上不同國家都有恐怖襲擊,去一趟旅行也要就安全問題思前想後。不單這些空難,其他家居和路上意外也有增無減,出門也要一步一驚心。然後,只要看看非洲,瘟疫的威脅其實從未消失,何時蔓延開來也是未知之數。能夠出入平安,似乎也非必然。當然,我很清楚,保守我能每天出入平安的是全能的上帝。但,就算沒有人身的出入平安,天父應許的是心靈的平安。耶穌基督在世的時候曾經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對,雖然天色未必常藍,我們未必能避開所有危險,但我們都能滿有平安,因為知道上帝掌管一切,而祂深深地愛我們每一個。

很喜歡drama選用的house music,那是「聖法蘭西斯禱文」,而那禱文(特別是正歌部分)正好點出和平的真義:
使我作你和平之子,在憎恨之處播下你的愛;在傷痕之處播下你寬恕;在懷疑之處播下信心。 
使我作你和平之子,在絕望之處播下你盼望;在幽暗之處播下你光明;在憂愁之處播下歡愉。 
使我作你和平之子,在赦免時我們便蒙赦免;在捨去時我們便有所得;迎接死亡時我們便進入永生。 
今年drama night選用了peace作為主題,正是這個社會每一個人都最需要平安的時間。願你和我都能作和平的使者,叫人經歷因認識耶穌基督而得到的真平安。

後記:明天是文憑試中英文科的考試,大家都很緊張,而這篇文章也因為眾多的電話信息而未能完整地寫下去。但,趁靈感消失之前,還是要大約地寫完它。寫得不太好,別介意。下個星期,大家都要加油啊。生病了的,要快快痊癒啊。

星期二, 4月 07, 2015

爵士樂般藍

今天終於看完了Blue Like Jazz,好像上了一個系列的課堂。其實我真的不想看完它,不過看了這麼久,也真的想作一個了結。

這本書的確教了我一些道理,而大部分都放在了心裡。當中最深刻的,卻是教我怎樣去愛其他人。沒有人是完美的,如果我們期望別人完美,我們就沒有辦法接受他們和愛他們。我相信,對自己,道理也是一樣。天父愛我,無論我是否完美,但我要願意接受祂的愛,然後才可以去愛。

星期天教會的講道提出這樣的一個設問:如果一個人頭腦上完全認識基督教,是否就明白這個信仰?講者提到,基督教的實體是上帝,而上帝就是愛,所以我們的信仰是愛的信仰。就算我們懂得所有愛的理論和語言,我們如果未曾愛得刻骨銘心,我們也不明白愛情。基督教是要經歷的。

書中最後兩頁有這樣的一個總結:
"I think loving Jesus is something you feel. I think it is something very difficult to get on paper. But it is no less real, no less meaningful, no less beautiful...But what song will you sing when your soul gets set free? I think it will be something true and beautiful. If you haven't done it in a while, pray and talk to Jesus. Ask Him to become real to you. Ask Him to forgive you of self-addiction, ask Him to put a song in your heart. I can't think of anything better that could happen to you than this." - Donald Miller

希望你也能經歷這樣真實的愛的信仰。

星期六, 4月 04, 2015

道風山下

請原諒我這一篇日記的文字質素。

今早,教會團契到道風山退修。其實,心底裡原本並不是太想去。因為要八時起床,然後在山上靜默大半天,再老遠的回家,相信回到家裡已經沒精力再去做其他東西了。但正因為早前組長問的時候答應了,也因為確實地很想靜一下,更因為是記念耶穌受死復活的機會,所以就去了。

我是一個會遲到的人。為了令自己早一點到達,也為了讓自己吃個早餐,昨晚我想起了住在大圍的陳易呈(舊生),就約了他吃早餐。坦白說,我很少主動約人吃飯。很多時候,我都寧願自己一個吃。今次之後,我可能要有些突破,我可能要更珍惜那些重要的關係。因為,我心底裡很清楚,跟朋友一起其實比自己一個更開心。

道風山上的安靜時間,我默默地回顧了這些年來失去的東西。篇幅關係,我只談兩件。第一,在吃早餐的時候,我看到一個大學師姐進入餐廳然後跟她爸爸(應該是)坐下在我附近。我猜她應該認得我,而我也絕對認得她,可是由始至終我也沒有跟她打招呼。這個片段,基本上可以總結我的大學生活。不要誤會,這不是我上大學時的情況,而是我大學畢業後的現實。在大學裡,我的確認識了很多朋友,是數以百計的朋友,卻沒有真的找到屬於自己的群體。或者是大學時的自己太「貪玩」,顯露的是一個輕佻的我,交了不少一起玩樂的朋友。仔細思想一下,是畢業後的自己厭棄讀大學時的自己,所以去外國讀碩士時就正式地跟過去的自己告別(現在我也很努力地在學生面前裝扮成一個好人,但其實心底裡我只是普通人一個),自然地跟所有未曾深交的朋友失聯。如果你現在問我會否後悔,我只可以說我後悔當年的幼稚,也後悔錯過了那好多段本可更深刻的友誼。至於當年曾經深刻的友誼,都因為不同的原因而丟淡了。大學的同窗們,因為我的孤僻和被動而都失去了聯絡。大學的宿友們,都因為各奔前程而慢慢失去聯繫了。大學的紅顏知己們,都因為當年自己到處留情而不敢再聯絡了。想當年,我還真嫩得很。所以,如果有機會再讀一次大學,除了會更認真地讀書之外,我會想重新好好的交朋友,也想在朋友面前切實地見證我的信仰;因為,我知道我浪費了好多的機會。

第二,我想談談我的電話。其實,距離我遺失了iPhone 6已經一個多月了,但只是在最近這幾天教會的弟兄姐妹才陸續發現。我並沒有刻意隱藏這個事實,卻也沒有大肆宣揚,反正不是甚麼值得驕傲的事。我覺得,我不需要甚麼同情,所以只選擇性地告訴了幾個人。不瞞你說,到現在,我的爸媽也還未知道這件事(不是錢的問題;雖然是五千多塊,但錢是自己給的,而他們也肯定不會罵我)。失去了手機,當然是天父要我學習調整生活方式。但同時,直到失去了手機,我才更清楚地明白,原來自己有拒絕被關心的傾向。認知上,我知道溝通的重要性。但實行出來的時候,我還是不曉得。或許,是過往的一些包袱,使我好想保護自己。或許,是過往的不完美,叫我無法接受自己。

道風山上的安靜,使我清晰地看見自己的不足。道風山上的自己,好像很美好。但畢竟,我的生活是在道風山下。當再次進入人群時,就像當年從英國回到香港時,讓我也學習接受那曾經不完美的自己,也讓我接受,那叫人更加完美的,是叫耶穌基督。

道風山上

山 是讓人接近上帝的地方
猴跳 蟻行 蝶飛 蟬叫
人踱步 停駐 安靜 

舉頭仰望十架與藍天
紅色的血跡若隱若現
腳下的泥土彷彿滲著汗水
回頭看著那一條凹凸不平的
是窄路 是血路 是苦路
因為愛 也是救贖之路 

山 是讓人接近上帝的地方
風使勁地吹
衣服不停地晃動
心卻開始跟上大自然的脈搏 

溫柔的太陽慢慢冒出
白色的拍紙簿上忽然亮出斑斕的彩虹
提醒我當年上帝與挪亞的盟約
也重申祂對我不變的愛
在這道風山之上
也必然在這山之下

 後記:退修一天,身心重整。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