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晚上都有一些飯局,跟弟兄姐妹、舊生、學生、家人吃個飯聚一聚其實都是高興的。中午的時候,當告別了帶飯的習慣之後,我也會經常地跟同事們外出吃飯。一來可以走動一下免得整天鬱在辦公室裡,二來可以跟同事聯繫一下感情,聽他們分享一下學校發生的趣事(對,我通常也比較沈默,像素常一樣)。當然,實在帶了很多年飯,所以偶爾也會想念工人姐姐的那些飯盒,和那些營養豐富的午餐;吃外頭的飯,總是油膩膩的,也別奢想有均衡的營養。
吃飯是人生命中其中一樣很重要的事情,但對我來說,吃什麼其實不太要緊,重要的反而是同桌的人。雖然長大了以後經常都會自己一個用餐,但我更喜歡跟朋友們吃飯,因為可以聽別人的分享,並且一起歡笑哀傷甚至互相代禱。自古以來,只有親人才會經常一起進食,而朋友方面,除非工作地點接近或者有特定原因,否則,也是久不久才一起吃飯和相見。所以,人海茫茫,能「同枱食飯」,實在難得;我其實很珍惜每一次這樣的機會。
當然,正因為時間寶貴、公務繁忙,我們都經常沒有空出席朋友們的飯局,以致當大家都習慣了後,友誼也慢慢地丟淡。或者雖然我們的軀殼去了吃飯,心仍是記掛著工作的種種而不能享受一起吃飯的樂趣,也就是「同枱食飯,各自修行」的意思。吃飯有什麼樂趣?我很喜歡中國人吃飯的傳統,就是圍住一張圓桌,每一個人的動作舉止一目了然,而且令人覺得大家都屬於同一個群體。而每當圍在一起進食時,總會有很多歡笑。無論是一起談論食物,抑或生活中的瑣事,甚至是有人認真嚴肅地分享生活中的點滴,當我們投入這般的群體生活時,我們就會快樂。不一定是因為食物,卻更是因為我們與其他人接通了。其實我更喜歡人少少的飯局,因為人一多,分享就更難深入。多了一些人當然不一定不能分享,那就要看大家懂不懂得互相尊重和配合;但不少人都缺乏這個能力,所以四五個人通常就剛剛足夠了。
前晚,跟團契弟兄姐妹吃晚飯,其中有些人問我最近如何。最近除了很累之外,整體生活也不錯。其實只要我出席了吃飯,就代表我過得不錯,也代表有心情去享受食物。感恩最後雖然仍然很累,卻也很享受。另一個很值得記下的是每週一次的班祈禱會。雖然,嚴格來說那個不算是一個午餐聚會,而是一個祈禱會,但大家聚在一起就能無所不談,彷彿食物本身有吸引人分享的基因。跟大家一起吃飯,我每次都是高興的(雖然我因為太疲累,未必會吃很多食物)。
聖經裡也有關於一起吃飯的記載。在馬太福音9章10-13節有關於耶穌與門徒跟稅吏和罪人一同坐席的畫面:「有一次,耶穌在屋子裏坐席;看啊,有很多稅吏和罪人也來了,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坐席。法利賽人看見了,就對耶穌的門徒說:「你們的老師怎麼跟稅吏和罪人一起吃飯呢?」耶穌聽見了,就說:「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有病的人才需要。『我喜愛憐憫,不喜愛祭祀。』你們去琢磨這句話的意思吧。因為我來,不是要呼召義人,而是要呼召罪人。」耶穌也喜歡透過一起吃飯來表示關心和接納,而這個舉動卻不是所有人都明白。或許我們都經常不珍惜一起吃飯的機會,但這些機會卻是建立關係的良機。
最後,用聖經中對老底嘉教會的一段訓勉來結束:「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裏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3:19-20)這一句「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讀起來倍感溫暖和親切。原來天父很希望能與我們一起用餐,只要我們願意開門讓祂進入我們的生命,祂就會進來!願我們到最後都能一起與耶穌坐席。
後記:逢星期四晚上有查經聚會到晚上十一時,本來想早一點完成,卻沒空也沒靈感。剛才險些睡著了,但現在感恩終於完成,而這個四十天挑戰已經走過八分之一了!
無所謂架啦
1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的留言是對我的鼓勵。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