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睡夠了吃了個飯就出發去筲箕灣集合,等入石澳的巴士前往龍脊。假期入石澳的人真的特別多,巴士人龍長長的,最後一行二十多人等了一小時才上巴士出發。這個星期的天氣很不錯,可是早上等巴士時卻下著微雨。經過了成長營的經驗,我深深明白到下雨對行山的負面影響,而濕濕的地可能會很滑很危險。當然,我們都希望雨快停,但天氣可不是我們能控制的,而我們也沒有什麼後備計劃。乘車的途中,雨也好像停了,而且天好像開始放晴。我喜歡晴天,因為心情總是會好一點;下雨天總叫人心情鬱悶。在此,我想起兩次下雨的經歷:
第一次是在倫敦。當時,教會一行人如常地進行每月一次到唐人街唱詩歌的活動。但因為正下著雨,圍觀的人數會減少,而且我們也會淋濕(我們會唱兩小時左右),所以我們都考慮著是否繼續。還記得,有弟兄姐妹提議我們在街上一起圍著禱告。當時,感恩雨不是很大,我們就圍在一起大聲禱告。結果,當我們禱告過後,雨就開始停了,然後也逐漸開始放晴。那一次,上帝的作為對我們來說特別的真實。
第二次是幾年前的團契營。當時我負責一個戶外的活動,牽涉到同學要離開營地外出走動一段時間。還模糊地記起,之前一天下大雨(不過我們前一天只有室內活動,所以還可以),然後振忠問我如果之後一天繼續下雨怎麼辦,有沒有其他計劃。我請求他們也一起祈禱,但我心裡卻有種說不出的信心和平安,覺得天父總會安排。當然,我也很希望之後的那天能放晴,以致活動能順利進行。最後,活動進行期間的天氣良好,大家在活動中也獲益良多。這件事,除了感恩,還只能感恩,也讓我更加明白天父是掌管一切的神。讓我繼續交代今天的事吧。下了車,太陽伯伯也出來了。由開始到完成的四個小時內,都沒有下過一滴雨,而且路面也從未有下過雨的痕跡(這個山頭應該由始至終都不在雨帶的範圍之中);大自然的奇妙就在此了。走的過程中,我想起成長營的山路,也想起哲社團契當年外出在太平山下山的一段路,更想起跟學生們快樂的時光。感謝天父創造美麗的世界,更感謝祂叫我們能夠置身其中。龍脊的風景其實很不錯,其中一段山路上左右都看到大海,而且中間的路是走過好幾個矮矮的山頭,遠看著很美。這幾年,我開始慢慢明白為甚麼有些人很喜歡行山,自己也越來越喜歡行山。一來,我們可以鍛鍊體魄,呼吸新鮮空氣;二來,我們可以欣賞美麗的風景;三來,我們能在過程中跟我們的朋友談天說地,甚至在路上互相扶持。
聖經中的山常比喻為上帝所在之處,而上帝與挪亞立約、亞伯拉罕獻以撒、以色列人頒布十誡、摩西與神相遇等很多事情都是在山上發生。登山,本來就有親近神的意思在當中。著名的詩篇一百二十一篇中的第一句就是:「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是的,我們的幫助的確從神而來,而向山舉目的經歷令這個真理更加清晰。其實,我和山的關係也很密切:之前有一篇講名字的文章提到我名字的意思,是山丘(我)要敬畏山峰(上帝)。對於山和上帝,盼望我們都能有更多機會欣賞山的美和仰望天父的幫助!
後記:走了四小時,腳不是很累,但應該是因為休息不夠所以身體還是很累。剛才行完後,五時多回家,然後睡了一睡,之後外出跟公公婆婆吃過飯才回來寫文章。現在是時候睡了,感恩還能及時寫好。唔,不知道下一次行山是幾時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的留言是對我的鼓勵。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