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時間的長河中,過去只是當中的一半,而且是無法逆轉的部分。未來,才是我們應該繼續努力嘗試改變的段落。人無法重回母胎,也無法回到過去,而這是人類和時間互動下的必然結果。緬懷過去如果不是為了在未來中不重蹈覆轍,如果不是為了以史為鑒,如果不是為了汲取教訓,就變成只懂追悔而選擇放棄現實的憂鬱小生。陶淵明在《歸去來辭》中說得簡明:「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這也許是我們都當學習的生活態度。我自己也有時在孤獨的夜晚會想起一些不堪回首的陳年舊事,但想到往事已矣就繼續嘗試調整自己的心理,把應該放低的都放低,然後把應該珍惜的都珍惜。其實,往事看上去總是美好的,因為我們對沒有發生的種種灌注無窮的幻想,想像出無限美好的可能,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只是我們一廂情願下的產物。
要將別人捉緊的東西奪去很困難,而上帝要教曉我們放手也可能會遇到來自我們自己相當大的阻力。放手才會得著,撇下一切才會得到一切,放輕自己才會看清上帝,謙卑自己才能欣賞別人,都是些相當弔詭的道理。我們總以為我們的方法是最湊效,以為不開心就要尋開心,不漂亮就要化化妝,沒朋友就要裝友善,成績差就要死讀書,不舒服就要吃個藥。雖然這些方法都有用,但如果我們因此忘記上帝,甚至因此放棄親近上帝,就令我們的智慧變成愚拙。願我們不忘記,無論智慧健康財富生命都是從上帝而來的,而非我們靠自己的什麼賺取的。我們最適合的回應就是先去選擇上帝,以祂為首,剩下的都完全不需要擔心。當然,基督徒也要運動讀書休息嬉戲談話,不過無論我們做什麼,如果都是與主同行為主而作,我們做的東西縱使平凡也能顯出不平凡。
無論如何,所有事情有開始也有終結,這也是創造的基本設定。除了上帝自己是自有永有之外,一切既然有始也必定有終。不快樂的一天都總有完結,明日醒來就是新的早晨。日子本身雖然有結束,但隨後的開始,卻是最真實的祝福。生命本身也是會有走到盡頭的一天;有人問,如果我只剩下一天的生命,我會做什麼。關於這個問題,我還是留一個空白吧。你也可以想想,或許你的答案可以教曉你一些道理。
最後謹以傳道書三章(一至十四節)一段我非常喜歡的經文作結,請細心咀嚼:
凡事都有定期, 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生有時,死有時;
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
拆毀有時,建造有時;
哭有時,笑有時;
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
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
尋找有時,失落有時;
保守有時,捨棄有時;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
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
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這樣看來,做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
我見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神的恩賜。我知道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後記:關於這個系列,我想,明天還會多寫最後的一篇。
謝謝 Mr. Yau, 這個系列每篇文章我也會好好收藏。
回覆刪除Thank you for reading it too!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