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fully alive is to act; to be fully alive is to contemplate.
- Parker Palmer

星期五, 11月 25, 2016

窗外那棵輕輕搖曳的老樹

大家手裡都拿著原子筆
深藍色的黑色的或者偶爾是紫藍色的
像著了魔地揮舞
腦子裡盡是『政治參與』和『經濟全球化』
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素質
是素質抑或是質素?
唉唷我忘了
反正我的生活就是缺乏質素
大家口裡都屏住呼吸
冷氣機的隆隆聲此刻
是多麼的清晰
配合著塗改帶撞擊桌面的聲響
和街上穿梭往來的汽車
一起合奏著都市人的命運交響曲
完成了題目一之後
還有題目二三四五六
但我的眼睛已經再次投降
不聽使喚的腦袋扭向右邊
窗外的風景卻如此陌生
雖然它從起初就存在
那些開始發黃的樹葉
那些隨風飄盪的樹枝
那幾個高中的年頭
就在埋頭苦幹中度過
青春的汗水在筆尖蒸發
每日縱拖著疲累不堪的身軀
回家卻總是回不了家
日曆的翻頁聲不斷
世界依然運轉不停
測驗卷的分數終於令人滿意
付出的努力不再付諸流水
這不是眾人艷羨的精彩生活嗎?
為何當我凝視著
窗外那棵輕輕搖曳的老樹
心中總是有點惋惜?

巨人

年少時
我們都踏著巨人的肩頭
眺望這個世界
到了一天巨人累了
但他仍然扶著肩上的孩子
不讓他跌倒
不讓她失望
因為前方是美麗的風景
因為小孩還未長高
我曾經是巨人肩上的小孩
現在已經長大成人
我記得當我從巨人肩上
跳下來的一天
我就是最威猛的戰士
雖然殺敵無數
幾年後的我已經傷痕纍纍
所以我選擇從前線退下
然後去了應徵當巨人
因為我有巨人的身高
小孩們開始攀到我的肩上
好像我從前一樣觀看這個世界
忽然間有一個小孩子摔了下來
我才明白
我一直都沒有巨人的氣概
我跟受傷的小孩鄭重地道歉
然後就辭掉了巨人的工作
去了當個醫療士兵
救援前線的傷員
照顧好了再送他們上戰場
你知道嗎
我還是很想上戰場
與其他小孩、士兵和巨人
一起戰鬥

發黃的紅色揮春變成了讓人欣喜的橙色

工作桌圍板上擺放的東西不多,有上課時間表、二零一六年日曆、哲社團契送的畫布、晴天妹妹、彈弓仔仔和鯨魚先生,還有一張開始發黃的揮春。那條揮春是我寫的,上面有四個用秀麗筆扮毛筆書寫的大字:常存感恩。揮春左下角有我的英文名和寫揮春的日期-二零一五年二月十四日。我不記得當天是否只因為新年想提醒自己要感恩,抑或是在情人節特別有感慨,然而那張揮春跟其他我珍惜的物品都被放在當眼的地方,到了今天這四個字意義更深刻。
今天是美國的感恩節,本來香港沒有慶祝這個節日的習慣,不過趁這個日子停下手上的工作花一小時數算感恩事又何妨呢?反正其實每天都應該感恩,而且我也很久沒有靜下來數算了。昨晚在床上輾轉時,腦子裡嘗試開始思想希望感恩的事,結果是一片空白。今早在回校的車程中,再次嘗試讓自己想想要感恩的事,結果都是一樣-一片空白。到剛開始對著螢光幕準備寫這篇文章時,腦子裡還是一片空白。忙碌的確會令人忘記,也會令人迷失自己;感恩現在終於能下筆了。
感恩這回事是不能脫離感謝天父恩典這個方向的,因為無論我們多想感謝身邊的人,最終必然需要認定這些一切都是從天父而來的事實。今天中五的生命教育課,我問了大家一個問題:大家做了甚麼賺得今天的一口氣?答案當然明顯,就是我們根本沒有做甚麼,而這生命就是天父白白賜予的恩典。一切才幹、學識、金錢、外貌、關係都純粹是天父賜下的,本來就沒有我們可以誇口的空間: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這是來自約伯口中的大道理。所以,凡事感恩,本來就理所當然,不過要實在地心有所感,確實不易。
感恩節傳統的其中一大重點就是一家團聚,圍桌感恩,而我想感恩的第一項就正正是家人。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這不是客氣說話,是心底話。當年我還是個傻仔,就是他們給我衣食、教我學步、助我求知、帶我見識、且領我歸主。父母給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所有東西,也留下了生命的榜樣讓我跟隨。弟弟也和我幾乎形影不離地走過了我人生的大部分年日,甘苦與共。在過去一年多有不快樂的時候,家人都是我的避風港。當我不想見任何人沒有任何傾訴對象的時候,父親總會在支持,母親總會在我旁,弟弟總會在身邊。我知道外公外婆嬤嬤姑姐舅父舅母他們都很愛我,感謝天父讓我生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我知道並非理所當然。
我也想感謝天父讓我認識這麼多可愛和有愛的人。我知道,每一個我認識的人,無論一見如故抑或話不投機,都是能看見天父榮耀的機會。那些人的存在,未必是單純地為我服務,反而更是令天父的榮耀透過我們學習彼此相愛而彰顯。每一天的對話,對於我這少說話的人來說,我盡量記住。每一天的點頭、招呼、微笑和對視,對於我這喜歡留意細節的人來說,我無法忘懷。這些交流,雖然微小,都是信仰更真實的明證。就在這些寶貴的來往中,我看到生命,我看到美,我看到愛,我看到天父自己。這大半年來,因藥物情緒不穩,感恩還有除家人之外不離不棄的弟兄姊妹和友人,包容我的自閉和負面,在我裝作若無其事時仍然時常鼓勵代禱。能共富貴的不少,能夠共患難的,我還記得,也在此感謝天父讓我遇見。
最後,我真的很想感謝天父讓我成為了今天的我。我的人生在十多歲前是不斷向前的,在高中到大學時期可算是真空期,經歷人生的迷失、載浮載沉,直到大學畢業去英國之後又繼續長大。出來工作的頭幾年還有不少成長,但之後幾年卻迷失在各種的試煉中,在要證明自己這個想法下不斷勞役自己,超越辛勤的界線,慢慢失去自我,以致天父用這一年多的挫折把我搬回正軌。我還要感恩天父讓我做了幾個我現在也不會後悔的大決定,包括沒有接受某些職位的邀請,因為我猜我會更迷失,也包括沒有在病得辛苦時毅然離職,雖然今天我仍然嚮往比較自由和安靜的生活。感謝天父讓我能從大病中慢慢康復,雖然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但起碼還能做這事做那事。感謝天父藉著某些人磨去我的菱角,雖然我還是有些急性子和骨子裡依然反叛,但我不再追求速度和數字,而我得到的反而是眼淚和深刻。天父要讓我再被改變,預備我進入三十歲的關口,實在用心良苦。我願繼續學習減少埋怨,反讓感恩之情充滿。
我喜歡翻看以往寫的東西,其實不是要逼自己緬懷過去,而是想記起當初經歷的恩典。生命真的很有趣,七年前的文字和體會到今天竟然仍然合適,在這裡就以一篇二零零九年十月的網誌作結吧:
值得感恩的事其實很多,我不會再被眼前的一些不如意奪走我的喜樂。這陣子,其實叫我快樂。我得到的遠比我沒得到的多,我經歷的盡是恩典。無論是作為一個新老師,作為一個剛踏進職場的小伙子,作為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甚至作為一個多番得罪神的人,我都是一個蒙恩的人。
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 (林後 12:9-10)
發黃的紅色揮春變成了讓人欣喜的橙色。我見它隨著冬天的寒風輕輕地飄著,彷彿提醒我要常存感恩,就算在感恩節以後,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得時不得時,都要感謝主,因為祂定意要我蒙福。我信,我感恩,你呢?

星期一, 10月 17, 2016

病如冬至

想寫英文的,因為快一點,不過不懶惰了,也應該練練中文。

又,關於病這回事,也寫過一些,不過這裡好好整理一切與此有關的內容,也算對自己有個交代。
___


約翰加爾文曾經說過,真正的智慧來自對上帝和自己的認識。我喜歡他,因為我名字中的加爾文就是來自他,而且他講得實在太有道理。我知道,真正的智慧與解決數學和邏輯問題其實毫不相關,那些充其量只是智力。這些日子,我學會了更認識神和自己,而透過這個過程我認識到神的大能和自己的無能,可喜的這也應該是智慧的開端吧。


關於疾病,急病死去的病人沒時間寫,長期病患者沒心機寫,很快痊癒的人沒需要寫,或許只有我這種比較年輕、遇上半長期的病患、死不去卻又曾經擔心死去的人有機會去寫寫。不過,這類文章誰需要看?未經歷病患就算看了未必明白,經歷了病痛也未必能因此得安慰。所以,我只盼望,這篇小小的分享至少能令你明白這回事多一點,以至於某一天你能與病患者同行。或者,有天你病倒了,你也能夠知道,你不是獨自一人,因為至少我經歷過。
病有很多種,傷風感冒是病,頭暈身㷫是病,腸胃不適是病,癌症愛滋也是病。有些病總能夠不藥而癒,而大部分人面對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多休息甚至吃點藥丸。這些病,比較容易處理,過了就不記得。每次病倒後的分別,可能只在於何時康復,錯過了些甚麼,甚或在身體無力不想說話時有否別人幫忙。這裡,我不是要討論它,不過硬要說的話只是生病時總想家中有個醫生而已。況且,在香港這個地方,這種小病很多時候根本不算得上是病,而我們染上傷風感冒時都經常繼續過我們的日常生活。


我想說關於好不了的病,又或者是很久病情也沒有起色的病。我不能夠明白所有病人的心境,不過,我就嘗試就著我所經歷的種種留下一點紀錄吧。這裡,我也盡量分四方面有系統地表達。


第一,姑且叫做病患問題。一年多前的八月尾,忽然有一天頭暈眼花,人生從此不再一樣。那一天起,每天一直都有頭暈,血壓偏高,心跳加速,食慾不振,甚至疴嘔肚痛。我曾經擔心是腦的問題,看了幾個醫生做了些檢查,卻得不到甚麼結論。當時,我很害怕每一次檢查,很害怕因此死去,很害怕失去所有對我重要的人和事。不過,在驚恐當中,每每都有聖經的話語和別人的安慰,在孤單地面對疾病時我也感覺到愛。由九月開始,過程中有做過不少檢查,但一來用的錢不少,二來好像時好時壞,常常以為休息多一點會痊癒,然而如此一直折騰著直到差不多半年之後。


一年前的上學期,每天狀態都不佳,不想請一個長病假,卻好像好不了,情況反反覆覆的。那個時候,真的不太想上班,每天工作時沒精打采,工作後胡思亂想,是等候也是煎熬。我還記得,當時我唯有選擇寄情寫作,也嘗試在某些關係中令自己好過一點。後來我自己忍不住,再去做了些檢查,然後醫生叫我去看看精神科。本來我從未想過與精神科有關,不過看著自己日漸消瘦的身軀和鏡中反映的那對失去神采的雙眼,我選擇了去看醫生,反正也可能是一條出路。後來,醫生診斷說是焦慮症的一種,建議我吃藥處理頭暈和胃口欠佳等的症狀,盼望當身體情況進步時心情也能因此放輕鬆,令身體進一步改善。藥物吃了一會兒之後開始見效,頭暈的症狀逐漸減退,力氣開始慢慢恢復。藥後的副作用就是每天只有幾個小時有精神,雖然上課時還可以頂住,但的確很辛苦。所以,我有段時間很想辭職。不過,由於捨不得,也撐了過去。暑假停了吃藥,過程又是很辛苦,精神科病人要面對的可不簡單。今年開學的頭兩周難過得很,基本上有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的感覺。到了今天,只剩下些手尾。一,身體還是有些問題,需要時間康復。二,很容易生病,因為抵抗力差了,身子弱了,消瘦了,但要變得強壯起來需要很有耐性地慢慢鍛鍊,絕不能操之過急。其實,面對著這副殘弱不堪的身軀,有時也真的很難過。不過,現在仍活著,能做這做那,我也無怨無悔了。


第二方面,是情緒問題。情緒問題的源起有很多,在我的病例中主因是身體的不適。因為身體的不適,我擔心自己的健康,甚至討厭自己,而負面情緒更因此無限地產生。當然,除了環境因素,情緒問題也有遺傳的元素,但無論原因如何,要好好控制,絕不簡單。就算是平時很冷靜的我,也要靠藥物來調整,否則就會落入更加負面的循環中。可能你會說:開心點笑多點就行了;不過,對於情緒病人來說,這個鼓勵很溫暖卻未必有效。然而,任何負面的說話或者冷淡的回應對於一個情緒病人來說會是百上加斤,因為他已經無力再去應付其他情緒。所以,跟情緒病人相處其實是很辛苦的,需要無比的耐性和愛心,這也是我很想盡快痊癒的原因;我不想成為別人的重擔。我時常在想,如果我不是病了,我就能夠更好的支持其他人,更好的關心別人,不會增添別人的顧慮。弔詭的是,這也是我久久未癒的原因。


我很多情況都選擇了不仔細交代病況,除了因為不想成為別人負擔之外,很可能是覺得別人不會明白。解釋了然後不被明白的感覺其實是很差的,而這對於本身情緒不穩定的人來說更是寢食難安的原因。而最困難的,是要接受自己有時不再是以往的自己。要接受自己的軟弱,對於一個經常反思的人來說,殊不簡單。但是,不能接受的後果是挫敗感,也引來更多負面情緒。坦白說,我從來未想過自己會有情緒問題,也在之前其實往往都是有情緒需要的人的輔導者。不過,經此一事,我更能明白情緒病患者的感受,上帝也安排了好幾個病人跟我分享他們的苦況。這段日子,最大的改變,可能是多了哭,感動而哭,難過而哭,心痛而哭,禱告而哭,甚至無端端哭也有,夜裡不知怎的就掉下眼淚。不過,我深信,這些淚水也不是白流的。我期待,有一天,我能變回當天那個只為人帶來快樂的自己;即或不然,也希望能再次與人同樂同哭。


第三方面,是與人相處。實際上,在這一年半載的時間哩,我不想面對其他人(特別是很多人的群體),不想表現任何情緒,只想自己一個躲在被窩裡。一來是沒有精神體力應付,二來是沒有心力能耐去面對。結果就是,我避開了人群。我知道,這樣孤立自己很危險,所以我選擇了跟某些人保持較緊密的聯絡,令自己未至於與世界脫軌。事實上,也透過對這些人的關心和被他們關心,令我心理再平衡一些。因為長時間被人照料和關心,會令自己出現強烈的無用感,而透過為別人付出,彷彿證明了自己雖然身體上需要別人照顧,在心靈上仍然能成為別人的支柱。不過,這種想法也很經常成為與人相處的一點點阻礙,尤其當事情不向著自己想想的方向發展時那種無助感簡直能夠殺人。


因為當健康不能控制,生命不能控制,情緒不能控制時,人總想有些事情更有把握,可以是物慾的滿足(可惜我沒有這方面的追求),可以是食物的滿足(更加不用說了)或者是家庭的滿足(可惜暫時我沒有妻子和孩子),所以關係的滿足就成為了我快樂的源頭。我知道這並不是很健康,也很討厭這樣的自己,所以正努力地克服,不過很難,而這也牽涉最後一個層面-跟上帝的關係。無論如何,在這一方面,我終於明白媽媽為何經常要為弟弟和我付出,而如果我們愛理不理,她就會非常傷心甚至怪責我們。所以,我學習了更主動地回應她和表達對她的愛,我想,這也是一樣非常正面的學習吧。我曾經多次不正常地發怒,有時也覺得自己很恐怖,而這些一切令我更想遠離人群,但在遠離時卻又想得到關心。要跟一個精神病患者相處,真的不容易,其實唯有上帝能解決所有問題。


最後一個層面,就是跟上帝的關係和信仰上的學習。曾經聽過不少很有信心的弟兄姐妹的見證,他們雖然身患重病(例如突如其來的癌症),但仍然能夠說他們的疾病是讓人看到神的作為的機會。雖然我也知道這是疾病發生的關鍵,但我的信心時好時壞。其實,在病患之中,跟在其他困難中一樣,都是可以盡力尋找幫助(例如看醫生),不過都要明白無論結果如何,天父都在掌權。真正的平安,就是安靜自己的心靈,緊緊倚靠上帝,捉緊「神是我們的避難所」的真理。真正的盼望,就是以主的愛充滿自己,明白沒有任何困難比創造天地的主更大。生病的這四百多天,我看到自己其實欠缺對天父的信心,經常注視自己的困難而非困難背後的主。感恩的是,來到今時今日,終於也能夠放下一些包袱。這些年來,不同的大大小小的疾病,其實都是要我學習以下的功課:不是天父醫治了我才交托,而是先交托任主安排。因為一直也學不懂,所以要一直學。


我想起拉撒路的故事。耶穌聽見拉撒路病重的消息,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雖然拉撒路一開始真的死了,但主耶穌竟然能令他復活。今時今日,主耶穌同樣愛我,雖然未必會使我如昨日一樣強壯,但我相信主是我力量,而且這些一切都可以彰顯祂的榮耀。正如詩篇46篇說:「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其中的水雖匉訇翻騰,山雖因海漲而戰抖,我們也不害怕。」對,我可以不害怕,我也不害怕,不是因為我變強了,而是因為我認識到天父的強大。這個病,這些年,其實沒有叫我更加硬朗。平常看到的那個堅強、冷靜、成熟、睿智的我,其實只是外殼,只是由小毛孩成長了的我的表徵。至於內裡的我,卻因為不再靠自己而更加柔和,甚至脆弱,也更加像那個渴望被愛的小孩子。這,也許是主耶穌說變回小孩子樣式的起頭吧。


病如「冬」至,寒冬雖然刺骨,卻是跟親愛的人圍爐取暖的好機會。病如「冬至」,最漫長的黑夜終會完結,之後是新而且美好的早晨。


後記:原來寫了這麼多,謝謝你百忙中耐心閱讀。

星期四, 7月 28, 2016

Rest

I have been writing somewhere else.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at do tell me, but what is written there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your reading, honestly.

I will come back to this site someday soon. It's a holiday after all.

星期日, 7月 10, 2016

團契營

終於來到今年學年最後的一站了-團契營。

回想起來,這是第七年的團契營,當中記得的片段還不少,都是美好的。

願今年大家都學懂「歸回」上帝。

也願我能放下一些擔子吧。

星期二, 5月 24, 2016

美麗的世界

我睜開眼
看見世界
世界是多麼的美麗

地球的側面是海洋
藍藍的
小魚在海中跳躍
偶然在水面上
和我的心內
泛起一道道的漣漪

扭頭一看
定睛看著的是空白
原來美麗的世界
從來都是自己的幻想

世界的中心
沒有我

星期二, 5月 10, 2016

這些日子,其實很多值得記下的東西,都儘量一一放在心上。不過,沒有下筆記下的話,我怕有天會忘記。

然而,忘了又如何?真正重要的會忘記嗎?

星期五, 5月 06, 2016

小記

這裡曾經成為我放日記的地方,不過我已經(再次)放棄了寫日記的習慣,也放棄了連續寫文章的操練,所以,這裡也多少被荒廢了.

現在,身處學校教員室,星期五的第八節課,是空堂.我在這裡寫日記,嚴格來說是在辦非公務的事情,簡稱'吞pok'.不過,現在沒有精神也沒有心情工作,所以,與其倒下來睡覺,不如在這裡揮筆.

今個星期是難過的,難過意思是很難走過,也不完全是傷心難過的.原因就有幾個的:

第一,就是減了藥.減藥要時間適應,剛過去的幾晚睡不好,精神狀況不太好,不過感恩仍然能夠回到學校進行教學,而整體上學生也專心聽話的(當然,某些學生長期拖欠功課都令我有點不爽).

第二,最近通識課在談論家庭,大家都在問我何時結婚,這個問題我也在想.我不是特別的傷心,但我最近連自己想怎樣也開始觸摸不了,其實有點不知所措.我不知道從何說起,在這裡就不寫了.

第三,就是昨晚忘記了吃藥.怪不得昨晚睡在床上時總是怪怪的,今天早上開始頭暈暈的,整天都沒心情和沒集中力工作.本來我有想過早退,不過還是算了,反正自己的病假紀錄多得有點嚇人,能成功待到放學就等著吧.

第四,今天整個早上都擔心著.不說了,不知道怎樣說.原來自己的心情是這麼容易波動的,怪不得情緒出現問題吧.早幾年的平靜真的不容易,或許其實自己有些情緒和感受從未好好處理.

謝謝閱讀.祝福你.

星期一, 5月 02, 2016

基督徒的存在,就是讓人嚐到耶穌基督的滋味。

Random

I know you wanna read.

But I can't write much.

I wanna read too.

And I have used up my creativity in designing the exam paper, at least for now.

Anyway, let me write a six-word story.





shameless hi, cloudless sky, soundless bye.

星期日, 5月 01, 2016

Greatest enemy

The greatest (human) enemy of myself is my inner self.

星期四, 4月 28, 2016

失焦

羽毛球拍與高速飛翔的
羽毛球碰上
發出鏗鏘的聲音
加上幾個晃動的人影
和偶爾的笑聲
拼湊成一個沒有日落的黃昏

倦怠的軀殼掛著蒼白的面具
面前的是青春
背後的是工作
手上的是未來

一個呆若木雞的青年
拿起破爛的球拍揮舞著
彷彿自己擁有著自由
卻忘記了那雙麻痺的小腿
和那對失去焦點的眼睛

星期三, 4月 20, 2016

28 going on 29

I am twenty eight going on twenty nine
basically everything is fine
except for an occasional hiccough
followed by a lot of love

Yes there have been some losses
but they remind me to take pauses
in life where love is to be savoured
and even sorrow is sweetly flavoured

Aging is never a mystery
as we can always look at our parents' history
It's just a head with more strands of white hair
and a few more burdens to bear

But growing up is a bittersweet adventure
waiting for us all to venture
Picasso said it takes a long time to become
young, and now I believe the time has come


ps. Thank you everyone for your blessings and gifts and love. God bless you all. =]

星期二, 4月 19, 2016

Before 29

Before this last year of entering 30, when I am still 28, when I am still young yet too old, I feel the need to write something. I feel the need to jot down some of my thoughts before they are gone, too quickly, too abruptly, too unexpectedly.

The past year has been a difficult one, challenging in all manners possible: physically, psychologically, spiritually, interpersonally and all the more. I can't help but wonder what awaits, especially after this seemingly-never-ending school year. Yet, in the midst of my imagination, when I turn my head and look back, there are countless blessings along the path of thorns. 

I would like to thank God, but then it's mainly between Him and me. There are people I would like to thank too...

Parents, for their unconditional love.
Colleagues, for their warm regards and support.
Friends, for their persistent care.
Brothers and sisters, for their unremitting prayers.

And among them all are precious friends like you, who are currently reading my blog, whom I like a lot, who are basically brothers and sisters to me not in the Christian sense, but literally, as you walk with me through valleys of difficulties and troughs of illnesses. You are angels sent by God to comfort me when I am dispirited. For this, I am forever indebted to you and probably I have told you so, in one way or another.

I made a wish today when my F3 class presented the three birthday cakes (and surprising me with them). I wished that everyone would grow up well. And so be it.

ps. Good night everyone. I am not gonna stay up until 12am, obviously.

星期二, 4月 12, 2016

致青春

想起孫燕姿主唱的<尚好的青春>,美麗的旋律和歌詞
尚好的青春都是你 再遙遠都跟隨你
若滂沱大雨 不曾見證 海角相偎依
衣角怎麼會濕淋淋

尚好的青春都是你 沒有片刻不想你
就算能真在對的時間 遇見對的你
遺失的青春怎能回得去

千萬記得天涯有人在等你
風再疾再狂我也不放棄 願為你
直到有一刻能守著你的心
就算你不會懂也不會可惜

千萬記得天涯有人在等待
路程再多遙遠不要不回來
不去想不去計量你的心 有多明白
前往幸福的路有多少阻礙
就算給你的愛 石沉大海
青春飛逝就再 找不回來

星期一, 4月 11, 2016

No man is an island

- John Donne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
Europe is the less.
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
As well as if a manor of thy friend's
Or of thine own were:
Any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Because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
And therefore 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星期一, 4月 04, 2016

Children's day

On the very last day of the Easter holiday, I woke up at 9am, with the help of the alarm clock, hoping to accustom myself with waking up earlier, which is something that cannot be avoided tomorrow.

However, the medicine is so strong that I cannot help but fall back to sleep after drinking some water and eating a bun. My friends were on their way to a bible study session at my home this morning, and I decided to stay in bed to listen to them and also take a rest if I can sleep. (My brother is here to serve them so it's fine)

I couldn't really get out of bed because I'm in my pyjamas and my hair is as messy as a bird nest so I am here stuck with my phone (gladly I've got it with me) waiting for them to go out for lunch so that I can leave my bed. 

I'm still struggling with the decision. I do want to make that decision when I'm feeling 100% alright physically so that it is not an impulsive one. Yet I do have to decide soon. I want to leave because it would mean some breakthroughs in life and a chance to get some real rest. I want to stay because it would mean I can continue to walk closely with those whom I treasure and understand what they're experiencing better. 

Let God guide me. Amen.

星期五, 4月 01, 2016

Hope

These days I am not really in the mood of writing. Partly it is because the sickness has not gone away after having much hope. Partly it is because I still couldn't make up my mind on the decision.

Yet, I am not disappointed at God.

I am not angry or what; I just need more patience.

Hong Kong is an environment that discourages the development of patience and most of the time it's like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I am still imagining various possibilities in life. May God's will rule over mine. Amen.

星期一, 3月 28, 2016

On the journey of recovery

'Sometimes you can hurt yourself more by trying to keep yourself from being hurt.'
- Francine Rivers, Redeeming Love

星期六, 3月 26, 2016

自由的空氣

有空的兄弟
遇上無雲的早上
一拍即合的本土情
在坪洲的小街上滋長

天父好像
特別照顧這個地方
天特別藍
海特別綠
人特別美

多少年青的男女在談笑
多少中年的夫妻在同行
然而浪漫的不一定是愛情
正如要回來不一定要離開

老人笑著對小孩說
魚沒這麼快會上釣的
給多點耐性吧
聽進都市人的耳裡是福音

來吧
讓疲累不堪的身軀
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下
呼吸於清涼的海風中
漫步到柔軟的細沙上

讓青春追逐著自由
淺嚐一下
他人窮一生尋找
也未必尋到的快樂

星期日, 3月 20, 2016

對不起

我並非放棄了這裡
只是近來有點兒亂
竟然寫不了些什麼

星期四, 3月 03, 2016

20160303

今天去了看醫生,醫生說不如檢查一下。星期六去檢查,終於可以更加了解情況。如果都不是驗出來的問題,醫生說應該是焦慮。

我這半年來為了未知的身體狀況加上身體每天的不適焦慮了很久,現在要再次面對檢查還是很擔心的。我知道天父有恩典,求主幫助我,如果你看到這裡請也為我代禱。

至於工作是否離去,待身體的事處理過後才解決吧。

後記:說來可能有點平淡,但實在一直折騰著。不過,無論如何也要學習感恩。我感恩這半年來雖然不太舒服,但也能夠真實地過著每一日,而且也做了不少新鮮好玩有意義美好的事情,也經歷不少人的關心和愛。謝謝天父。

星期二, 3月 01, 2016

睡覺去

今天糟透了。

心情不好沒有吃午飯,卻在下午胃痛了好一段時間,直至再吃了兩個包。感覺連不開心也不能啊...

印了出來的信一直放在褲袋裡,卻錯過了要交給的人。

最近真的很不濟。

綠光

輕盈的日光
映在深綠色的杉樹葉子上
像兩隻狐狸在林間起舞
像小男孩躺在大南瓜上
像斷線風箏飄回大地

你在大樹底湊近我的耳邊
對我說出守了多年的秘密
你卻不知道
我也為此守候多年

當靜靜凝視你的雙眼
一道閃光彷彿從中發出
直照穿
我那對早已折斷的翅膀

一刻間
我的翅膀重新癒合
帶領我飛上天空
卻留下了正在發呆的你
和那道逐漸消失的綠光

星期日, 2月 28, 2016

夜深的燈光

凌晨的夜
剩下一支支孤寂的街燈
還在靜靜地守護著無人的街道

把床邊的眼鏡重新戴上
電話屏幕上顯示的是二時二十八分
在電話另一端的你
相信此刻也正在發你的好夢

望出窗外
在眾多大廈中
尋找還未關燈的單位
期待在人潮內
還有一個一起失眠的你

或許你也正在尋找
這樣的一個他

星期六, 2月 27, 2016

風的笑聲

在某個早晨
迎著寒風
帶著沈重的心情
走進學校的大門

在歷史的洪流中
出現一會然後消失
在同一大門前轉身離去
不再回來

我彷彿聽見風的笑聲
叫我想起
答應過你
要一直保持微笑

那麼請讓我
臉上的神經永遠別死去
讓我也可以
一直逗你笑

星期日, 2月 21, 2016

Decision

My new 40-day challenge doesn't involve writing, and that's probably why I cannot come up with anything substantial even after trying. I believe that most of the times words also come from God, and I don't want to write purely for the sake of entertaining myself. Maybe I will just write what's on my mind.

I just want to say that these few days have been especially difficult for me. Although my health remains in a 'not-so-good' state, it is not exactly my physical health that leads to the difficulty I am going through these days. It's that I am about to make one of the biggest decisions in my life, and I am hesitant. I do not want to regret at all, and having to leave my comfort zone and beloved people in my life is a scary idea itself. The change is potentially depressing as I imagine waking up with no job and no school to go back to, though I know it can be rewarding and exciting too as I embrace a new challenge (or a few of them). The notion of departing my workplace has been thought over every single year in the past, so I am not completely unfamiliar with it, and frankly I am somewhat rather prepared psychologically. But I will miss the people; in fact I am missing them already. 

I have still a few days till I make up my mind and act. Do pray for me to have courage and peace. Thank you.

星期五, 2月 12, 2016

學習

要好好記住有心無力的感覺
到有力的時候不能浪費絲毫時間和機會

星期一, 2月 08, 2016

書店日常

看罷《書店日常》一書,對香港的獨立書店認識更多。

我喜歡看書,也喜歡書,不過卻少有逛這些獨立書店的經驗。一來小時候我通常會在書展或者大型書店買書(又或者爸爸媽媽買書給我看),二來爸媽不會去這些地方而我又絕少自己外出。這書透過作者走訪香港中不同的獨立書店,讓讀者更了解獨立書店的運作和老闆們的心路歷程。本來,我盼望這本書會為我來年的一些計劃給予一些更肯定的答案,不過看完後仍然迷茫。

其實,這書滿足了我開書店的幻想,也帶我回到現實,因為要開一間書店絕非易事。我可以預計,當中一定不會賺錢(不過,這並非我的考慮)。而且,如果認真地辦,不會比現在的工作輕鬆(那麼我是否真的能休息呢?)。

這幾天,身體狀況、手上工作、未來方向、屬靈狀況、感情狀況等事情和想法一直困擾著我,令我完全沒有心情工作(要改中六考試和製作中五教材)。其實,寫文章也沒有心機,可能你也感覺到。對不起。

後記:沒心情改考試卷,就讓我放縱多幾天吧。明天開始連續三日到內地(中山)散心,盼望身心能得到重整,並且想通一些纏繞已久的問題吧。

星期五, 2月 05, 2016

不在乎

人大了,在乎的東西少了。

以往有些東西很在乎,在乎的東西也不少。做學生的時候把成績、玩樂(主要是打機)、勝負、朋輩認同、老師看法、甚至ICQ幾多個朋友看得很重。開始工作以後漸漸地把勝負看輕,不過還是很在乎別人的看法、學生的成績、個人的榮辱、自己的感受、甚至相片幾多個like與留言等等。這幾年開始,慢慢把學生成績、個人榮辱、別人看法等的重要性調低,反而更重視建立深入關係、身體健康和心靈健康。最近,開始慢慢把圍牆拆下,讓真正的自己表露人前。雖然,因此會更容易受傷,但當不再在乎自己的感受,只在乎天父的看法和別人的成長的時候,真誠換來的是快樂。

後記:如果你看到我有些東西很在乎,代表我還著緊。我怕,當有天我甚麼都不在乎的時候,我就會揮袖而去。...不知道自己在寫甚麼,或許之後重寫。

星期四, 2月 04, 2016

Hello readers

為報答大家一直對這裡(和我)的支持




























預祝各位新年快樂

ps. 其實是會寫點東西,等等

星期一, 2月 01, 2016

Sometimes in life

Sometimes in life we just want to leave everything behind
and take a break
and breathe
and walk alone
and throw ourselves into the bed
and cover our heads with thick blankets

Yet
sometimes in life we just need to open up
and embrace the emotions
and share with others
and reach out to those in need
and give others support
and forget about ourselves

Don't expect the headache to go away after a sleepless night
just leave it behind
and move on

星期五, 1月 29, 2016

價值觀教育

最近,價值觀教育的事情一直縈繞著我的思緒。今天,因為剛剛完成了考試,而又即將放新年假,所以就想著跟學生們分享一些電影。本來想買Inside Out跟學生們看,又或者最新的Little Prince,不過前者暫時沒有DVD,而後者甚至沒有影碟,所以都不能播放。結果就拿了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播給中三的學生看,希望他們可以反思一下甚麼是快樂,然後從家裡拿了《中國合伙人》給中五同學看,希望可以由此帶入現代中國的通識議題。

本來,一切如我所想般發生,但兩套電影都叫我有點失望;基本上我有點後悔開播了這些電影。其實並沒有什麼大不了,只是The Pursuit of Happyness中有點較為粗俗的語言,雖然能反映主角的背景和日常生活中的無奈,但聽著的時候我心裏就是不舒服。雖然我知道學生們都聽慣一些更加粗俗的真正「粗口」,但我對於電影中語言的運用確實不太滿意。這套電影在我印象中是適合任何年齡背景的人看,但不知怎的我今天再看時聽著聽著卻特別不爽。而且,當中帶出的父親努力勵志故事,是由母親離開家庭尋找「快樂的新生活」所引發,這類型常見的現代家庭寫照,是否人生經歷困難的必然?雖然電影還未播完,但我知道電影中帶出「只要肯努力就能改變命運」的道理。這一點未必是錯的,但我想我的學生思想關於人生中更深奧的事情。很多時候,環境未必如主角故事般奇蹟改變,可能就是經歷潦倒的階段,甚至眾叛親離,而出路除了是硬著頭皮咬緊牙關之外,更應該是仰望賜恩的天父。電影缺乏的信仰元素,如大部份電影一樣,只是讓人幻想能憑一己努力改變一切,卻無法讓人面對生命中常見的無常和無法控制。假設主角得不到那份工作,是否代表他是失敗者?再努力嘗試如果又失敗,人生是否沒有希望?這些,都是電影無法觸及我卻很想帶出的道理。或許,我會透過電影後的時間分享這一些。

第二套電影其實是我不吐不快的主因。電影的確能活脫脫地呈現近代中國人的美國夢,而且將傳統思想和現代文化的張力充分表現出來,更加可以對中國人的那種盲目崇拜和成功主義予以適當的批判;它絕對是不錯的電影。我不滿意的不是電影本身的質素,又或者演員的演技云云。電影中有三個主角,而其中一個就是扮成很懂美國文化之類,然後有一條跟外國女生的感情線。關於這條線,電影藉著幾分鐘內的幾個片段非常輕描淡寫地帶出現代人關係中愛情的短暫,而當中有一幕男女有過份的親暱舉動,叫我看著很不舒服。我可以說雖然沒有甚麼裸露,而鏡頭上的處理亦刻意避開過份的煽情,令整個過程基本上不算低俗淫褻,但就是不雅。當時我沒反應得過來(我以為是幾秒的事就沒有按停,結果它還維持了多幾秒),而我最大的感覺就是根本沒有必要這樣呈現。我不是電影工作者,但除了收視或給予觀眾一點官能刺激之外,我不明白這些片段存在的目的。或許我這看法會得罪很多電影工作者或者對後現代電影趨之若鶩的八九十後,但我不認為新派電影應該擁抱這種歐美主流電影文化。坦白說,情色片段對於思想上的啓蒙是沒有正面影響的。該電影是IIA級的,理論上青少年也可以看,反映著社會對這些事情的價值觀正慢慢開放。近年來,晚上的電視節目也多有不雅片段,實在叫人咋舌。我不是覺得應該完全禁止相關的教育,但社會接受程度的改變實在令人難以接受。我也想起,中五班中某些同學今天公然就著某些話題聯想起黃色玩笑,然後大聲失笑;雖然未必所有人明白他們笑什麼,但其完全缺乏羞恥之心正反映社會價值的淪陷。


在一個人的長大過程中,遲早也會面對一些價值觀的衝擊。特別在這個已經幾乎喪失道德底線的社會,只要稍稍的與世界接軌,基本上就會被這大千世界的各種影像、文字和概念所影響。我不是贊成所有電影書籍都要經過審批,認為是道德價值上絕對高尚才能出版發行。我只希望人們不要忘記甚麼是真理、甚麼是美麗、甚麼是創造原有的心意、甚麼是罪。當這些界線都開始模糊時,人就會失去所有。如果你是個基督徒,你除了希望能不沾染世俗之外,你很多時候仍然需要在世界上生活。要在世界中打滾而又不被世界的文化所同化,是很大的挑戰,也是基督徒立身處世的必要條件。當中的關鍵當然是要熟悉真理,且靠聖靈多方的提醒,常存禱告的心,時刻活在基督裡,才能出淤泥而不染。加油!

星期四, 1月 28, 2016

Brace up and fight

I want to try to do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now on, like the 40-day challenge. I don't really want to learn something new; I want to do something relational.

I am about to start that soon. Life doesn't wait.

Brace up and fight. Yes.

ps. I will update what I am going to do very soon.

星期二, 1月 26, 2016

26.1.2016 (the magical 26)

My life has been in a mess for the past year, and I know it. I have set targets and failed some; I have taken up responsibilities and shirked some; I have recovered and fallen sick; I have moved forward and slipped backward.



I have one conclusion out of all these: I am only a human who is WEAK. I am weak but God is STRONG.

Brace up and fight, Gabriel. Please, God, support me and never let me go.

ps. I have decided to brace up and be a man and NOT WHINE!

星期六, 1月 09, 2016

學習這回事

昨天晚上跟今天早上花了約兩個小時看完突破最新一期通識書誌。今次的主題是《全民扮學》,內容環繞香港的教育制度對學童和老師的影響。它透過一些訪談和文章,嘗試剖釋現今香港填鴨式教育如何對「學習」構成威脅。教育,從來都是我家族關心和涉足的命題;除了信仰、關係等我自小就有興趣的方面,伴隨我長大的這個「教育」的課題基本上滲在我的血液中。這本百多頁且絕對用心製作的書刊多少說中我的心聲;它是「獻給每一個不願意強逼學生學習的老師」,也就是我吧。

閱讀著的時候,我不禁隨著說中的一些問題反思,究竟甚麼是學習,究竟我想學生學些什麼,而學生究竟(從我身上)學到了些什麼?考試前的這一周,感恩有機會跟中三的學生分享關於自己以往考試和人生的一些經歷和片段:關於讀書,關於考試,關於學習,關於面對所謂失敗,關於回首發現上帝心意。我不知道他們是否聽得明白,但歸根究底就是想他們思考,不想他們成為真正的考試機器。我心裡除了想在他們生命種下信仰的種子,也想在他們的成長中重新喚起他們心中的真摯和對生命本身的渴求。

就算在我現在任教的這一所比較理想的本地學府,都難免墮進考試為本的教學法,以操練為課堂和課後的基本方向,以掌握考試技巧為學習的主流目標,以獲取分數為成功的絕對指標。學校講的是學生的成就和公開試的成績,老師講的是如何拿到最高的層級,學生講的是怎樣答中標準答案。如果授課老師幫不了忙,就要尋找其他人的協助(可能是炙手可熱的補習名師,可能是其他願意討論考試技巧的老師,也可能是深諳此道的同窗)。當然,有少數老師堅持授人以漁,親手交給學生開啓知識大門的鑰匙,讓他們窺見學習的蹊徑。他們課堂上可能教的不多,但從他們對知識的了解和對生命的熱誠,學生可以被啓蒙。對於這些老師,我是深深敬佩的。但在大學入學率低的困局之下,幫助學生考取好成績、為他們鋪張「美好前程」似乎是老師的基本責任。就好像我第一次教授新高中的中六課程時,沒有怎麼去補課和操練考試之後,班裡的成績的確不怎麼理想,而對於當年的「加速班」和學校的「名譽」來說看來並不是什麼好事。之後,由於一直要任教高中的「加速班」,關於課堂上教學內容和手法的掙扎一直持續地困擾自己。當學生、家長和學校都未必明白甚麼是學習的時候,究竟如何堅持自己的看法?當以學習主導方式授課時,大部份學生嫌棄的面孔是否能夠完全忽略?學生們和學校的主流訴求,說穿了就是要在考試中出類拔萃,因為這是引向「成功」之路。學生們對於成績的著緊和考試技巧的執著(甚至會旁敲側擊地要求甚麼「考試技巧大全」,因為其他同事有做過相類似的東西),其實使我心裏鬱悶。可能你會說為考試為成績疲於奔命的主流學生懂得成功的哲學,但為興趣為學習而選擇不屈服於制度化的操練和技巧催谷的學生豈不是更能看穿人生的意義?課室何時變了社會上「人有我有」與「不輸起跑線」這些想法的實驗室?考得差就是「失敗」,比人差就是「弱者」,這是哪門子的教育理論?為何連學生也這樣功利?

這,並非學生的錯,所以我不怪他們。他們也是這個所謂「知識型社會」下受苦的一群,也是父母師長壓力下無力反抗的受害者;我知道他們心裏都有夢想,可是大環境叫他們都忘了自己的夢和心裏最深處的呼聲。結果,過了糜爛的小學生活(或者其實現在幼稚園學生也補習)之後,中學生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被套上考試的桎梏。如果選擇「反抗」,轉而追尋自己的一些興趣(就算在做好功課的前提之下),就被認為是走迷路或者需要被再教育。當全世界都稱讚好成績的學生時,當父母口裡說品德最重要卻為了你成績而心急如焚時(我懷疑有幾多父母真的懂得甚麼是學習),一個十多歲的乖乖小孩子如何會有機會有時間思考學習的真義?除非有一本書一齣戲,又或者一個他/她信任的成年人,跟他/她說學習這回事,否則這個社會又會少了一個有夢的人(就好像小王子電影中的情節吧)。

課餘的時候其實有不少學生會出現在教員室。每一天除了能夠近距離接觸學生的課堂時間之外,我最喜歡的就是課後的那段時間。大部份學生找老師都是與功課有關(可能是科長,又或者是欠交的補交的被罰的),又或者處理某些課外活動。有一些學生找我是問關於測驗考試的問題,坦白說我樂意幫助他們,但我不怎麼享受這些時光。只有來找我是談生活、談家庭、談關係、談信仰的才是我真正看重的。生命本來就是需要彼此分享、彼此相愛、彼此承載,可惜現今因為課後種種的活動和學業上的工作量(可能要去補習或者要預備基本上每一周也有的測驗)而使老師和學生沒有時間在生命層面交談。有些高中科目的任教老師每個星期都測驗和補課,我雖然欣賞他們的勤勞(因為要批改很多測驗),卻不怎麼認同這樣的教育理念。基本上一個負責任的學生就賣了命給你的學科,是,最後可能考得很好,但多少青春就給斷送了。朝八晚三時半的困獸式學習,豈不足夠嗎?放學之後有空間給學生自己追尋知識嗎?

可惜的是,我總是覺得自己正在助紂為虐。若然離開了體制,就會少了這份罪咎感,但也會因為無法幫助自己關心的學生而產生另外一份罪咎感。所以,這也令我在決定去留時感到糾結。能夠留在這裡,甚至攀上高位,或許能改變一些現況。無論如何,這回事暫時讓我不想吧,反正思前想後也未必能有甚麼清晰的結論。現在,我只知道,有一些小孩子會看這裡的文章,或者會思考人生的意義,甚至會找我談人生各種事情。我希望在我僅有的空間與他們分享我的一些想法,叫我們能夠在人海中有所共鳴。這段日子來,我透過讀書有很多深刻的學習,也透過跟不同的人對話對生命有不同的反思。特別是面對面對話的時候,叫我感受生命中重要的聯繫感,叫我體會何謂真正的溝通,叫我明白上帝造人成為群體的意義。這,叫作一起經歷;而這,才是學習吧。

後記:既然暫時在體制之內,我希望跟學生同行,跟他們一起迎向真正的學習。

星期日, 1月 03, 2016

我想試下

今年七點半前返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