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fully alive is to act; to be fully alive is to contemplate.
- Parker Palmer

星期日, 1月 04, 2015

回歸

這裡畢竟被我荒廢了。

想不到再來時已經是二零壹五年的開始。

人們總是說光陰似箭的確沒錯。誰也想青春常駐,不過誰也知道人總是不免老去,或者死去。這兩年多的光陰雖然沒有在這裡記錄,卻還是過得很真實。我不敢說成長了不少,但認真地想,倒真的經歷了很多。

剛看到一則一年多前的留言,是誰呢?大學的確很多挑戰,而單打獨鬥很多時都會叫我們碰壁。不單大學,就是工作,或者好像我這樣子經歷了不少風雨,仍然要緊緊依靠上帝,否則也只會落得一無所有、迷失自己。

我喜愛攝影,特別是景物的拍攝。我曾經以為instagram是最理想的分享園地,因為它比facebook更快更簡單直接。但,當在這裡再「執起筆」,寫下一字一句時,我才彷彿真正地再看見自己;或許文字才是我的安舒區,或許人少的地方才是我的樂土。

夜已深,雖然心裡還是不想入睡,但明早敬拜,不容怠惰,明天再會。

註:喜歡的話可以留下代禱事項,我看到就會為你禱告。
註二:附上早幾個月早禱的文字記錄,有興趣的話可以重溫。

基督徒的「語言藝術」 
說話的確可以是很有能力的。一句「我願意」可以締造一個美好的家庭,然而一句「分手吧」可以將它粉碎。一句「忍夠了」可以撕裂一段關係,然而一句「對不起」可以將它重修。一句「做得好」可以叫人開心半天,然而一句「正垃圾」可以把人打到谷底。一句「我無錯」叫關係僵持,一句「你呃人」更使人毛骨悚然。還不夠震撼嗎?告訴你,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當初的創造也是源於說話。創世記記載,起初神創造天地,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然後說要有空氣等等。對,說要有光,就有了光,不是靠別的,而是說話。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說話這東西多奇妙。 
最近一年多,常常聽見「語言藝術」這四個字。有些人把藝術的藝字改為虛偽的偽,來諷刺一些以語言藝術來愚弄大眾和掩飾真相的虛偽人。其實,人總是虛偽的。面對著父母、師長、同學、兄弟姐妹、好友和自己時我們是否貫徹始終、絕無虛假?你我在人前人後說的話又何嘗不是有所分別?所以,雖然利用語言技巧來瞞天過海、文過飾非確實可恥,但我不是要站在道德高地上指摘這些人。反而,正因為說話本身是上帝給予我們人類獨特的能力,是我們需要認真對待的一種藝術,所以我想跟大家思想一下該如何說話。 
在我們從聖經中嘗試了解如何掌握說話的藝術以先,或許我們都要先謙卑自己,明白人作為人的限制。聖經中『雅各書3章8節』 說: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不過,雖然我們不能完全制伏舌頭,但這裡容許我用三個角度去探討聖經中提到的說話的藝術。 
首先,關於說話態度,我們需要柔和。當我們心中有些想法時,很容易冒失開口,又或是言語急躁。其他人逆我們意思時,我們往往就立刻針鋒相對。有時明明道理在我們這邊,對方卻蠻不講理,我們便急了。舉例說,當媽媽問:冲咗涼未呀,而我們未完成時,我們總會說:得啦會冲,如果她繼續追問並開始嘮叨時,或許我們就開始急了,「都話咗會冲啦」。但聖經提醒我們,『箴言12章18節』  "說話" 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頭,卻為醫人的良藥。『箴言15章1節』  "回答柔和" ,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或許我們真的要好好調整我們說話的態度,好像歌羅西書說的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這樣,便能免去很多不必要的爭吵。 
第二,在說話內容方面,我們要多用說話造就人。簡單來說,就是透過說話扶助軟弱的人,或是叫他們心靈強健起來,叫他們對生命更積極,對上帝更有信心。例如,看到別人受到挫折,鼓勵他們勇敢站起來,看到別人心情不好,幫助他們積極面對。當然,造就別人並不等於一定要無視對方的問題,也不等於口甜舌滑。以弗所書提醒我們要用愛心說誠實話,所以我們是出於愛心,以幫助人成長和榮耀基督為說話的根基。這就好像在別人勝利時加以讚賞,且和他一起感謝上帝;又好像在別人沮喪時加以鼓勵,並提醒他上帝是他力量。『以弗所書4章29節』 說: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 "造就人的" 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而最能造就人的說話就是肯定一個人的價值,並讓他從你言語中看到神的愛。 
最後一點,亦是語言藝術的終極奧義,就是理解靜默不作聲的重要性。對,就是不說話,保持安靜、沉默等候。我們當然知道『傳道書3章7節』 中說到靜默有時, "言語" 有時。不過除了睡覺、話不投機和理虧時我們比較沉默,我們有時也著實說得太多。我們深知語言的威力,也喜歡別人聽我們說話,就算你不是,我肯定是,或許每個老師也是。當然,學生也時常要在課堂上爭取話語權,可能這是增強存在感的最佳方法。但聖經中傳道書說得精彩:『傳道書5章2至3節』 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因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 "言語" 要寡少。事務多,就令人作夢, "言語" 多,就顯出愚昧。似乎我們要更了解甚麼是靜默有時,或許讓我以另一角度詮釋。當我們說話時,我們就不能聆聽別人。當我們說話時,我們就不能專心工作。當我們說話時,我們要世界注意我們,卻就不能同時看清楚我們身處的世界了。所以,當我們不能保持柔和時,當我們想不到造就人的說話時,或許就是保持安靜之時。這是我們表現順服的方法,更是我們謙卑自己的契機。 
『雅各書3章2節』說: 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或許我們不能完全制伏舌頭,但我們的確有能力馴服它,讓它發揮最美好的果效。所以,如果我們一定要說話,讓我們每一個出口的不是得罪人、埋怨神的壞話,而是造就人、榮耀神的美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的留言是對我的鼓勵。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