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太想寫。
可能因為有點累。可能因為想睡多一點。可能因為懶惰。可能因為沒有讀者。可能。
我開始怕持續不了這個習慣,正如我放棄了其他的習慣一樣。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前面的路最難行。或許堅持下去,這就會成為真正的習慣;起碼這是我暫時的願望。
今天還不是談論兩大難題的時候,但是這幾天這兩個問題還是縈繞不散。今天想說一下關於名字的課題。關於名字,在聖經中是很重要的概念,在這個時代也有相當的分量。起碼,中國人對名字很講究。姓氏當然要延續下去,所謂傳宗接代就是要男生擔當將家族承傳的重任。那個姓氏不單是一個字,而是整個傳統、整個家族企業、甚至整個源遠流長的歷史。然後,有些大家族還要按族譜選一個字給那輩的子孫。所以,在這些家庭,只有一個字可以有父母決定,變相他們的創作空間有限。但這個字的空間卻造就了很多精彩的名字,郭氏的湘江聯、田氏的辰俊、曾氏的鈺德、權培。不知道我在說什麼不要緊,反正我也覺得自己詞窮。
我時常為自己的名字感到高興。因為,名字很有意思,而且姓氏特別。朋友中少數人名字能充分反映起名者的文學修養,而我的中文名字彷彿就能做到這點。我最佩服的一點,是名字的意思能涵蓋姓氏;這點最難。我的名字你一定知道,意思就是「山丘(我)敬(要敬畏/尊敬)山峰(上帝)」。名字是外公起的,而他是我其中一個最敬仰的人。關於外公,有機會再寫一點吧,不過好像以往也寫過。我時常會想如果我有孩子,他/她會叫什麼名字。不過想這個總是覺得有點不切實際。
至於英文名字,我也很喜歡父母爺爺給的那兩個名字。一個名字是天使的名字,另一個取自宗教領袖的姓氏。我覺得名字是父母的期望,也是天父祝福的標記。聖經中有些人在經歷改變後取一個新名,像亞伯蘭成為了亞伯拉罕,雅各成為以色列,掃羅成為保羅,而聖經也提到末後的日子將會有新名。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著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啟 2:17)
取名絕對是一門學問。剛才不知為何,我看了很多不同的英文名字,但很多都好像看不順眼。要改一個稱心如意的名字,特別是為自己的子女(或者自己),應該真的要花不少心血,因為畢竟名字是一世的。名字是一份愛,而我們對自己和別人名字的尊重也是對這份愛適當的回應。
註:寫得好亂別介意
無所謂架啦
1 年前
不介意, 不介意, 請繼續寫下去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