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fully alive is to act; to be fully alive is to contemplate.
- Parker Palmer

星期一, 8月 07, 2017

荒廢

這裡還有繼續下去的原因嗎?

星期五, 11月 25, 2016

窗外那棵輕輕搖曳的老樹

大家手裡都拿著原子筆
深藍色的黑色的或者偶爾是紫藍色的
像著了魔地揮舞
腦子裡盡是『政治參與』和『經濟全球化』
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素質
是素質抑或是質素?
唉唷我忘了
反正我的生活就是缺乏質素
大家口裡都屏住呼吸
冷氣機的隆隆聲此刻
是多麼的清晰
配合著塗改帶撞擊桌面的聲響
和街上穿梭往來的汽車
一起合奏著都市人的命運交響曲
完成了題目一之後
還有題目二三四五六
但我的眼睛已經再次投降
不聽使喚的腦袋扭向右邊
窗外的風景卻如此陌生
雖然它從起初就存在
那些開始發黃的樹葉
那些隨風飄盪的樹枝
那幾個高中的年頭
就在埋頭苦幹中度過
青春的汗水在筆尖蒸發
每日縱拖著疲累不堪的身軀
回家卻總是回不了家
日曆的翻頁聲不斷
世界依然運轉不停
測驗卷的分數終於令人滿意
付出的努力不再付諸流水
這不是眾人艷羨的精彩生活嗎?
為何當我凝視著
窗外那棵輕輕搖曳的老樹
心中總是有點惋惜?

巨人

年少時
我們都踏著巨人的肩頭
眺望這個世界
到了一天巨人累了
但他仍然扶著肩上的孩子
不讓他跌倒
不讓她失望
因為前方是美麗的風景
因為小孩還未長高
我曾經是巨人肩上的小孩
現在已經長大成人
我記得當我從巨人肩上
跳下來的一天
我就是最威猛的戰士
雖然殺敵無數
幾年後的我已經傷痕纍纍
所以我選擇從前線退下
然後去了應徵當巨人
因為我有巨人的身高
小孩們開始攀到我的肩上
好像我從前一樣觀看這個世界
忽然間有一個小孩子摔了下來
我才明白
我一直都沒有巨人的氣概
我跟受傷的小孩鄭重地道歉
然後就辭掉了巨人的工作
去了當個醫療士兵
救援前線的傷員
照顧好了再送他們上戰場
你知道嗎
我還是很想上戰場
與其他小孩、士兵和巨人
一起戰鬥

發黃的紅色揮春變成了讓人欣喜的橙色

工作桌圍板上擺放的東西不多,有上課時間表、二零一六年日曆、哲社團契送的畫布、晴天妹妹、彈弓仔仔和鯨魚先生,還有一張開始發黃的揮春。那條揮春是我寫的,上面有四個用秀麗筆扮毛筆書寫的大字:常存感恩。揮春左下角有我的英文名和寫揮春的日期-二零一五年二月十四日。我不記得當天是否只因為新年想提醒自己要感恩,抑或是在情人節特別有感慨,然而那張揮春跟其他我珍惜的物品都被放在當眼的地方,到了今天這四個字意義更深刻。
今天是美國的感恩節,本來香港沒有慶祝這個節日的習慣,不過趁這個日子停下手上的工作花一小時數算感恩事又何妨呢?反正其實每天都應該感恩,而且我也很久沒有靜下來數算了。昨晚在床上輾轉時,腦子裡嘗試開始思想希望感恩的事,結果是一片空白。今早在回校的車程中,再次嘗試讓自己想想要感恩的事,結果都是一樣-一片空白。到剛開始對著螢光幕準備寫這篇文章時,腦子裡還是一片空白。忙碌的確會令人忘記,也會令人迷失自己;感恩現在終於能下筆了。
感恩這回事是不能脫離感謝天父恩典這個方向的,因為無論我們多想感謝身邊的人,最終必然需要認定這些一切都是從天父而來的事實。今天中五的生命教育課,我問了大家一個問題:大家做了甚麼賺得今天的一口氣?答案當然明顯,就是我們根本沒有做甚麼,而這生命就是天父白白賜予的恩典。一切才幹、學識、金錢、外貌、關係都純粹是天父賜下的,本來就沒有我們可以誇口的空間: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這是來自約伯口中的大道理。所以,凡事感恩,本來就理所當然,不過要實在地心有所感,確實不易。
感恩節傳統的其中一大重點就是一家團聚,圍桌感恩,而我想感恩的第一項就正正是家人。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這不是客氣說話,是心底話。當年我還是個傻仔,就是他們給我衣食、教我學步、助我求知、帶我見識、且領我歸主。父母給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所有東西,也留下了生命的榜樣讓我跟隨。弟弟也和我幾乎形影不離地走過了我人生的大部分年日,甘苦與共。在過去一年多有不快樂的時候,家人都是我的避風港。當我不想見任何人沒有任何傾訴對象的時候,父親總會在支持,母親總會在我旁,弟弟總會在身邊。我知道外公外婆嬤嬤姑姐舅父舅母他們都很愛我,感謝天父讓我生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我知道並非理所當然。
我也想感謝天父讓我認識這麼多可愛和有愛的人。我知道,每一個我認識的人,無論一見如故抑或話不投機,都是能看見天父榮耀的機會。那些人的存在,未必是單純地為我服務,反而更是令天父的榮耀透過我們學習彼此相愛而彰顯。每一天的對話,對於我這少說話的人來說,我盡量記住。每一天的點頭、招呼、微笑和對視,對於我這喜歡留意細節的人來說,我無法忘懷。這些交流,雖然微小,都是信仰更真實的明證。就在這些寶貴的來往中,我看到生命,我看到美,我看到愛,我看到天父自己。這大半年來,因藥物情緒不穩,感恩還有除家人之外不離不棄的弟兄姊妹和友人,包容我的自閉和負面,在我裝作若無其事時仍然時常鼓勵代禱。能共富貴的不少,能夠共患難的,我還記得,也在此感謝天父讓我遇見。
最後,我真的很想感謝天父讓我成為了今天的我。我的人生在十多歲前是不斷向前的,在高中到大學時期可算是真空期,經歷人生的迷失、載浮載沉,直到大學畢業去英國之後又繼續長大。出來工作的頭幾年還有不少成長,但之後幾年卻迷失在各種的試煉中,在要證明自己這個想法下不斷勞役自己,超越辛勤的界線,慢慢失去自我,以致天父用這一年多的挫折把我搬回正軌。我還要感恩天父讓我做了幾個我現在也不會後悔的大決定,包括沒有接受某些職位的邀請,因為我猜我會更迷失,也包括沒有在病得辛苦時毅然離職,雖然今天我仍然嚮往比較自由和安靜的生活。感謝天父讓我能從大病中慢慢康復,雖然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但起碼還能做這事做那事。感謝天父藉著某些人磨去我的菱角,雖然我還是有些急性子和骨子裡依然反叛,但我不再追求速度和數字,而我得到的反而是眼淚和深刻。天父要讓我再被改變,預備我進入三十歲的關口,實在用心良苦。我願繼續學習減少埋怨,反讓感恩之情充滿。
我喜歡翻看以往寫的東西,其實不是要逼自己緬懷過去,而是想記起當初經歷的恩典。生命真的很有趣,七年前的文字和體會到今天竟然仍然合適,在這裡就以一篇二零零九年十月的網誌作結吧:
值得感恩的事其實很多,我不會再被眼前的一些不如意奪走我的喜樂。這陣子,其實叫我快樂。我得到的遠比我沒得到的多,我經歷的盡是恩典。無論是作為一個新老師,作為一個剛踏進職場的小伙子,作為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甚至作為一個多番得罪神的人,我都是一個蒙恩的人。
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 (林後 12:9-10)
發黃的紅色揮春變成了讓人欣喜的橙色。我見它隨著冬天的寒風輕輕地飄著,彷彿提醒我要常存感恩,就算在感恩節以後,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得時不得時,都要感謝主,因為祂定意要我蒙福。我信,我感恩,你呢?

星期一, 10月 17, 2016

病如冬至

想寫英文的,因為快一點,不過不懶惰了,也應該練練中文。

又,關於病這回事,也寫過一些,不過這裡好好整理一切與此有關的內容,也算對自己有個交代。
___


約翰加爾文曾經說過,真正的智慧來自對上帝和自己的認識。我喜歡他,因為我名字中的加爾文就是來自他,而且他講得實在太有道理。我知道,真正的智慧與解決數學和邏輯問題其實毫不相關,那些充其量只是智力。這些日子,我學會了更認識神和自己,而透過這個過程我認識到神的大能和自己的無能,可喜的這也應該是智慧的開端吧。


關於疾病,急病死去的病人沒時間寫,長期病患者沒心機寫,很快痊癒的人沒需要寫,或許只有我這種比較年輕、遇上半長期的病患、死不去卻又曾經擔心死去的人有機會去寫寫。不過,這類文章誰需要看?未經歷病患就算看了未必明白,經歷了病痛也未必能因此得安慰。所以,我只盼望,這篇小小的分享至少能令你明白這回事多一點,以至於某一天你能與病患者同行。或者,有天你病倒了,你也能夠知道,你不是獨自一人,因為至少我經歷過。
病有很多種,傷風感冒是病,頭暈身㷫是病,腸胃不適是病,癌症愛滋也是病。有些病總能夠不藥而癒,而大部分人面對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多休息甚至吃點藥丸。這些病,比較容易處理,過了就不記得。每次病倒後的分別,可能只在於何時康復,錯過了些甚麼,甚或在身體無力不想說話時有否別人幫忙。這裡,我不是要討論它,不過硬要說的話只是生病時總想家中有個醫生而已。況且,在香港這個地方,這種小病很多時候根本不算得上是病,而我們染上傷風感冒時都經常繼續過我們的日常生活。


我想說關於好不了的病,又或者是很久病情也沒有起色的病。我不能夠明白所有病人的心境,不過,我就嘗試就著我所經歷的種種留下一點紀錄吧。這裡,我也盡量分四方面有系統地表達。


第一,姑且叫做病患問題。一年多前的八月尾,忽然有一天頭暈眼花,人生從此不再一樣。那一天起,每天一直都有頭暈,血壓偏高,心跳加速,食慾不振,甚至疴嘔肚痛。我曾經擔心是腦的問題,看了幾個醫生做了些檢查,卻得不到甚麼結論。當時,我很害怕每一次檢查,很害怕因此死去,很害怕失去所有對我重要的人和事。不過,在驚恐當中,每每都有聖經的話語和別人的安慰,在孤單地面對疾病時我也感覺到愛。由九月開始,過程中有做過不少檢查,但一來用的錢不少,二來好像時好時壞,常常以為休息多一點會痊癒,然而如此一直折騰著直到差不多半年之後。


一年前的上學期,每天狀態都不佳,不想請一個長病假,卻好像好不了,情況反反覆覆的。那個時候,真的不太想上班,每天工作時沒精打采,工作後胡思亂想,是等候也是煎熬。我還記得,當時我唯有選擇寄情寫作,也嘗試在某些關係中令自己好過一點。後來我自己忍不住,再去做了些檢查,然後醫生叫我去看看精神科。本來我從未想過與精神科有關,不過看著自己日漸消瘦的身軀和鏡中反映的那對失去神采的雙眼,我選擇了去看醫生,反正也可能是一條出路。後來,醫生診斷說是焦慮症的一種,建議我吃藥處理頭暈和胃口欠佳等的症狀,盼望當身體情況進步時心情也能因此放輕鬆,令身體進一步改善。藥物吃了一會兒之後開始見效,頭暈的症狀逐漸減退,力氣開始慢慢恢復。藥後的副作用就是每天只有幾個小時有精神,雖然上課時還可以頂住,但的確很辛苦。所以,我有段時間很想辭職。不過,由於捨不得,也撐了過去。暑假停了吃藥,過程又是很辛苦,精神科病人要面對的可不簡單。今年開學的頭兩周難過得很,基本上有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的感覺。到了今天,只剩下些手尾。一,身體還是有些問題,需要時間康復。二,很容易生病,因為抵抗力差了,身子弱了,消瘦了,但要變得強壯起來需要很有耐性地慢慢鍛鍊,絕不能操之過急。其實,面對著這副殘弱不堪的身軀,有時也真的很難過。不過,現在仍活著,能做這做那,我也無怨無悔了。


第二方面,是情緒問題。情緒問題的源起有很多,在我的病例中主因是身體的不適。因為身體的不適,我擔心自己的健康,甚至討厭自己,而負面情緒更因此無限地產生。當然,除了環境因素,情緒問題也有遺傳的元素,但無論原因如何,要好好控制,絕不簡單。就算是平時很冷靜的我,也要靠藥物來調整,否則就會落入更加負面的循環中。可能你會說:開心點笑多點就行了;不過,對於情緒病人來說,這個鼓勵很溫暖卻未必有效。然而,任何負面的說話或者冷淡的回應對於一個情緒病人來說會是百上加斤,因為他已經無力再去應付其他情緒。所以,跟情緒病人相處其實是很辛苦的,需要無比的耐性和愛心,這也是我很想盡快痊癒的原因;我不想成為別人的重擔。我時常在想,如果我不是病了,我就能夠更好的支持其他人,更好的關心別人,不會增添別人的顧慮。弔詭的是,這也是我久久未癒的原因。


我很多情況都選擇了不仔細交代病況,除了因為不想成為別人負擔之外,很可能是覺得別人不會明白。解釋了然後不被明白的感覺其實是很差的,而這對於本身情緒不穩定的人來說更是寢食難安的原因。而最困難的,是要接受自己有時不再是以往的自己。要接受自己的軟弱,對於一個經常反思的人來說,殊不簡單。但是,不能接受的後果是挫敗感,也引來更多負面情緒。坦白說,我從來未想過自己會有情緒問題,也在之前其實往往都是有情緒需要的人的輔導者。不過,經此一事,我更能明白情緒病患者的感受,上帝也安排了好幾個病人跟我分享他們的苦況。這段日子,最大的改變,可能是多了哭,感動而哭,難過而哭,心痛而哭,禱告而哭,甚至無端端哭也有,夜裡不知怎的就掉下眼淚。不過,我深信,這些淚水也不是白流的。我期待,有一天,我能變回當天那個只為人帶來快樂的自己;即或不然,也希望能再次與人同樂同哭。


第三方面,是與人相處。實際上,在這一年半載的時間哩,我不想面對其他人(特別是很多人的群體),不想表現任何情緒,只想自己一個躲在被窩裡。一來是沒有精神體力應付,二來是沒有心力能耐去面對。結果就是,我避開了人群。我知道,這樣孤立自己很危險,所以我選擇了跟某些人保持較緊密的聯絡,令自己未至於與世界脫軌。事實上,也透過對這些人的關心和被他們關心,令我心理再平衡一些。因為長時間被人照料和關心,會令自己出現強烈的無用感,而透過為別人付出,彷彿證明了自己雖然身體上需要別人照顧,在心靈上仍然能成為別人的支柱。不過,這種想法也很經常成為與人相處的一點點阻礙,尤其當事情不向著自己想想的方向發展時那種無助感簡直能夠殺人。


因為當健康不能控制,生命不能控制,情緒不能控制時,人總想有些事情更有把握,可以是物慾的滿足(可惜我沒有這方面的追求),可以是食物的滿足(更加不用說了)或者是家庭的滿足(可惜暫時我沒有妻子和孩子),所以關係的滿足就成為了我快樂的源頭。我知道這並不是很健康,也很討厭這樣的自己,所以正努力地克服,不過很難,而這也牽涉最後一個層面-跟上帝的關係。無論如何,在這一方面,我終於明白媽媽為何經常要為弟弟和我付出,而如果我們愛理不理,她就會非常傷心甚至怪責我們。所以,我學習了更主動地回應她和表達對她的愛,我想,這也是一樣非常正面的學習吧。我曾經多次不正常地發怒,有時也覺得自己很恐怖,而這些一切令我更想遠離人群,但在遠離時卻又想得到關心。要跟一個精神病患者相處,真的不容易,其實唯有上帝能解決所有問題。


最後一個層面,就是跟上帝的關係和信仰上的學習。曾經聽過不少很有信心的弟兄姐妹的見證,他們雖然身患重病(例如突如其來的癌症),但仍然能夠說他們的疾病是讓人看到神的作為的機會。雖然我也知道這是疾病發生的關鍵,但我的信心時好時壞。其實,在病患之中,跟在其他困難中一樣,都是可以盡力尋找幫助(例如看醫生),不過都要明白無論結果如何,天父都在掌權。真正的平安,就是安靜自己的心靈,緊緊倚靠上帝,捉緊「神是我們的避難所」的真理。真正的盼望,就是以主的愛充滿自己,明白沒有任何困難比創造天地的主更大。生病的這四百多天,我看到自己其實欠缺對天父的信心,經常注視自己的困難而非困難背後的主。感恩的是,來到今時今日,終於也能夠放下一些包袱。這些年來,不同的大大小小的疾病,其實都是要我學習以下的功課:不是天父醫治了我才交托,而是先交托任主安排。因為一直也學不懂,所以要一直學。


我想起拉撒路的故事。耶穌聽見拉撒路病重的消息,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雖然拉撒路一開始真的死了,但主耶穌竟然能令他復活。今時今日,主耶穌同樣愛我,雖然未必會使我如昨日一樣強壯,但我相信主是我力量,而且這些一切都可以彰顯祂的榮耀。正如詩篇46篇說:「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其中的水雖匉訇翻騰,山雖因海漲而戰抖,我們也不害怕。」對,我可以不害怕,我也不害怕,不是因為我變強了,而是因為我認識到天父的強大。這個病,這些年,其實沒有叫我更加硬朗。平常看到的那個堅強、冷靜、成熟、睿智的我,其實只是外殼,只是由小毛孩成長了的我的表徵。至於內裡的我,卻因為不再靠自己而更加柔和,甚至脆弱,也更加像那個渴望被愛的小孩子。這,也許是主耶穌說變回小孩子樣式的起頭吧。


病如「冬」至,寒冬雖然刺骨,卻是跟親愛的人圍爐取暖的好機會。病如「冬至」,最漫長的黑夜終會完結,之後是新而且美好的早晨。


後記:原來寫了這麼多,謝謝你百忙中耐心閱讀。

星期四, 7月 28, 2016

Rest

I have been writing somewhere else.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at do tell me, but what is written there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your reading, honestly.

I will come back to this site someday soon. It's a holiday after all.

星期日, 7月 10, 2016

團契營

終於來到今年學年最後的一站了-團契營。

回想起來,這是第七年的團契營,當中記得的片段還不少,都是美好的。

願今年大家都學懂「歸回」上帝。

也願我能放下一些擔子吧。

星期二, 5月 24, 2016

美麗的世界

我睜開眼
看見世界
世界是多麼的美麗

地球的側面是海洋
藍藍的
小魚在海中跳躍
偶然在水面上
和我的心內
泛起一道道的漣漪

扭頭一看
定睛看著的是空白
原來美麗的世界
從來都是自己的幻想

世界的中心
沒有我

星期二, 5月 10, 2016

這些日子,其實很多值得記下的東西,都儘量一一放在心上。不過,沒有下筆記下的話,我怕有天會忘記。

然而,忘了又如何?真正重要的會忘記嗎?

星期五, 5月 06, 2016

小記

這裡曾經成為我放日記的地方,不過我已經(再次)放棄了寫日記的習慣,也放棄了連續寫文章的操練,所以,這裡也多少被荒廢了.

現在,身處學校教員室,星期五的第八節課,是空堂.我在這裡寫日記,嚴格來說是在辦非公務的事情,簡稱'吞pok'.不過,現在沒有精神也沒有心情工作,所以,與其倒下來睡覺,不如在這裡揮筆.

今個星期是難過的,難過意思是很難走過,也不完全是傷心難過的.原因就有幾個的:

第一,就是減了藥.減藥要時間適應,剛過去的幾晚睡不好,精神狀況不太好,不過感恩仍然能夠回到學校進行教學,而整體上學生也專心聽話的(當然,某些學生長期拖欠功課都令我有點不爽).

第二,最近通識課在談論家庭,大家都在問我何時結婚,這個問題我也在想.我不是特別的傷心,但我最近連自己想怎樣也開始觸摸不了,其實有點不知所措.我不知道從何說起,在這裡就不寫了.

第三,就是昨晚忘記了吃藥.怪不得昨晚睡在床上時總是怪怪的,今天早上開始頭暈暈的,整天都沒心情和沒集中力工作.本來我有想過早退,不過還是算了,反正自己的病假紀錄多得有點嚇人,能成功待到放學就等著吧.

第四,今天整個早上都擔心著.不說了,不知道怎樣說.原來自己的心情是這麼容易波動的,怪不得情緒出現問題吧.早幾年的平靜真的不容易,或許其實自己有些情緒和感受從未好好處理.

謝謝閱讀.祝福你.

星期一, 5月 02, 2016

基督徒的存在,就是讓人嚐到耶穌基督的滋味。

Random

I know you wanna read.

But I can't write much.

I wanna read too.

And I have used up my creativity in designing the exam paper, at least for now.

Anyway, let me write a six-word story.





shameless hi, cloudless sky, soundless bye.

星期日, 5月 01, 2016

Greatest enemy

The greatest (human) enemy of myself is my inner self.

星期四, 4月 28, 2016

失焦

羽毛球拍與高速飛翔的
羽毛球碰上
發出鏗鏘的聲音
加上幾個晃動的人影
和偶爾的笑聲
拼湊成一個沒有日落的黃昏

倦怠的軀殼掛著蒼白的面具
面前的是青春
背後的是工作
手上的是未來

一個呆若木雞的青年
拿起破爛的球拍揮舞著
彷彿自己擁有著自由
卻忘記了那雙麻痺的小腿
和那對失去焦點的眼睛

星期三, 4月 20, 2016

28 going on 29

I am twenty eight going on twenty nine
basically everything is fine
except for an occasional hiccough
followed by a lot of love

Yes there have been some losses
but they remind me to take pauses
in life where love is to be savoured
and even sorrow is sweetly flavoured

Aging is never a mystery
as we can always look at our parents' history
It's just a head with more strands of white hair
and a few more burdens to bear

But growing up is a bittersweet adventure
waiting for us all to venture
Picasso said it takes a long time to become
young, and now I believe the time has come


ps. Thank you everyone for your blessings and gifts and love. God bless you all. =]

星期二, 4月 19, 2016

Before 29

Before this last year of entering 30, when I am still 28, when I am still young yet too old, I feel the need to write something. I feel the need to jot down some of my thoughts before they are gone, too quickly, too abruptly, too unexpectedly.

The past year has been a difficult one, challenging in all manners possible: physically, psychologically, spiritually, interpersonally and all the more. I can't help but wonder what awaits, especially after this seemingly-never-ending school year. Yet, in the midst of my imagination, when I turn my head and look back, there are countless blessings along the path of thorns. 

I would like to thank God, but then it's mainly between Him and me. There are people I would like to thank too...

Parents, for their unconditional love.
Colleagues, for their warm regards and support.
Friends, for their persistent care.
Brothers and sisters, for their unremitting prayers.

And among them all are precious friends like you, who are currently reading my blog, whom I like a lot, who are basically brothers and sisters to me not in the Christian sense, but literally, as you walk with me through valleys of difficulties and troughs of illnesses. You are angels sent by God to comfort me when I am dispirited. For this, I am forever indebted to you and probably I have told you so, in one way or another.

I made a wish today when my F3 class presented the three birthday cakes (and surprising me with them). I wished that everyone would grow up well. And so be it.

ps. Good night everyone. I am not gonna stay up until 12am, obviously.

星期二, 4月 12, 2016

致青春

想起孫燕姿主唱的<尚好的青春>,美麗的旋律和歌詞
尚好的青春都是你 再遙遠都跟隨你
若滂沱大雨 不曾見證 海角相偎依
衣角怎麼會濕淋淋

尚好的青春都是你 沒有片刻不想你
就算能真在對的時間 遇見對的你
遺失的青春怎能回得去

千萬記得天涯有人在等你
風再疾再狂我也不放棄 願為你
直到有一刻能守著你的心
就算你不會懂也不會可惜

千萬記得天涯有人在等待
路程再多遙遠不要不回來
不去想不去計量你的心 有多明白
前往幸福的路有多少阻礙
就算給你的愛 石沉大海
青春飛逝就再 找不回來

星期一, 4月 11, 2016

No man is an island

- John Donne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
Europe is the less.
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
As well as if a manor of thy friend's
Or of thine own were:
Any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Because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
And therefore 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星期一, 4月 04, 2016

Children's day

On the very last day of the Easter holiday, I woke up at 9am, with the help of the alarm clock, hoping to accustom myself with waking up earlier, which is something that cannot be avoided tomorrow.

However, the medicine is so strong that I cannot help but fall back to sleep after drinking some water and eating a bun. My friends were on their way to a bible study session at my home this morning, and I decided to stay in bed to listen to them and also take a rest if I can sleep. (My brother is here to serve them so it's fine)

I couldn't really get out of bed because I'm in my pyjamas and my hair is as messy as a bird nest so I am here stuck with my phone (gladly I've got it with me) waiting for them to go out for lunch so that I can leave my bed. 

I'm still struggling with the decision. I do want to make that decision when I'm feeling 100% alright physically so that it is not an impulsive one. Yet I do have to decide soon. I want to leave because it would mean some breakthroughs in life and a chance to get some real rest. I want to stay because it would mean I can continue to walk closely with those whom I treasure and understand what they're experiencing better. 

Let God guide me. Amen.

星期五, 4月 01, 2016

Hope

These days I am not really in the mood of writing. Partly it is because the sickness has not gone away after having much hope. Partly it is because I still couldn't make up my mind on the decision.

Yet, I am not disappointed at God.

I am not angry or what; I just need more patience.

Hong Kong is an environment that discourages the development of patience and most of the time it's like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I am still imagining various possibilities in life. May God's will rule over mine. Amen.

星期一, 3月 28, 2016

On the journey of recovery

'Sometimes you can hurt yourself more by trying to keep yourself from being hurt.'
- Francine Rivers, Redeeming Love

星期六, 3月 26, 2016

自由的空氣

有空的兄弟
遇上無雲的早上
一拍即合的本土情
在坪洲的小街上滋長

天父好像
特別照顧這個地方
天特別藍
海特別綠
人特別美

多少年青的男女在談笑
多少中年的夫妻在同行
然而浪漫的不一定是愛情
正如要回來不一定要離開

老人笑著對小孩說
魚沒這麼快會上釣的
給多點耐性吧
聽進都市人的耳裡是福音

來吧
讓疲累不堪的身軀
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下
呼吸於清涼的海風中
漫步到柔軟的細沙上

讓青春追逐著自由
淺嚐一下
他人窮一生尋找
也未必尋到的快樂

星期日, 3月 20, 2016

對不起

我並非放棄了這裡
只是近來有點兒亂
竟然寫不了些什麼

星期四, 3月 03, 2016

20160303

今天去了看醫生,醫生說不如檢查一下。星期六去檢查,終於可以更加了解情況。如果都不是驗出來的問題,醫生說應該是焦慮。

我這半年來為了未知的身體狀況加上身體每天的不適焦慮了很久,現在要再次面對檢查還是很擔心的。我知道天父有恩典,求主幫助我,如果你看到這裡請也為我代禱。

至於工作是否離去,待身體的事處理過後才解決吧。

後記:說來可能有點平淡,但實在一直折騰著。不過,無論如何也要學習感恩。我感恩這半年來雖然不太舒服,但也能夠真實地過著每一日,而且也做了不少新鮮好玩有意義美好的事情,也經歷不少人的關心和愛。謝謝天父。

星期二, 3月 01, 2016

睡覺去

今天糟透了。

心情不好沒有吃午飯,卻在下午胃痛了好一段時間,直至再吃了兩個包。感覺連不開心也不能啊...

印了出來的信一直放在褲袋裡,卻錯過了要交給的人。

最近真的很不濟。

綠光

輕盈的日光
映在深綠色的杉樹葉子上
像兩隻狐狸在林間起舞
像小男孩躺在大南瓜上
像斷線風箏飄回大地

你在大樹底湊近我的耳邊
對我說出守了多年的秘密
你卻不知道
我也為此守候多年

當靜靜凝視你的雙眼
一道閃光彷彿從中發出
直照穿
我那對早已折斷的翅膀

一刻間
我的翅膀重新癒合
帶領我飛上天空
卻留下了正在發呆的你
和那道逐漸消失的綠光

星期日, 2月 28, 2016

夜深的燈光

凌晨的夜
剩下一支支孤寂的街燈
還在靜靜地守護著無人的街道

把床邊的眼鏡重新戴上
電話屏幕上顯示的是二時二十八分
在電話另一端的你
相信此刻也正在發你的好夢

望出窗外
在眾多大廈中
尋找還未關燈的單位
期待在人潮內
還有一個一起失眠的你

或許你也正在尋找
這樣的一個他

星期六, 2月 27, 2016

風的笑聲

在某個早晨
迎著寒風
帶著沈重的心情
走進學校的大門

在歷史的洪流中
出現一會然後消失
在同一大門前轉身離去
不再回來

我彷彿聽見風的笑聲
叫我想起
答應過你
要一直保持微笑

那麼請讓我
臉上的神經永遠別死去
讓我也可以
一直逗你笑

星期日, 2月 21, 2016

Decision

My new 40-day challenge doesn't involve writing, and that's probably why I cannot come up with anything substantial even after trying. I believe that most of the times words also come from God, and I don't want to write purely for the sake of entertaining myself. Maybe I will just write what's on my mind.

I just want to say that these few days have been especially difficult for me. Although my health remains in a 'not-so-good' state, it is not exactly my physical health that leads to the difficulty I am going through these days. It's that I am about to make one of the biggest decisions in my life, and I am hesitant. I do not want to regret at all, and having to leave my comfort zone and beloved people in my life is a scary idea itself. The change is potentially depressing as I imagine waking up with no job and no school to go back to, though I know it can be rewarding and exciting too as I embrace a new challenge (or a few of them). The notion of departing my workplace has been thought over every single year in the past, so I am not completely unfamiliar with it, and frankly I am somewhat rather prepared psychologically. But I will miss the people; in fact I am missing them already. 

I have still a few days till I make up my mind and act. Do pray for me to have courage and peace. Thank you.

星期五, 2月 12, 2016

學習

要好好記住有心無力的感覺
到有力的時候不能浪費絲毫時間和機會

星期一, 2月 08, 2016

書店日常

看罷《書店日常》一書,對香港的獨立書店認識更多。

我喜歡看書,也喜歡書,不過卻少有逛這些獨立書店的經驗。一來小時候我通常會在書展或者大型書店買書(又或者爸爸媽媽買書給我看),二來爸媽不會去這些地方而我又絕少自己外出。這書透過作者走訪香港中不同的獨立書店,讓讀者更了解獨立書店的運作和老闆們的心路歷程。本來,我盼望這本書會為我來年的一些計劃給予一些更肯定的答案,不過看完後仍然迷茫。

其實,這書滿足了我開書店的幻想,也帶我回到現實,因為要開一間書店絕非易事。我可以預計,當中一定不會賺錢(不過,這並非我的考慮)。而且,如果認真地辦,不會比現在的工作輕鬆(那麼我是否真的能休息呢?)。

這幾天,身體狀況、手上工作、未來方向、屬靈狀況、感情狀況等事情和想法一直困擾著我,令我完全沒有心情工作(要改中六考試和製作中五教材)。其實,寫文章也沒有心機,可能你也感覺到。對不起。

後記:沒心情改考試卷,就讓我放縱多幾天吧。明天開始連續三日到內地(中山)散心,盼望身心能得到重整,並且想通一些纏繞已久的問題吧。

星期五, 2月 05, 2016

不在乎

人大了,在乎的東西少了。

以往有些東西很在乎,在乎的東西也不少。做學生的時候把成績、玩樂(主要是打機)、勝負、朋輩認同、老師看法、甚至ICQ幾多個朋友看得很重。開始工作以後漸漸地把勝負看輕,不過還是很在乎別人的看法、學生的成績、個人的榮辱、自己的感受、甚至相片幾多個like與留言等等。這幾年開始,慢慢把學生成績、個人榮辱、別人看法等的重要性調低,反而更重視建立深入關係、身體健康和心靈健康。最近,開始慢慢把圍牆拆下,讓真正的自己表露人前。雖然,因此會更容易受傷,但當不再在乎自己的感受,只在乎天父的看法和別人的成長的時候,真誠換來的是快樂。

後記:如果你看到我有些東西很在乎,代表我還著緊。我怕,當有天我甚麼都不在乎的時候,我就會揮袖而去。...不知道自己在寫甚麼,或許之後重寫。

星期四, 2月 04, 2016

Hello readers

為報答大家一直對這裡(和我)的支持




























預祝各位新年快樂

ps. 其實是會寫點東西,等等

星期一, 2月 01, 2016

Sometimes in life

Sometimes in life we just want to leave everything behind
and take a break
and breathe
and walk alone
and throw ourselves into the bed
and cover our heads with thick blankets

Yet
sometimes in life we just need to open up
and embrace the emotions
and share with others
and reach out to those in need
and give others support
and forget about ourselves

Don't expect the headache to go away after a sleepless night
just leave it behind
and move on

星期五, 1月 29, 2016

價值觀教育

最近,價值觀教育的事情一直縈繞著我的思緒。今天,因為剛剛完成了考試,而又即將放新年假,所以就想著跟學生們分享一些電影。本來想買Inside Out跟學生們看,又或者最新的Little Prince,不過前者暫時沒有DVD,而後者甚至沒有影碟,所以都不能播放。結果就拿了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播給中三的學生看,希望他們可以反思一下甚麼是快樂,然後從家裡拿了《中國合伙人》給中五同學看,希望可以由此帶入現代中國的通識議題。

本來,一切如我所想般發生,但兩套電影都叫我有點失望;基本上我有點後悔開播了這些電影。其實並沒有什麼大不了,只是The Pursuit of Happyness中有點較為粗俗的語言,雖然能反映主角的背景和日常生活中的無奈,但聽著的時候我心裏就是不舒服。雖然我知道學生們都聽慣一些更加粗俗的真正「粗口」,但我對於電影中語言的運用確實不太滿意。這套電影在我印象中是適合任何年齡背景的人看,但不知怎的我今天再看時聽著聽著卻特別不爽。而且,當中帶出的父親努力勵志故事,是由母親離開家庭尋找「快樂的新生活」所引發,這類型常見的現代家庭寫照,是否人生經歷困難的必然?雖然電影還未播完,但我知道電影中帶出「只要肯努力就能改變命運」的道理。這一點未必是錯的,但我想我的學生思想關於人生中更深奧的事情。很多時候,環境未必如主角故事般奇蹟改變,可能就是經歷潦倒的階段,甚至眾叛親離,而出路除了是硬著頭皮咬緊牙關之外,更應該是仰望賜恩的天父。電影缺乏的信仰元素,如大部份電影一樣,只是讓人幻想能憑一己努力改變一切,卻無法讓人面對生命中常見的無常和無法控制。假設主角得不到那份工作,是否代表他是失敗者?再努力嘗試如果又失敗,人生是否沒有希望?這些,都是電影無法觸及我卻很想帶出的道理。或許,我會透過電影後的時間分享這一些。

第二套電影其實是我不吐不快的主因。電影的確能活脫脫地呈現近代中國人的美國夢,而且將傳統思想和現代文化的張力充分表現出來,更加可以對中國人的那種盲目崇拜和成功主義予以適當的批判;它絕對是不錯的電影。我不滿意的不是電影本身的質素,又或者演員的演技云云。電影中有三個主角,而其中一個就是扮成很懂美國文化之類,然後有一條跟外國女生的感情線。關於這條線,電影藉著幾分鐘內的幾個片段非常輕描淡寫地帶出現代人關係中愛情的短暫,而當中有一幕男女有過份的親暱舉動,叫我看著很不舒服。我可以說雖然沒有甚麼裸露,而鏡頭上的處理亦刻意避開過份的煽情,令整個過程基本上不算低俗淫褻,但就是不雅。當時我沒反應得過來(我以為是幾秒的事就沒有按停,結果它還維持了多幾秒),而我最大的感覺就是根本沒有必要這樣呈現。我不是電影工作者,但除了收視或給予觀眾一點官能刺激之外,我不明白這些片段存在的目的。或許我這看法會得罪很多電影工作者或者對後現代電影趨之若鶩的八九十後,但我不認為新派電影應該擁抱這種歐美主流電影文化。坦白說,情色片段對於思想上的啓蒙是沒有正面影響的。該電影是IIA級的,理論上青少年也可以看,反映著社會對這些事情的價值觀正慢慢開放。近年來,晚上的電視節目也多有不雅片段,實在叫人咋舌。我不是覺得應該完全禁止相關的教育,但社會接受程度的改變實在令人難以接受。我也想起,中五班中某些同學今天公然就著某些話題聯想起黃色玩笑,然後大聲失笑;雖然未必所有人明白他們笑什麼,但其完全缺乏羞恥之心正反映社會價值的淪陷。


在一個人的長大過程中,遲早也會面對一些價值觀的衝擊。特別在這個已經幾乎喪失道德底線的社會,只要稍稍的與世界接軌,基本上就會被這大千世界的各種影像、文字和概念所影響。我不是贊成所有電影書籍都要經過審批,認為是道德價值上絕對高尚才能出版發行。我只希望人們不要忘記甚麼是真理、甚麼是美麗、甚麼是創造原有的心意、甚麼是罪。當這些界線都開始模糊時,人就會失去所有。如果你是個基督徒,你除了希望能不沾染世俗之外,你很多時候仍然需要在世界上生活。要在世界中打滾而又不被世界的文化所同化,是很大的挑戰,也是基督徒立身處世的必要條件。當中的關鍵當然是要熟悉真理,且靠聖靈多方的提醒,常存禱告的心,時刻活在基督裡,才能出淤泥而不染。加油!

星期四, 1月 28, 2016

Brace up and fight

I want to try to do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now on, like the 40-day challenge. I don't really want to learn something new; I want to do something relational.

I am about to start that soon. Life doesn't wait.

Brace up and fight. Yes.

ps. I will update what I am going to do very soon.

星期二, 1月 26, 2016

26.1.2016 (the magical 26)

My life has been in a mess for the past year, and I know it. I have set targets and failed some; I have taken up responsibilities and shirked some; I have recovered and fallen sick; I have moved forward and slipped backward.



I have one conclusion out of all these: I am only a human who is WEAK. I am weak but God is STRONG.

Brace up and fight, Gabriel. Please, God, support me and never let me go.

ps. I have decided to brace up and be a man and NOT WHINE!

星期六, 1月 09, 2016

學習這回事

昨天晚上跟今天早上花了約兩個小時看完突破最新一期通識書誌。今次的主題是《全民扮學》,內容環繞香港的教育制度對學童和老師的影響。它透過一些訪談和文章,嘗試剖釋現今香港填鴨式教育如何對「學習」構成威脅。教育,從來都是我家族關心和涉足的命題;除了信仰、關係等我自小就有興趣的方面,伴隨我長大的這個「教育」的課題基本上滲在我的血液中。這本百多頁且絕對用心製作的書刊多少說中我的心聲;它是「獻給每一個不願意強逼學生學習的老師」,也就是我吧。

閱讀著的時候,我不禁隨著說中的一些問題反思,究竟甚麼是學習,究竟我想學生學些什麼,而學生究竟(從我身上)學到了些什麼?考試前的這一周,感恩有機會跟中三的學生分享關於自己以往考試和人生的一些經歷和片段:關於讀書,關於考試,關於學習,關於面對所謂失敗,關於回首發現上帝心意。我不知道他們是否聽得明白,但歸根究底就是想他們思考,不想他們成為真正的考試機器。我心裡除了想在他們生命種下信仰的種子,也想在他們的成長中重新喚起他們心中的真摯和對生命本身的渴求。

就算在我現在任教的這一所比較理想的本地學府,都難免墮進考試為本的教學法,以操練為課堂和課後的基本方向,以掌握考試技巧為學習的主流目標,以獲取分數為成功的絕對指標。學校講的是學生的成就和公開試的成績,老師講的是如何拿到最高的層級,學生講的是怎樣答中標準答案。如果授課老師幫不了忙,就要尋找其他人的協助(可能是炙手可熱的補習名師,可能是其他願意討論考試技巧的老師,也可能是深諳此道的同窗)。當然,有少數老師堅持授人以漁,親手交給學生開啓知識大門的鑰匙,讓他們窺見學習的蹊徑。他們課堂上可能教的不多,但從他們對知識的了解和對生命的熱誠,學生可以被啓蒙。對於這些老師,我是深深敬佩的。但在大學入學率低的困局之下,幫助學生考取好成績、為他們鋪張「美好前程」似乎是老師的基本責任。就好像我第一次教授新高中的中六課程時,沒有怎麼去補課和操練考試之後,班裡的成績的確不怎麼理想,而對於當年的「加速班」和學校的「名譽」來說看來並不是什麼好事。之後,由於一直要任教高中的「加速班」,關於課堂上教學內容和手法的掙扎一直持續地困擾自己。當學生、家長和學校都未必明白甚麼是學習的時候,究竟如何堅持自己的看法?當以學習主導方式授課時,大部份學生嫌棄的面孔是否能夠完全忽略?學生們和學校的主流訴求,說穿了就是要在考試中出類拔萃,因為這是引向「成功」之路。學生們對於成績的著緊和考試技巧的執著(甚至會旁敲側擊地要求甚麼「考試技巧大全」,因為其他同事有做過相類似的東西),其實使我心裏鬱悶。可能你會說為考試為成績疲於奔命的主流學生懂得成功的哲學,但為興趣為學習而選擇不屈服於制度化的操練和技巧催谷的學生豈不是更能看穿人生的意義?課室何時變了社會上「人有我有」與「不輸起跑線」這些想法的實驗室?考得差就是「失敗」,比人差就是「弱者」,這是哪門子的教育理論?為何連學生也這樣功利?

這,並非學生的錯,所以我不怪他們。他們也是這個所謂「知識型社會」下受苦的一群,也是父母師長壓力下無力反抗的受害者;我知道他們心裏都有夢想,可是大環境叫他們都忘了自己的夢和心裏最深處的呼聲。結果,過了糜爛的小學生活(或者其實現在幼稚園學生也補習)之後,中學生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被套上考試的桎梏。如果選擇「反抗」,轉而追尋自己的一些興趣(就算在做好功課的前提之下),就被認為是走迷路或者需要被再教育。當全世界都稱讚好成績的學生時,當父母口裡說品德最重要卻為了你成績而心急如焚時(我懷疑有幾多父母真的懂得甚麼是學習),一個十多歲的乖乖小孩子如何會有機會有時間思考學習的真義?除非有一本書一齣戲,又或者一個他/她信任的成年人,跟他/她說學習這回事,否則這個社會又會少了一個有夢的人(就好像小王子電影中的情節吧)。

課餘的時候其實有不少學生會出現在教員室。每一天除了能夠近距離接觸學生的課堂時間之外,我最喜歡的就是課後的那段時間。大部份學生找老師都是與功課有關(可能是科長,又或者是欠交的補交的被罰的),又或者處理某些課外活動。有一些學生找我是問關於測驗考試的問題,坦白說我樂意幫助他們,但我不怎麼享受這些時光。只有來找我是談生活、談家庭、談關係、談信仰的才是我真正看重的。生命本來就是需要彼此分享、彼此相愛、彼此承載,可惜現今因為課後種種的活動和學業上的工作量(可能要去補習或者要預備基本上每一周也有的測驗)而使老師和學生沒有時間在生命層面交談。有些高中科目的任教老師每個星期都測驗和補課,我雖然欣賞他們的勤勞(因為要批改很多測驗),卻不怎麼認同這樣的教育理念。基本上一個負責任的學生就賣了命給你的學科,是,最後可能考得很好,但多少青春就給斷送了。朝八晚三時半的困獸式學習,豈不足夠嗎?放學之後有空間給學生自己追尋知識嗎?

可惜的是,我總是覺得自己正在助紂為虐。若然離開了體制,就會少了這份罪咎感,但也會因為無法幫助自己關心的學生而產生另外一份罪咎感。所以,這也令我在決定去留時感到糾結。能夠留在這裡,甚至攀上高位,或許能改變一些現況。無論如何,這回事暫時讓我不想吧,反正思前想後也未必能有甚麼清晰的結論。現在,我只知道,有一些小孩子會看這裡的文章,或者會思考人生的意義,甚至會找我談人生各種事情。我希望在我僅有的空間與他們分享我的一些想法,叫我們能夠在人海中有所共鳴。這段日子來,我透過讀書有很多深刻的學習,也透過跟不同的人對話對生命有不同的反思。特別是面對面對話的時候,叫我感受生命中重要的聯繫感,叫我體會何謂真正的溝通,叫我明白上帝造人成為群體的意義。這,叫作一起經歷;而這,才是學習吧。

後記:既然暫時在體制之內,我希望跟學生同行,跟他們一起迎向真正的學習。

星期日, 1月 03, 2016

我想試下

今年七點半前返到學校。

星期四, 12月 31, 2015

20151231 查經有感

所以,你們要警醒,因為不知道你們的主是哪一天來到。家主若知道幾更天有賊來,就必警醒,不容人挖透房屋,這是你們所知道的。所以,你們也要預備,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誰是忠心有見識的僕人,為主人所派,管理家裡的人,按時分糧給他們呢?主人來到,看見他這樣行,那僕人就有福了。

(太24:42-46)

星期三, 12月 30, 2015

2015年五本好書

日前,弟弟寫了2015年五本好書,趁年終之前我也寫一下吧。感恩今年也有看書的時候,看過的有新買的書,有買了很久卻新看的書,也有看了不止一遍的舊書。有人問為何有時間看書,我想,就跟祈禱一樣道理。越忙碌越需要祈禱,讓目光放在主耶穌身上免得迷失方向;越忙碌越需要看書,讓心靈安靜並繼續擁有造就別人的內涵。在這裡推薦幾本比較新的書(除了最後的那本),而且大部份都是下半年讀的,有興趣的話你也看看吧。


《迎鋒而立》 劉進圖

這本書是剛過去的書展上買的,因為弟弟去不了所以他叫我買。如果沒有記錯,書展上可能只買了一本新書,就是這本。對於同樣在身體上經歷前所未有挑戰的我來說,這本書真的是及時雨。以下是兩段書中的節錄:

「上帝出重手,把你推離原來的生活軌跡,不一定為了有新的任務交給你,很可能就是為了讓你回家。在天父眼中,沒有任何事情比流浪在外的孩子回家更重。至於回家後該做甚麼或不做甚麼(指事奉),那倒是次要的,屬於基督徒的自由。」

「對於有信仰、有盼望的人,等候不是被動地甚麼事都不做,把人生的一切成敗得失,統統推給上帝或命運,而是積極地參與、創造、分享,等候上帝實現祂應許給我們的美善和愛。」


The Magic Strings of Frankie Presto - Mitch Albom

本來我也不知道Mitch Albom出了本新書,直到有學生跟我說。後來,書局只看到硬皮的,所以就叫弟弟從網上(又是book depository)訂了一本。我喜歡他的Tuesdays with Morrie和The Time Keeper,前者的舞台劇版本也看了三遍(其實是喜歡看舞台劇),不過他以往寫的書都是短短的,猜不到這一本不但面積闊了,書也出奇地厚(四百多頁)。近年看這類型小說已經很少能一口氣看完,總是看幾頁然後停一停,然後不知多少天後就不了了之。不過,我用了兩晚加上一個早上就看完了,因為真的好看。書裡有一些深刻的信息,不過不知怎的下面這句結他老師對主角的教訓於我來說最深刻:

‘The secret is not to make your music louder, but to make the world quieter.’


We are all completely beside ourselves - Karen Joy Fowler

這本書是在英國的一間書局買的。本來,不打算在那裡買書,因為旅行時其實沒有時間看書,所以拿著一本書在行李也不是很方便的事。不過,這本書的封面(黃色加黑色很搶眼),加上它能同時出現在暢銷榜和店員推薦兩欄上(看完介紹後才決定的),就使我把它買下了。坦白說,由於文字並不簡單,我花了不少時間去讀它,但未看完已經令人有種深刻的感覺。我覺得不完全是因為主角的爸爸是心理學教授(所以書中有不少心理學理論),而是因為當中的鋪陳很有心思。無論如何,書裡的這句也很有印象:

“In the phrase ‘human being’, the word ‘being’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word ‘human’.”


Blue like Jazz - Donald Miller

這本是關於信仰的書。雖然它是關於信仰,但它跟大部份其他我看過關於信仰的書都不同。這本書藉著另一個角度去叫人反思信仰是一回什麼事。當大部份屬靈書籍都在講道理時,它藉著很落地很真實的經歷談論甚麼是信仰和與耶穌的關係。我不能說我因此改變了很多,但對於信仰又有著更深的體會。以下是一些比較深刻的內容:

‘The most difficult lie I have ever contended with is this: life is a story about me… No drug is so powerful as the drug of self. No rut in the mind is so deep as the one that says I am the world, the world belongs to me, all people are characters in my play. There is no addiction so powerful as self-addiction.’

'I think loving Jesus is something you feel. I think it is something very difficult to get on paper. But it is no less real, no less meaningful, no less beautiful... Ask Him to become real to you. Ask Him to forgive you of self-addiction, ask Him to put a song in your heart. I can't think of anything better that could happen to you than this.'


Reaching Out: The Three Movements of the Spiritual Life - Henri Nouwen

這本書是我同事推介給我看的,不過我看完之後決定自己買一本收藏。而且,有趣的是,當我在看這本書時,教會一個弟兄對我說他剛收到牧師贈送的一本書,而那本就正正是這本書的中文版。這本書總共有三部分,而每一部分也有三課。要介紹這本書,不能用三言兩語說完,而且我相信在2016年我也會再看一次。這本書,談的是如何面對自己,如何面對其他人和如何面對上帝,它對於孤獨和與人相處的坦誠和空間的討論對我來說特別深刻。有機會我希望能更深入地討論一下,不過這裡就看幾句內容吧:

‘If some are still dominated by their former bad habits, and yet can teach by mere words, let them teach...for perhaps, being put to shame by their own words, they will eventually begin to practise what they teach.’

‘When we have no project to finish, no friend to visit, no book to read, no television to watch or no record to play, and when we are left all alone by ourselves we are brought so close to the revelation of our basic human aloneness and are so afraid of experiencing an all-pervasive sense of loneliness that we will do anything to get busy again and continue the game which makes us believe that everything is fine after all.’

‘Just as our adulthood shows the marks of the struggles of our youth, so our solitude bears the signs of lonely hours, our care for others reflects at times angry feelings and our prayer sometimes reveals the memory and presence of many illusions. Transformed in love, these painful signs become signs of hope, as the wounds of Jesus did for the doubting Thomas.’

星期日, 12月 27, 2015

來自星星的你

-獻給還擁有夢想的你

屬於另一星球的究竟是誰?
是看透人生的小王子嗎
是天真爛漫的小女孩嗎
是毋忘夢想的老伯伯嗎
是自信滿滿的大人們嗎

長大其實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忘記

忘了窗外的藍天白雲
忘了草地上的紙飛機
忘了床邊的毛毛小狐狸
忘了天花板上閃閃的星
也忘記了愛

親愛的你
別忘了他們
正如他們都沒有忘記你一樣

你還年輕的時候
小王子跟你說過:
真正重要的
不是憑眼見而是用心感受
要用心感受啊
否則小王子會傷心的
他留下的豈能付諸流水?

當小王子輕輕的離開的時候
小女孩也別哭了
媽媽正在後面笑著
守候著你快樂地成長

那一個來自星星的

星期六, 12月 19, 2015

問答時間

2016年即將來臨。坦白說,2015年的下半年,特別難過。我想趁這個週末,在這裡抒發一下感受。

或許我以答問題的形式來交代一些事情吧。第一個問題:這些日子究竟發生什麼事?第二個問題:我是否變了?第三個問題:我有什麼學習?第四個問題:我會否考慮離職?

第一,其實你如果有看這裡文章的習慣,你應該已經知道。由八月尾開始,今個學年開始之前,我倒下了。基本上,就是這些年來太勞累的結果,一下子身體就開始出現不同的毛病。由一開始的暈倒,到後來持續的頭暈,然後一直身體非常疲勞,睡眠後仍然力不從心。頭、手、腳、胃、眼等不同的身體部位都一直有不同的疼痛和不適,每天都在困擾著。曾經看過總共不下十次中醫和西醫,也曾經照過腦部磁力共振,結果還是沒有得到一個很肯定的答案和治療方法。有時,我寧願醫生對我說吃這個藥做這件事就能痊癒了,然後給我個日子,讓我知道等待的限期。不過,天父明顯地有更美好的心意,就是要我學習與痛苦和疾病共存,並且學習有盼望和對祂有信心。

這段日子,我的感覺就像戰爭中失去手臂的戰士。驍勇善戰的將軍曾經多年征戰沙場,卻一朝壯士斷臂,浴血當場,奮戰不懈卻節節敗退,鬱鬱卻沒有終。我的感覺又像病倒了的奴隸。在奴隸制度下,傷病的奴隸就會被放棄,或者拋下船,而他們縱然不想被拋棄卻無力回天。在教學上,在批改上,在與學生相處上,根本上就力不從心。開學前,我曾經計劃跟自己當班主任的班裡的同學每個星期找一天中午分批吃個便飯,結果到現在還未能實行。開學前,我曾經計劃找些放學日子跟中五的同學根據功課和測驗表現逐個講解如何能在通識科做得更好,可惜我連被他們問IES的時間也沒能給。開學前,我曾經計劃跟學生們更多打羽毛球,操練好球技之餘也能好好鍛鍊身體,亦能把握羽毛球隊的這個平台跟學生相處,結果到現在出席練習也少了很多。現實就是,很多時候,放學不是去了看醫生就是回家休息。這個月來,身體好像好了一點,放學就處理之前未曾處理的事兒,結果還是做不到之前希望做的事。

第二,有人曾經認為我變了,我也想回應一下。我必須承認,我的確變了。今日的我,比起一年前的我,甚至幾年前的我,的確變了。首先,不少人都留意到我瘦了,而這絕非好事,而是證明身體狀況變差了。無可否認,多月來的不適加上西藥的效果(再加上有時缺乏進食的胃口),令我瘦了一點。其實,有時看著鏡中的自己,心裡有點傷感。暑假時努力游泳希望建立的一點身型,瞬間打回原形,而且比從前更加不濟。另外,我也變得不太喜歡社交。這幾個月來,因著身體不適,我停止出席很多不同的聚會和活動,一來避免過度疲勞,而來也沒有心情去社交。我不想不斷地回答別人關於自己健康的提問,因為我也沒有答案。所以,長此下來,是變了有點「自閉」吧。

當然,關於其他改變,我也要問清楚自己是否存在。究竟教學的熱誠是否減退了?我在想關於高比拜仁的這個職業年。他曾經是叱咤一時的籃球好手,更一度被譽為米高佐敦的接班人。今年他因為傷患困擾,加上年紀的限制,他的表現大不如前。但,他堅持努力地適應他職業生涯最後一年的身體狀況,盡力打好每一場比賽。我想,我教學熱誠未有減退,我只是有氣餒的時候,有乏力的時候,有軟弱的時候,而這是我之前未有怎樣表現過的。跟一個舊生談起,也明白自己從來也是以最佳狀態示人,所以當一些情緒浮面時,我竟然也是不堪一擊如普通人。或許,我變回了一個普通人吧。

第三,我的學習在這段時間可多了。我要強調我還未「學懂」這些事情,因為很多時候這些都是一生的功課,不過有些體會卻很真實。首先,我對喜樂的感受很深刻。這四個月,可算是我人生中最難捱的時間。而在這種客觀的苦況中,如果沒有喜樂,根本沒有辦法走得過。聖經中說:「在患難中要有喜樂」,這是命令,也是要用點力才會做到而不是與生俱來的情緒反應。這段原可以終日愁眉苦臉的時候,有不同的人鼓勵我(媽媽、一些同事、一些舊生和學生),也因此與某些人建立了更深的關係。患難見真情,也看到天父有預備不同的人作我安慰,因此我能快樂。另一樣學習是關於信心和盼望。很多人跟我說,我會康復的。主給我生命的盼望,是在生病外軟弱外無法更深刻體會的。一帆風順時,那來學習單純地倚靠上帝而非自己呢?這豈不是針對我這些年來每周狂熱工作,耗盡自己卻漸感自大的光景?

這些日子,我已無力在人前裝作完美無瑕,且也暴露了不少缺點。驕傲、急躁、冷漠、悲觀等問題通通出現,但在這些都浮起的時候,我學會更注意地處理。在患病的時候,我無法不謙卑下來。在無力的時候,我無法不慢下來。在需要關心的時候,我無法抗拒別人善意的問候。在憂愁的時候,我無法不嘗試學習喜樂。而且,在一無所有之時,我更加明白甚麼是「主是我萬有」。而且,在這些日子,我更學會珍惜一切。

第四,這是最嚴肅也是我最想答的問題。由第一年來培正開始,我都有想是否離開。歸根究底,我來培正非我所求,終生教學亦從來非我所想。我根本沒想過在培正建立些甚麼,也對金錢和權力毫無興趣,基本上隨時可以離開,所以由第一年開始已有離開的準備。較熟悉的學生每年都問我會否離開,卻因不捨而一再耽擱離去之期。本來,哲社同學的離開是最適合的一年,卻因不捨得君社信班和愛社而留下了。不過,似乎也要歸還這偷去的一年(根據聖經,第七年是安息年;雖然今時今日並非如此運作,不過休息從來重要)。

我會問,如果天父要我離開培正,祂會做些甚麼?因為我一定會不捨得離開。會否現在經歷的病患和無力就是離開的標記?會否跟大部分學生不再接近就是讓我能忍痛離開的關鍵?為此,我仍會繼續尋找和等候答案。但無論如何,我可以肯定我一定會捨不得每天早上起來不久就能看見我喜歡的面孔的日子。我會懷念那些相處和對話,雖然我知道離開後仍然可以在他們放學後跟他們相聚;只是我肯定會懷念。

反正一來還未決定離開,二來身體也未痊癒(談甚麼將來大計?),所以無謂強作傷感。我感恩六年多來能見證天父在我身上的作為;感恩成為多人的祝福;感恩與大量同事見立了美好的關係,也和一些成為密友;感恩遇上了不同背景(想當年可結交了一些「壞學生」)和年齡的學生,有些成為朋友,有些成為同路人,有些成為師徒,,有些成為知己,有些甚至成為兄弟兄妹。感恩不但有因我而成長的,更是我因身邊的各位而變得更好更快樂更珍惜。

如果我曾叫你擔心或傷心,對不起,不過朋友應該互相分擔困難,對嗎?如果我的說話或行為曾經對你構成傷害,對不起,請原諒我。多謝大家包容我所有缺點,也不介意我的長氣;這就是我。也盼望我能更像耶穌。

後記:我有想過像早幾年教書那樣,將心中所存的放在面書讓大家知道和了解。不過,可能是因為不想博取同情,,也可能是喜歡低調,不知怎的,這一兩年來喜歡把這些都放在較私人的地方中(例如這個網誌)。我不肯定是否因為人大了,喜歡自閉,或者還未突破到另一個階段。或者,到我要離開時,我會把這段日子的一些感受整理,然後在適當時候放出來。

星期二, 12月 15, 2015

The problem of pain

“We can ignore even pleasure. But pain insists upon being attended to. God whispers to us in our pleasures, speaks in our conscience, but shouts in our pains: it is his megaphone to rouse a deaf world.”  (C. S. Lewis)

Very true indeed.


The problem of pain is still mysterious yet so real. May God be glorified in my pain, and through the sharing in part of what Jesus has once experienced, may I be enlightened and united with Him ever more.

星期一, 12月 07, 2015

任性

人,總想任性。或者,任性一次,就一次。

當年亞當夏娃就任性了一次,結果不堪設想。這類型的任性,我也試過(當然,我不是吃過分辨善惡樹的果子,只是曾經明知故犯一些罪)。但,我不是想這樣。人大了,罪曾經犯得多了,就知道不應該再刻意犯罪。我不想得罪上帝,也不敢。當然,還是未盡完美,但正在努力。

我也不是說我要得罪全世界的那種任性,只管我行我素的那種。不是的。我不想得罪愛我的人,又或者我愛的人,又或者任何人。

我說的任性是不顧全大局的任性,想離開一會兒,放低工作擔子的那種任性。是基於太大壓力而有心無力的狀態下,讓自己歇息一下的那種。是明明有很多工作卻偷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跟自己喜歡的人談天說地,看自己喜歡的書玩自己喜歡的樂器的那種。是忽然辭職買張機票流浪外國一個月的那種。不過,我不可以。這,從來不是我的慣常作風(我懷疑自己有否任性過...不過打完這句之後我也只能承認我的確任性過),也不會是我將來的作風。不是大家需要我或者沒有我不行,而是大家對我滿有期望;是曾經風光,就不能倒下的那種壓力。我知道我不能任性,因為我已經成為別人的榜樣。所以,我會努力的,因為恩典是夠用的,因為大家也在努力著同奔天路。

或許,有一天我們都會飛。加油。

後記:今日日記不寫字了,因為現在剛完成了很多很多一路堆積下來的瑣碎事(或者其實並不瑣碎),終於有時間停一停,就好想記下。哦,對,現在正身處學校,終於(真的終於)有些體力讓我工作得晚一點。

星期一, 11月 30, 2015

音樂會小記

星期日, 11月 29, 2015

家長會小記

星期五, 11月 27, 2015

壓力?

好像一切去到臨界點,今早心情爛透。工作上的壓力忽然感覺很重,剛才就是很想打爆一些東西,然後大哭一場。望著桌子上那幾粒很熟悉但不肯定是否有用的藥丸,我發現自己的信心真的很弱。平安,我需要平安。求主憐憫。

繼續

星期四, 11月 26, 2015

新方式

星期日, 11月 22, 2015

生病三個月記念


『希伯來書11章6節』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星期二, 11月 17, 2015

久別

久別




因為忙碌
因為很忙碌





身體
未完全痊癒
心靈
仍然(希望)活潑

星期二, 11月 10, 2015

不容易

這些日子真的不易。





祈禱真的很重要。

星期一, 11月 09, 2015

信心的功課

行步見步的信心,是在乎肯不肯踏出未見的一步。

我一直跟天父說我會在痊癒後快樂、珍惜、努力,卻非信心,只是還願。從教主日學到早禱,最近不斷地有與信心有關的訊息轟炸我,提醒我要先喜樂、先感恩、順服天父的時間、積極等候祂的拯救,而非先期望祂為我先作工(否則永遠學不了信心的功課),也因為主耶穌早已為我先作工!

你明白我說甚麼嗎? =]

星期五, 11月 06, 2015

第四頁

-20151106 (五)  十一月第一個星期五  天陰,醒來時還是累累的,胃口還是差差的,心情反覆。


今天早退了。本來想第七堂就走,但要代一堂,所以三時才離開。結果,四時才回到家,不過起碼不用留到夜晚的家長教師會年會。為什麼早退?本來今天就不想回校,不過既然身體仍勉強支持得住,能回一天就一天吧,反正想念學校的各位,而呆在家裡心情亦不會好。然而,上了一天的課,我開始覺得與其以這個狀況上課就不如不上;因為好像教得很差。我接受不了自己以如此的狀態生活,甚至有點討厭自己每天的頹態和倦容。我終於慢慢明白,我無法駕馭自己最真實的感覺;人真是很脆弱。


回到家中,決定頂著疲累去活動一下。因為身體長期疲累,加上下班後已經天黑和累透,所以缺乏運動,但運動卻又是身體血液循環提升的必要過程。所以,一直都很糾結,心裡又是不太高興。感恩家住比較遠離最煩囂的市區地帶,所以在附近走了四十五分鐘的路空氣還不算太渾濁。走這段路的感覺很奇怪,腳不累,氣不喘,但是感覺到身體其實不受控制。走著走著,我不知怎的想一直走下去。因為我知道,一停下那種感覺就會回來。除了跟心愛的人一起的時間,除了唱詩歌敬拜很觸動的時候,除了去旅行沉醉於美麗風景的時刻,除了閱讀著一本叫我很著迷的小說的時候,除了被逼跟某些人說再見的時刻之外,我很少會想時間停頓。但,走著走著,這個念頭竟然彈了出來;有趣。

在路上看見不同的事物,要記一事。回程的時候看到路上有一個小女孩和一個背著兩個袋子(而小女孩卻是兩袖清風)的「工人姐姐」。我心想這個年代的小孩子可是被驕縱了,不過自己小時候又何妨不是呢。面前吹起點風,工人姐姐從袋中取了件小外衣給小女孩。然而,一如每個帶有少許反叛的小朋友,她堅持不穿,理由是覺得熱。跟工人姐姐搞對抗,當然引來姐姐的不滿,不過從姐姐的著緊我能看出她並非因為害怕被女主人罵,而是真正的著緊小女孩。離鄉別井照顧別人的孩子,然後付出無條件的愛心,這是何等偉大的事。我想起那服務了我二十多年的「工人姐姐」,她真的很愛我,為此我再次獻上感恩。我也後悔當年偶有反叛,因為如果我是一個完全順服(工人姐姐和父母)的孩子,今天或許我不會落到如此光景。


在慢步的過程中,除了欣賞沿途美麗的風景和觀察路上的行人外,腦子裡是在想起福音周的主題詩歌《奇異恩典》。1748年春,約翰牛頓牧師從非洲返英的途中,遇到強烈風暴,船險沉沒,他在怒濤中,向神呼求:「神啊!求你救我安抵港口,我將永作你的奴僕。」後來,他寫了這首感動多人的詩。跟原本創作這首詩歌的約翰牛頓一樣,我曾經失喪,且多次走迷。願我也東施效顰地說:「神啊,求你救我脫離這病,我也將作你奴僕(反正,我的生命早就該完全交給天父)。」

星期四, 11月 05, 2015

第三頁

-20151105 (四)  福音周完結後一天  天色曾經美麗但下午開始天陰,正如身體曾經無恙但卻變差了。不過明天是新的。

昨天下午,小睡了片刻(真的是片刻,就是三十分鐘之內的那種),晚上很早就往床裡躺,半夜醒了再睡。起來後,忘了感恩還活著,只把昨晚未祈完的禱繼續了,然後就準備新一天的工作。今天,又是跟身體不適搏鬥的一天(醒來後除了較昨天少了倦意之外還是差不多)。但是,今天是新的一天,是全新去活出基督徒見證的機會,是再次跟世界打招呼的機會,是再次留下笑容和愛的機會。如果以每天都是機會的態度去活,生命又的確不一樣。誰說我能為將來鋪排?

感恩今天放學有統測,所以幾節課都留了十分鐘左右讓學生溫習和休息,讓我也可以稍作休息。無論如何,我知道自己變了,手頭上的工作過了六年終於慢了下來。以往的高效率到了今天變成普通的效率,感覺是怪怪的,但也是很有趣的經歷。一定要感恩的是,現在的狀況的確比個多月前更好,起碼體力好了點(雖然也是不太行),起碼沒有這麼暈,也起碼還沒有大的出錯(通常如果為此驕傲而不感恩就會出事)。不過今天也必然要記下一件事。

學校的同事大都認識了一段時間,新同事每年都不多,而男的新同事更少。雖然不太習慣,但這幾年來自己其實竟成為了這些同事的「前輩」。首先我其實不覺得自己比他們年長(可能習慣了身邊的人都較自己大),所以相處間總不覺得自己是「前輩」。另外,我也不察覺自己在這個工作地方已經六年有多,原本真的是比很多新同學更「資深」。不知不覺間,我的工作態度和人生觀也在影響著那些後起之秀。這雖然並沒有對我構成很大壓力,但總想做得更好。

對,還未進正題。今天,新來的通識教學助理走過來問起一些工事,忽然稍稍的閒聊起來。他本來就有教職,能力高,效率快,我想,他有天必能重新走進班房(如果這是天父和他所願的)。他跟我說:「你是基督徒對嗎?」其實,他有聽過我祈禱一次,而這只是開啟之後對話的問題。他問了我去那間教會,也分享了他很少自己在教會的經歷,感覺上將來可再關心他。無論如何,在言談間,他說我一直好像「與世無爭」,而且很有「inner peace」。我記得當時微笑說要感恩,因為我深知若然我能顯出內裡平安,這必是聖靈的工作,而這份平安亦是我最近最需要的。

我想起「使我作祢和平之子」這段得喜歡的禱文,也想起記載在約翰福音十四章(對,是這章)耶穌的說話:「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感謝主。

星期三, 11月 04, 2015

第二頁

-20151104 (三)  福音周第五日  天晴但身子仍然抱恙


身體仍然抱恙,當同事們問我好了沒有的時候真的很難開口。一方面不想他們擔心(其實我也不想這裡看的人擔心,不過既然都這麼熟就不瞞你們了),另一方面卻不想隨便地應付他們,結果總是答些真實卻又盡量將用詞調整了一點的答案。我知道這未必是最好的做法,但我卻接受不了自己到處埋怨、有病呻吟的態度,因為我知道我很容易就能將「負能量」散佈出去。

今天,在生命教育課步行去另一個上課地點的途中,有個中三自己班的學生忽然問我一個問題:「丘sir,你為甚麼會去當老師?」這個問題,在我初入行的幾年被人問得最多,這幾年也偶爾被問起,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主題。不過,在這個時刻,由一個認識了兩年多的學生口中聽到,我確實有點驚訝。由於步行的距離不多,我就選擇了簡易版的答案:「為了想將自己過去得到的知識和經驗跟這一代的少年人分享,並陪伴著他們成長」。答完之後,我問他為甚麼忽然這樣問我,而他說是關於我曾經跳班的事。雖然他沒有時間再詳細解釋他的說法,但我想就是覺得以這樣的背景應該不是選這樣的工作。的確,這樣好像有違社會上普遍的價值觀和想法,但我是基督徒,我是跟隨主的人,我們的做事方式與世界不同。不過,不是我特別偉大,而是天父特別偉大。祂竟然讓我有聰明,也竟然讓我能當教師,信得過我並將部分祂所愛的孩子們交托我教導。

如果可以再選,我也會選擇當教師。雖然這幾年捱壞了身子,但得到的超過我所想所求。如果真的後悔,就是後悔沒有好好的跟學生談信仰,也沒有關心每一個可以關心的學生。這幾年來,我可以說是那種「有人問我,我就會講」的老師。我喜歡替人解決困難,解答不同類型的問題(特別是信仰的),聆聽別人的心事,讓學生們感覺到被關心。不過,礙於性格上的一點缺憾,我不喜歡主動的關心他們。有時我會覺得錯過了一些機會,不過更真實來說,有一些「入室弟子」的重要性也不亞於影響很多很多人。所以,我真正要檢討的,是究竟自己有沒有忘掉初衷。我是想跟他們分享,抑或想他們認識我更多,甚至因此對我尊敬?我是想陪伴他們成長,抑或侵入他們的生命,令自己在他們生命中變得不可或缺?或許,這些想法本來並沒大錯,不過如果不先讓他們的生命被天父所得著,我再高舉自己的重要也是枉然而且錯誤的。本來,我就是一個管家,所以該做管家的事,讓人認識我的主人。我盼望我能繼續為他們禱告,而且能為他們相信並跟隨主竭力盡忠,讓主耶穌再來時說我是「無可指摘」。

後記:人總有經歷艱難的時候,很多時候,這些艱難也是鍛鍊忍耐的機會,更是磨練信心的時機。聖經也有說:「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這是絕對真實的狀況。當然,我也想起英文的一句'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也是中文所謂的「患難見真情」,能共患難的才是真朋友,也是寶貴的朋友,盼望亦是天路上能一起奔跑的良友。

星期二, 11月 03, 2015

新一頁

-20151103 (二)  福音周第四日  天晴但身子仍然抱恙

這陣子網誌盡是關於患病的主題,就連我自己也開始生厭了,這裡可能因此失去了本來已經寥寥可數的讀者。不過,距離暑假的忽然頭暈事件已經事隔兩個多月,但身子的情況仍然是反反覆覆的。幾個星期前所有症狀逐漸消失,雖然身體還是有點虛弱,但以為會從此慢慢完全康復,不過這個多星期又恢復了一些症狀。身子差,原因有很多。暫時,西醫診斷為用神過度、耳水不平衡等,中醫說的我不太明白,但總的就是要調理調理一下。已經肯定的,就是這不是腦子裡有什麼問題,但至於是否出於其他除了壓力之外的身體狀況,我不知道,也沒有再做檢查。有一點我可以肯定的是,我身體不怎麼健康。

本來,都市人身體不健康是常態,而近年坊間也有個概念「亞健康狀態」來形容這種人。但是,這次我應該是在「亞健康狀態」以下,姑且稱為「季健康」甚至是「殿健康」的情況。最困擾的事兒除了是身體最真實的疲累和不能集中之外,心靈的不健康才是致命傷。坦白說,開學至今,一直都開不了心。這種持續的不開心當然是源於身體的疾病,但也是源於心底裡對天父的埋怨。撫心自問,我是這樣想的:「當我身體好起來,我就會開心了!」、「我還有很多事情想幹,現在這種狀況怎麼去做呀?這些事情很多都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呢。」、「怎麼搞了這麼久身體還是這樣子?」這種潛藏在心中對現實的不滿,確實限制了天父的作為,也主宰了我的感受。

有些道理我是明白的,就例如在患難中要喜樂。不過,口中這樣說,也這樣教導別人,自己卻一直想在患難後才喜樂。當然,病痛中仍然滿有喜樂很困難,但這就是信仰的力量。相信天父愛我,相信天父掌權,相信天父有恩典憐憫,就應該能在病痛中仍然喜樂,而並非要在所謂順境中才快樂。再者,我雖然明白這個疾病是天父要我學習停下來不靠自己的功課,但似乎我還是在被逼的情況下才會停下來,而且停了下來也仍然以自己為一切的中心。「我」要為主作工,「我」要用健康的身體,全部都是自我中心的想法,卻沒有想過上帝想藉著這個狀況給我和別人有什麼教導。作為主的僕人,倚靠祂每天的供應,每天感恩,才是正路。約伯說的「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命是應當稱頌的」是要好好領受和消化的體會。

其實,這段時間的不快樂還有另一個主要原因。因為身體上的一些局限,我覺得我的工作不能盡善盡美。我覺得我無力為學生多走一步,也無心情再像從前地對學生展現耐性和愛心。正因為心中的這個念頭(強烈的無力感),令我感覺不快,而本來已經做不了很多,現在做的就更少。今天,放學去了書局,本來想買某一本書,但在過程中翻了翻其他書,看到一本講教育的。我知道,我現在就是將生活中的不快放在工作中,根本無法做一個好的見證,以致我心情更差。儘管事實不是要「頂硬上」,但對學生的愛心、對生命的欣賞和對每天的感恩真的少不了。願我能由衷地流露患難中的喜樂和盼望,而這的確要求主幫助!阿門!

後記:家人、弟兄姐妹和朋友們的關心也很重要,也是這陣子堅持下去的動力。 =]

星期日, 11月 01, 2015

每一天的供應

這兩個月多的日子的確艱難,但日子也活得很實在;猜不到這個病對我來說竟然影響這麼深。在困難的時候,唯有仰望天父每一天充足的供應。這個唯有,不是無奈和絕望中最後嘗試的可能有效方案,而是作為基督徒滿有信心和盼望的必然選擇。

我想起早前早上看到的經文:「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羅馬書12:12 )

終於開始明白更多。

還能喜樂。 =]

星期四, 10月 29, 2015

發夢

我發夢帶著有點弱的身體,毅然離開工作。

在某一個離島(例如長州)租一個海邊的房子,養一隻狗,開一所小書店。每天早上早早的起來,在海邊的屋子旁的空地上觀賞著大地的覺醒。然後,先跑一會兒步,再做點晨操。回到屋裡,煮個簡單的早餐,再喝著茶,讀聖經和看報章,安靜一會兒,再準備迎接美麗的一天。中午左右吃個便飯,走到小小的書店裡,打理一下店鋪裡的書本,清潔一下,然後坐下來看書或者玩玩結他。看得累了,就往外面走走,舒展一下筋骨,回到店裡再看看書,或者跟客人們閒聊一下,六點之前關門。之後,回家煮晚飯,照著買回來的食譜嘗試每天弄一個新的菜式。晚飯後,帶著狗兒散步一會兒,才回家。睡覺之前,花些時間記下這天的點滴,寫個日記寫篇詩。然後,再欣賞一下大地的美麗,抒發心中的讚美,在月色底下安然入睡。

週末,招呼前來探望的友人,跟他們寒暄一下,帶他們遊一遊附近的地方,再給他們介紹家中的小狗。然後,跟他們一起到書店裡,一起玩點音樂,一起討論書本,再喝一杯剛學會怎樣沖的咖啡。跟他們在書店拍個照,一起收鋪,回家煮晚餐,又或者高興的話去碼頭邊吃點海鮮。與他們分享新書的寫作心得,關心他們的近況,與他們禱告,送別他們,期待他們再次回來。

用一年時間,一個人住長州,養好身子,寫一本書,試試做生意,認識一些新朋友,讀好聖經,改變自己的生活節奏,好像不錯。不過,當我想到每天起來看不到那些熟悉的面孔時,心裡不知怎的有些不踏實。哈,發夢過後,還是好好休息,繼續滿有盼望地求主憐憫和醫治吧。

後記:因身體不適而請了一天病假,發覺自己的心情仍然很受身體的狀況左右。心底裡很想自己身體健康,卻無法改變客觀的現實。如果,就是真的如果,挺得過這幾個月,可能會積極考慮上面所說的這事兒。當然,這個如果,加上那個可能,「十劃也沒有一撇」。

星期二, 10月 27, 2015

獨自一人去婚宴

獨自一人去婚宴
見證兩個人願意締結婚盟
與同桌其他十一人共晉晚餐
分享三十八圍親朋戚友的快樂

酒杯互敲的響聲,鏗鏘地
回應著新郎為新娘譜的愛歌
乳豬的香氣與我愛你
一起在空中迴盪

成長片段中青春的面孔
活像碟上的海鮮釀牛油果
莊月明樓旁的荷花池忽然轉化
竟如響螺湯般清澈見底

吃到清蒸老虎斑
肚子已經很滿足了
還有炸子雞、炒飯和美點雙輝
比起更多的食物,早點休息
這個想法更美好

歸家的路上忽然灑起雨
化濃妝的少女們急忙躱避
細心的男生為女友撐起
早預備好的傘,而我
仍然勇敢地在雨中漫舞

星期三, 10月 21, 2015

吃嗎哪

-昨晚吃粥今午飲茶後有感


媽媽跟我說:孩子,別急
吃得太快就很難吸收,而且
會傷胃,以後很麻煩
媽媽,工作忙碌嘛,吃快點
會有更多時間來工作,不過
我會學習吃慢一點

妹妹跟我說:哥哥,你怎麼吃得
這麼慢,好像龜一樣的速度
吃一碗粥要二十分鐘
妹妹,要放慢一點
才好品嚐清楚人生五味
就算做隻龜,也可做隻滿載而

婆婆跟我說:乖孫,吃多一點
看你這麼瘦,要增肥才健康
工作這麼辛苦要多補充
婆婆,我其實有吃的
但胃口就是不太好,我會盡力
吃多一點你弄的佳餚

肚子跟我說:主人,我的消化力
很弱,你別放這麼多食物進來
否則我會承受不了
肚子,拜託你生性一點
吃得少不要抱怨
吃得多不要抗拒

天父跟我說:孩子,起來,吃吧
因為你當走的路甚遠
天父,感謝你賜我飲食
我是幸福的小孩子
所以我要存感恩的心繼續前行

住在香港的人
基本上都不用憂慮飲食
不過,富有的人啊
我們彷彿甚麼都不缺
卻就是缺少嗎哪

註:「嗎哪」原文的意思就是「甚麼」

星期日, 10月 18, 2015

遺失了的美麗

-給熱心為港人服務的「司機大佬」們


星期天早上
當大部分香港人都在夢鄉之時
大量的士司機們已在街上縱橫
有些已經工作了整個晚上
有些清早起來五時左右交更
微薄的薪金支撐著日漸微薄的興趣

的士司機是都市變遷的記錄者
在小小的車廂內
他們跟香港的闊太們、打工仔和病人們
經歷過春夏秋冬
見盡了人情冷暖

的士司機是出神入化的魔術師
在跑馬地坐下閉起雙眼
過了十五分鐘就能出現在鰂魚涌
然後把英女皇頭的硬幣從她的手交到我的手
就變成一朵紫荊花

十月十八日的這個早晨
中年的劉姓司機與他的兩個乘客
分別是一個約七十歲的老婆婆
和一個約三十歲的小伙子
雖然素未謀面卻互相改變

我上車時看到一個「愛瘋」平靜地躺在座椅上
立時想起八個月前離我而去的妳
猜不到狠心的不止妳一個
我不喜歡看分手的故事
所以就設法把它帶回愛人的身邊

在電話簿中找了個叫湯馬士的
就通了電,原來是兒子
聽起來是被吵醒了
我的旅程也不容折返
就約了半個小時後在某處
讓司機歸還,他也歸還司機車資

司機跟我說:老婆婆家住豪宅
卻獨自去養和醫院看醫生
還冒失地遺留了電話,真可憐
她兒子給的地址也屬於豪宅地段
我心裡問:究竟她們一家是富足
還是貧窮呢?

司機也跟我說:送完電話之後
就會接載家人去拜山
他問我信得過他嗎
要否記下他的資料
我微笑道:不用了
我們社會需要的是信任

打開車門的一霎那
陽光從門縫湧入眼簾,提醒我
人所作的每件事,無論善惡
都會被照出來,並被審問
或賞賜或責罰

日光之下雖無新事
但其中柔和的熱力
正溫暖著十月的大地
也溫暖著冰冷的我們

星期六, 10月 17, 2015

久違了的提琴

-悼十多年前辭世的提琴老師


據聞,你是香港第一個演奏《梁祝》的小提琴手
香港演藝學院有以你命名的獎項
雖然你沒有提過
你也曾教出獲獎無數的學生
栽培過不少音樂界的精英
除了我

你卻沒有吝嗇你的時間
縱使你心底裡很清楚
面前的那個學生回家後,根本
沒有怎麼去練琴
除了覆琴那天的早上
但你竟然沒有嫌棄我

你也沒有吝嗇你的才華
去指導一個沒有興趣拉小提琴的劣徒
你沒有叫他去考試
只讓他接觸不同大師的作品
希望有天他能領略
音樂和小提琴的美

今天下午,因為友人的婚禮
再次拾起久違了的提琴
自從十四歲那年,因你的離去
而放下的樂器,此刻顯得
沉重又輕省

肩膀一如小時候在十分鐘內就累了
但松香飄來一段段芬芳的回憶
想起你家中廁所內可愛的小鳥
想起你那對略帶粗糙卻細緻的雙手
想起你對音樂的認真和熱誠
也想起那段短暫卻啓發一生的師生緣

雖然琴聲短促
但大衛加勒特新作《安寧》的餘韻
卻一直縈繞不散

星期四, 10月 15, 2015

書櫃中的夾縫

六年前的一個下午
從實惠買來幾塊棕色木板
把他們橫的豎的架起,再用螺絲固定
就成為一個兩層的書櫃

這些年來
把書本一本一本的帶到它的懷抱裡
中途它又趕走了幾本不合眼緣的
剩下的可是經過精挑細選的

看著排列整齊的書本
紅色、藍色、黃色、黑色
小說、詩集、屬靈書籍
似乎終於能逗它開心
似乎終於有個美好的結局

你卻來把阿嬤、山崗、猩猩
通通都帶走
剩下幾個好像永遠不會填滿的洞
我看到它悄悄的落下淚

我邊輕撫它的身子
邊拿出紙巾,嘗試擦乾
它的淚水,卻聽到它低聲跟我說:
『無論你多努力企圖填飽我
最終都總會留下一道兩道夾縫
而這些卻是曙光出現的位置
也是缺憾中的完美

我的淚是為你而下的
你現在懂了嗎?』

後記:這些年來我都沒有好好去整理我在學校的書櫃.前一陣子,為了更好地管理櫃上的圖書,方便給更多學生借閱,就買了些書,也拿走了些書.現在剩下的其實都可以借出,不過暫時來借書的卻又是最熟悉的幾個.我想,書櫃如果只為他們服務,其實它也不會介意的.

星期三, 10月 14, 2015

轉念之間的快樂

早上五時二十二分自己醒來了
距離鬧鐘響的時間還有一小時三分鐘
是誰叫醒了我?
是天父,是頭痛,抑或是北風?

呆在床上那半睡半醒的狀態
徘徊在跟上帝說話與幻想之間
掙扎了一小時後終於離開了被窩
電話螢幕上的是工作與友誼

鏡子裡的自己好像平日一樣
照著沒問題就出發上班了
誰不知忘記戴上歡笑的面具
竟出賣了心中的那種失落

人海之中多是空洞的眼神
在下班的人潮中俯拾皆是
善意的關心此刻變得價值連城
在秋意盈盈的下午

在明早夢醒之時
雖然昨天再次成為過去
今日卻永遠實在
快樂也只在轉念之間

星期二, 10月 13, 2015

上下

列車從車站出發
我在裡面觀看外面 
風光如畫

在某些車站
偶爾 有些人會上車
然後在另外一個車站 下車

我在位上 只能默默觀看
那些曾經跟我分享他們旅程點滴的
繼續他們的路程

路途走了一段時間
忽然開始領略 
永不撇下 原來是多麼深的愛

後記:我想寫的,是主耶穌竟然能永遠不撇下我們,難怪保羅稱愛為最妙之道。
後記二:發現自己是經常游走於不同列車的旅客。有幸上車,是恩典;有天下車,也許也是愛。

星期日, 10月 11, 2015

對的選擇

今天早上,帶著半病半累的身軀在九時正回到教會參與崇拜。本來,不應該這樣「準時」,不過因為賴了一會兒床,而且手腳遲緩,加上對早到不太著緊,就變了這樣準時。從來,教會的教導都是要早到預備心靈。我從心底裡贊成這個教導,卻自從八年前在英國的一年後就失去了早到約十分鐘的習慣。我可以怪責香港的生活步伐,我可以辯稱自己需要更多睡眠,但無論如何,對到教會敬拜上帝更認真,是可以也應該可以做到的。

今天證道的是林牧師;他太太曾經是我教會的傳道人,今日他專程過來會一會我們。曾經,因為兩周前傳道人離開了世界安息主懷,生病過程轉折近一年,並不很突然,卻又總是始料不及。在上周的安息禮拜見過牧師,當時見他面無愁容,猜不到他一上台就湧起感觸之情,目掃全場,說了句「我想仔細看看這個(她)視為家的地方」,然後就哭了。我心中其中一類最欣賞的就是這種「性情中人」,或者更是會哭的男人。當時,我看到那份深深的卻恰到好處的愛,藏在面前這個人的眼淚中。我好想明白這種愛,好想一起哭,卻哭不出來,但想起主耶穌為了我死,儼然是更加震撼的事實。或許,我還年輕,或者太理性,希望有天能更明白愛。

牧師的講題是「機遇與選擇」,談及有信仰的人生雖然可能仍然短暫,但更重要的是選擇如何過得有意義。他的一句「信仰不是趨吉避凶,而是承載生命」在此情此景下更添真實。是的,他絕對能體會上帝就算不醫治每樣疾病也是愛人的神,他絕對能體會信徒就算因為死亡沉重而能夠時常有盼望,他也絕對能體會要做對的選擇的重要性。

牧師跟我們說,他太太在患病期間哭過三遍。頭兩次是因太疼痛而哭,而最後一次是在離別之前的不捨。他說太太最後的哭是有點遺憾沒能在我教會服侍更久,捨不得弟兄姊妹,不過,大家當然有盼望在天家再見,而牧師和太太都沒有怪責神。人生多長不在我們手上,且終有一死,信徒在世也沒有免死金牌。不過,我們知道,這死不是終局,所以更加要在生存時做對的選擇。

最近,在想前途的問題。這件事,其實每年都在想。因為工作繁忙、身體變差、情緒有時又不太好,也想花點時間寫作和閱讀、想睡多一點聽點音樂、想到外國再待多一年半載、又或者想留些時間給自己、想有些轉變,所以都真的會想離開。不過,真的不過,我不捨得。如果此刻要死去,最大的遺憾可能是沒能夠陪伴學生們繼續成長。所以,既然如此,此刻求主加力,願能一直忠心服侍,且每天做對的選擇。

延伸閱讀:哥林多前書十三章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於我無益。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星期四, 10月 08, 2015

有趣

上班時間看自己的網誌好像不太適合,不過,原來,這些年來,竟然寫了這麼多。如果這不是恩典,是甚麼呢? 未來的路如何,昨晚我認真地在想。寫作方面會否再向前,我也不清楚。不過,人生也是這樣地向前,不可退後;真的不可退後。 這陣子生命中有些很真實的掙扎,特別在病癒之後又再次浮現。人生是很有趣的東西,一直也是。

星期四, 10月 01, 2015

雜緒

昨晚發夢狠狠的把電話摔在地上,原因不記得,但肯定是有些事情掀起強烈的情感。

暈了四十天,生命還是需要有些調整。對自己坦白,卻又有些未能想通的事情。生活還是繼續過,也好像適應了不適。然而,終有痊癒的一天,究竟能否在身體健康時仍然全然靠主?願主保守。

後記:還是為與不同人的互動和傾談而滿心快樂。「你們也曉得我(們)怎樣勸勉你們,安慰你們,囑咐你們各人,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要叫你們行事對得起那召你們進他國得他榮耀的神。為此,我(們)也不住的感謝神,因你們聽見我(們)所傳神的道,就領受了,不以為是人的道,乃以為是神的道,這道實在是神的,並且運行在你們信主的人心中。」『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11節~13節』

星期日, 9月 27, 2015

These days I have been feeling like full moon
Probably because of constantly being one
Or maybe I just need to find rest with a poon
But no matter what all I can do is done

星期六, 9月 26, 2015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

開學至今,不少人知道我生病了,都問我是否很大壓力。我到現在也認為,一個月多的頭暈,也多少跟壓力有關。今時今日,不單單是成年人在工作和家庭中面對很大的壓力,就連中學生小學生都活在重重的壓力之下。現代的父母總是希望子女「成才」,然後在幼稚園和小學階段就安排十萬八千樣的興趣班和補習班給他們。然後,到了中學,就希望他們能八面玲瓏,在各式各樣的範疇裡發揮所長,甚至能鶴立雞群。上了高中,就希望他們在文憑試中拿幾個五星星,說可以多一些大學的選擇。到最後,說穿了,都是想他們當個醫生律師高官,衣食無憂。他們的夢想嗎?反正賺夠錢才談夢想吧。就是這些價值觀,令很多少年人整天活在壓力中。可惜的是,很多時,少年人們也擁抱了這套價值觀,覺得這種人生是他們嚮往的人生,以為這就是絕對,以為這就是孝順,也以為天天覺得很大壓力是常態,反正人生就是為將來的「前途」努力。在這個前提下,更不用談甚麼為主而活了(還有多少父母祈禱上帝能大大使用自己的兒女,甚至甘願他們成為宣教士?)。

雖然朋友們都對我說,他們很少覺得我很大壓力,但我知道,身體的信號是不會撒謊。可能不單是壓力,我其實根本不懂得停下來。當然,關於壓力,我也有些體會。對我來說,壓力來自對自己要求很高(或者完美主義者會面對更大壓力)。壓力來自世務纏身(我經常都覺得要減少一下自己在學校的工作,現在除了進課室教學和改簿出卷的工作外,還是個科主任,也是個班主任,也是兩個團契的導師,羽毛球隊的帶隊老師,英文話劇的負責老師,基督教事工委員會、升學輔導委員會和公民教育委員會的委員)。壓力來自不懂得適可而止。壓力來自不願意休息。壓力,有時也來自欠缺盼望和方向的人生。

我相信,當我更懂得凡事為主而作,那些壓力都會慢慢消失(因為很多事情其實都變得不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平安。當我更懂得仰望耶穌時,我知道我不需要為了討好世界上的人而辛苦(也其實不怕他們會失望),反而可以專注地討天父喜悅和讓祂去陶造我。在這個眼光之下看事情和工作,雖然仍然會有忙碌的時候(聖經可沒有說過基督徒不會忙碌和經歷所謂挫折),但在受「壓」的情況下更是得「力」的時候。因為知道所做的事情有永恆的價值時,就更能全情投入,依靠耶穌。

還記得在哥林多前書一章(8-10節)保羅曾經交代過他所經歷的「壓力」:弟兄們,我們不要你們不曉得,我們從前在亞西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 自己心裏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他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他將來還要救我們。

願這段記載叫我們記得在壓力中將目光轉向神。

後記:壓力也來自逼自己在限時內完成這篇文章,不過既然是有意義的東西,就沒關係了。(不過,總覺得寫得不太好,可能將來會再寫關於這個課題的文章)

星期四, 9月 24, 2015

頭暈云云

本來想待完全康復後才寫一篇文章,不過趁乘車的空檔都寫一下吧。

開學至今,最擔憂的是頭暈,最困擾的是頭暈,最特別的是頭暈,最深刻的也是頭暈,最感恩的也應該要算是頭暈,但坦白一點,最開心的當然不是頭暈。先數開心事,關於學校的,就是能繼續當中三信班班主任,是當上中三團契導師,是可以繼續教愛社,是學生們都聽教聽話,是⋯可能沒有了。其他很多事情只是重複著發生,欠缺新鮮感了,特別現在也沒有心情發掘不同事情的新角度,也沒有心情與新的學生建立更好的關係(這在我教學生涯可從未發生過),也沒有心情工作(也沒有心情處理科主任工作),也沒有心情跟朋友玩樂和聚餐。當然,有些事不是與心情有關,例如因頭暈沒法打羽毛球、沒法太過用力或用神上課、也沒法長時間工作,但也絕對影響心情。

我不想每天在學生面前解釋自己的病況,但也不想以不佳的狀態教學和工作。感恩同事們非常體諒和包容,我也著實不太辛勞,可以多休息。感恩因此更多回家吃飯,也更多時間跟父母(尤其媽媽)相處。感恩這病不是腦袋的某些結構性問題,雖然實際情況不很清楚。感恩還活著,也因這病更看重與天父關係且多了禱告。感恩因此知道應該珍惜甚麼。至於康復方面,我還是很有信心天父會醫治我!

星期三, 9月 23, 2015

急不了

頭暈過了一個月,現在開始慢慢慢慢慢地痊癒。在主裡有信心的等待,原是美事。有些事情,本來就急不了,對嗎?

而且,有些事情,始終都要面對;現在也是想想的好時機。

星期日, 9月 20, 2015

一生的盼望

My Jesus,my Saviour,全因祢的救贖,人生方可繼續,
My Jesus,my Saviour,恩典永遠夠用,神的旨意美好,
Our Jesus,our Saviour,求加添我信心,能夠愛祢愛人,
Our Jesus,our Saviour,一生的盼望在乎祢。

讚美主,至今常在,永遠不變,
讚美主,能力奇妙,智慧高超,
讚美主,是榮耀,
真光普照,讓世間困苦的都因祢歡笑!
(全段x3)

My Jesus,my Saviour,釘死赦免我罪,如今使我再生
My Jesus,my Saviour,人生重壓困倦,唯主給我背起,
Our Jesus,our Saviour,求加添我信心,能夠愛祢愛人,
Our Jesus,our Saviour,一生的盼望在乎祢,
一生的盼望始終在於祢。

星期二, 9月 15, 2015

小記

心情忐忑時,看靈修資料,就看到關於勇敢禱告的分享。當中就有這句經文:

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章16節)

真及時!主的恩典真豐富!

星期日, 9月 13, 2015

就好像當天一樣

早上起來七時許
穿上外套拖著狗兒
踢著尼克運動鞋在涼風下慢跑
心想世界真美麗
買了南華早報
走進茶餐廳點了個火腿通
煎蛋轉炒蛋加杯熱檸蜜
翻開報紙看得入神
妳問我對面有沒有人
妳坐下了就有人了

早上起來七時許
女兒的哭聲是鬧鐘
折騰了這麼久只是過了六個月
心想她快點長大
帶著微笑走進房間
給她換了尿片還在哭
又要辛苦太太給她餵奶了
轉頭就要準備上班
妳問我昨晚睡得好不
我給了妳一個吻別

早上起來七時許
太太比女兒還緊張
小學上課的第一天多少也重要
心想女兒快點畢業
跟太太駕車送了她到校門口
給她一個擁抱
她卻有點急不及待跟同學見面
不會哭哭啼啼也好
妳問我現在心情如何
我說不如去吃早餐

早上起來七時許
客廳傳來輕輕的鋼琴聲
女兒說今天早上是音樂考試
心想她會吵著鄰居
呢喃了幾句就送走了她
她好像越來越忙碌
不知道她究竟做好了功課沒有
高中過得快不快樂
妳問我捨得她長大嗎
給妳看見了我的淚

早上起來七時許
太陽的溫度很暖和
被的旁邊有妳漸漸粗糙的手
心想女兒也該累透了
昨天是她的婚禮
感恩有另一個男人願意一生愛她
這些年來的心頭大石
到了今天終於可以放下了
妳問我如果可以再選
那天在茶餐廳會否讓妳坐下

我望著妳微笑
妳也望著我微笑
就好像當天一樣

後記:最近心情一般,放低了創作。不過,做一些喜歡的事情可能會令心情更佳,對嗎?還是趁有空有精神多寫點,不要浪費天父所給的恩賜。

星期六, 9月 12, 2015

While I am waiting for God...

be joyful always =]

星期四, 9月 10, 2015

最近的心情

最難堪的是那種無法言諭的力不從心,最憂心的是不太肯定頭暈的原因,但最感恩的是能經歷某些人真摯的關心和愛護,也看到天父在困難中的供應.

生病了其實不想時常掛在口邊,卻又渴望別人體諒,有時就是這樣矛盾.不過,我仍然盼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完全恢復精神,再次與同事學生們歡度在校美好的光陰. 

我們不致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他的憐憫不致斷絕。 
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 
我心裡說:耶和華是我的分,因此,我要仰望他。 
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他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 
人仰望耶和華,靜默等候他的救恩,這原是好的。 
人在幼年負軛,這原是好的。
(哀 3:22-27)

星期一, 9月 07, 2015

主的恩典夠用

有幾件小事,先在這裡記下,免得將來數算恩典時忘記了。

因病,我多了陪伴家人,也陪伴因太擔心自己和我而再次生病了的媽媽。回到家中,吃飯之前,就去彈奏久久沒有碰過的鋼琴。對我來說,彈琴,就是拿起琴上面的現代聖詩詩集來憑感覺奏樂(因為我只勉強懂得彈這些調子熟悉而且有和弦譜的歌曲)。不過,音樂的確能令我放鬆;感恩。

今天三班同學都要通識筆記,我卻沒有力氣去找同學過來拿,也沒有力自己拿。然而,三班也各有同學在早上的出現在我面前,省得我費力氣去找人。這,不是碰巧,而是恩典;感恩。

羽毛球隊快要選拔了,身邊的人正不斷提醒我要處理這件事,我卻總是沒有心機去處理宣傳。今天下午,有個中六的球隊同學(平常很少出現的)走來問我要不要幫手,說可以幫忙叫電視台宣傳。我心中除了非常驚訝之外當然感激,卻又很肯定這不是平凡事情;感恩。

其實,今年開學很順利,幾班同學也很「聽話」,自己班回條完全不用我費心就收齊了,功課也不是甚麼麻煩。天父好像要告訴我不用擔心,我也只管專注於祂的事情就好了。要再數算,令我感恩的事還有很多,然而生命本來就值得嚮往。感恩,我還有機會看著身邊的每位長大。

使徒保羅經歷這不同類型的苦難,其中之一是撒但使者的攻擊。但是,關於這根「刺」,他在《哥林多後書》中跟當時的信徒是這樣說的:
但祂(主)對我說:「我的恩典足夠你用,因為我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倒非常樂意誇耀自己的軟弱,好讓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對,在困難和需要中,我看到主的恩典,而且是絕對夠用的。雖然我現在正在軟弱之中,但祂的大能大力正在覆庇我!這段時間,我看到很多祂寶貴的恩典!我也相信醫治有時,阿門。

後記:本想寫多一點,不過集中久了就開始有點頭暈,還是先歇息歇息。

星期三, 9月 02, 2015

一些感受

終於開始了。

幾個月之前,曾經想像過今年的九月一日會是怎樣。一個多月前,也想過。然後,接著的時間也有斷斷續續的想。想像著遇到的學生會怎樣,想像著能做這做那。

一個星期前,我也再想。我在想究竟這些一切能否做得了?一個星期前,有想過如果身子一直是這樣子怎麼辦,但也很樂觀地覺得開學之後一切會慢慢的恢復正常。結果,只對了一半:學開了,但身子還是一般。經過中藥的調理,身子好了一些,起碼起床後沒有天旋地轉的感覺。不過,這幾天,工作了一會兒(特別是上了幾課之後)就覺得特別的辛苦。結果,每一天都幾乎是最早走的一個;心裡多少有點難受。面對著自己的有心無力,人真的有無助的時間。不過,工作,反正總也做得了;做不了就找人幫助吧。陪伴家人、休息、親近上帝的時間可真的不可以少。而且,我還可以走進班房,還可以跟一眾基督徒同事祈禱,還可以跟好朋友們吃飯,還可以看到學生們可愛的面孔,也確實是最大的祝福。

媽媽今年的身子不好,最近又有點虛弱(可能是擔心我吧)。我其實不想她操心,不過卻控制不了。我當然想完全痊癒,但醫治的能力在天父手裡,他有最好的時間。媽媽說,這幾天向天父禱告,明白了生命本身是值得慶祝的,而能夠活著也是值得喜樂的。這幾天分別聽到幾個長輩離開世​​界的消息,更加令我覺得生命的可貴。當然,信主的,就算離開也是暫別安歇,終有一天會復活得生。雖然,此刻我也想像不了今年會怎樣過,但我很清楚一切都在主的手中。別人靠的東西很多,我靠的是做天地萬物掌管生命而且愛我的上帝,還怕什麼?

星期六, 8月 29, 2015

求主憐憫

工作量(今年還增加了一些,想知道可以問我)多得令我也真的覺得很大壓力,求主憐憫。

大部份工作、甚至與其他人的溝通,都需要對著一個小小的螢幕,呀,我的眼睛想休息啊。求主憐憫。

我擔心身體真的支撐不了,求主憐憫。

我怕辜負了大家的期望,求主憐憫。

我不想做一個工作機器,求主憐憫。

今年,我(只)想好好的讓我的同事和學生們認識上帝,也學習更加愛主、愛家人、愛他們、愛弟兄姐妹和愛自己,求主憐憫。

星期四, 8月 27, 2015

Lest I change

Although I'm currently suffering from low blood pressure and some anxiety not only about the start of school but also my current physical situation, my mental and spiritual health is actually in a rather positive state.

By having my brain and body functioning at something like 50% of my optimal capacity, I have finally found (God has finally found me) a way to literally and really slow down. To be frank, I have pretended to take rests earlier on in my life but they were just sleeps, naps, entertainment, or some other forms of relaxation, but not real rest. By slowing down involuntarily, I have become better. By being able to do only one thing at a time (or even less than that), I can focus on ONLY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I have to do. By getting sick, I have learnt to treasure people and relationships more than before. By being weak, I can rely on God and other people to support me. God must have been thinking: this stubborn kid finally understands his limits and learns to be more humble (forgive me God if I'm not right or if I haven't learnt anything yet). 

I am sincerely hoping to feel better and get well, but come on, sickness and death are inevitable. Even if I recover this time, eventually there will be a time I won't. I can honestly tell you this isn't the first time I ask for healing and promising not to waste any more time. Nevertheless, if I do recover, I will try my best to glorify God (otherwise why should I become better? To glorify myself again?). If you ask me whether I want to become better but stick to my old ways or remain unhealthy but become a better man, my conscience would choose the latter but still my id would prefer the former, and I know I'm still a selfish lad inside. Sure enough I do want to become better both physically and spiritually altogether and I don't want to fake it, so I am writing it down here as a reminder for myself and for you all to witness. Above all, for my health and my pledge, please have mercy on me, O Lord. 

星期日, 8月 23, 2015

Lest I forget

星期六早上,忽然間右耳有點聲音似的,然後整個人天旋地轉,要倒下的樣子。耳水的不平衡是暈倒的前奏,感恩當時在家,便立刻扶著椅子躺到床上。原因不詳,可能是太疲勞(不過剛睡醒不久的)、或者不夠血糖(中午左右還未吃東西,不過才起來不久)、或者太用神(當時在用電腦)、又或者是有些隱疾。這些原因對我來說並不太重要,關鍵是為何天父讓這事發生。對此,我有三點的得著(不寫太多了,要休息)。

第一,暑假時間所剩無幾,人生的時間也本來剩下不多,我卻在虛耗青春。我曾經立志每日讀聖經、好好禱告、用天父所賜的人生好好服侍祂。但,我很清楚,我根本沒有把我的生命當作活祭天天獻上,反而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彷彿當天父不存在一樣。這件事情像之前不少次身體毛病一樣,提醒我不要繼續放縱。究竟我何時才能真正學懂呢?莫非要天父每次也這樣提醒我嗎?啊!!!醒啦!

第二,是要我多多休息。新學年將近,工作只會越來越多。剛過去的星期五我自持有點精神,一直工作到夜晚,也沒有好好休息,也做到有點迷失。天父提醒我要知道祂是神,有真正良好的工作節奏,不做榮耀自己的事,只做榮耀祂的事,那軛是容易的,擔子是輕省的!

第三,是讓我有經歷祂自己更多。因為這個狀況,我錯過了教會少年部的戶外活動,轉而參與教會的崇拜。崇拜以先,吃過早餐,感覺還是不太理想,所以在附近有冷氣的社區會堂待著,以免暈倒街頭。在那裡坐了片刻,竟碰上一位弟兄,難得地跟他談了一會,也因為他在鄰座看書而讓我安然小睡片刻,真是感恩。然後就是在崇拜中能放聲歌唱讚美,加上講道的經文和信息其實是對我的當頭棒喝,是來自路加福音17:11-19的記載:

耶穌往耶路撒冷去的時候,經過撒馬利亞和加利利交界的地方。他進入某個村莊,有十個痲瘋病人迎着他走過來。他們遠遠地站着,高聲喊叫說:「耶穌啊,老師啊,可憐我們吧!」耶穌看見,就對他們說:「到祭司那裏讓他們檢查吧。」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  其中有一個看見自己好了,就回來,一路上大聲頌讚神。他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這人是個撒馬利亞人。耶穌說:「不是有十個人潔淨了嗎?那九個在哪裏呢?難道除了這個外族人,沒有一個回來歸榮耀給神嗎?」於是耶穌對他說:「起來,走吧,你的信心救了你。」

我知道耶穌其實多次讓我痊癒,無論是在肉體上或是心靈上,但我卻沒有回去感謝祂,而只顧到祭司處檢查(代表很想重新投入社區開展正常的生活)。每一次,我也是想繼續自己的生活,甚至繼續犯罪,忘記了我能夠得痊癒有精神有生命也全因為耶穌的醫治。就像傳道人所說,我要得醫治、得潔淨還是得救呢?我三樣也要,所以願我也回到耶穌那裡,把榮耀給神,然後再起來行走,因為當走的路甚遠(但願如此!)。

後記:如果要我早回天家,實在是讓我賺了。我只有一個遺憾,就是沒有好好地珍惜天父所給的一切來榮耀祂。我不敢誇甚麼,也不知道天父要如何用我。但若然天父願意,也叫我活著讚美祂!最後,用詩篇115的選段來互勉:

耶和華啊,榮耀不要歸與我們,
不要歸與我們,
要因你的慈愛和誠實歸在你的名下!
...
你們敬畏耶和華的,要倚靠耶和華!
他是你們的幫助和你們的盾牌。
耶和華向來眷念我們,
...
凡敬畏耶和華的,
無論大小,主必賜福給他。
...
天,是耶和華的天;
地,他卻給了世人。
死人不能讚美耶和華,
下到寂靜中的也都不能。
但我們要稱頌耶和華,
從今時直到永遠!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星期二, 8月 18, 2015

來了

各式各樣的工作排山倒海而來,為繁忙的學年展開璀璨的序幕。假期其實早已完結,今年暑假(再次)感恩能面對自己的想法和軟弱,感恩能稍微鍛鍊身體,感恩有機會跟不同朋友相聚(特別是能到家中聚會),感恩能看幾本書,也感恩能再次調整焦點。

天父的恩典依舊豐富。

星期日, 8月 16, 2015

A late night's prayer

know it's late and I'm indeed rather sleepy. The bed is alluring, to say the least, and when coupled with the fact that it's Sunday service after less than eight hours, theoretically it is most appropriate I (try to) fall asleep at this very moment. Yet, I am troubled, and have been troubled, and I feel the urge to write it down. 

First of all, I must admit that I have been sinning quite often and also wasting some of my most precious time doing nothing meaningful. This has probably resulted in my lack of time and energy to spare on more important matters (as the work of the Spirit cannot fully be realised through me), such as caring about the well-being of certain people, who I have assumed could well thrive without my intervention and intercession, but were probably entrusted to me by God. I have always thought I was of no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yone and that everyone could blossom with or without my being there, but I was only half right. True enough I should minimise my own importance and lead people to God because He is the source of life, love and also growth, and that simultaneously anyone can be the medium between Jesus and men (and obviously our Lord can reveal Himself to men directly), yet my inaction itself is a bad testimony of His overwhelming love, and possibly a disappointment for those who have been expecting the proper three-dimensional Christian example. Therefore, I have not only failed God but also failed men somehow, and thus allowing more to fail God. May I be forgiven on this matter, o Lord. 

I have sometimes wondered if there are too many souls that I have been given the chance and duty to leave a trace on, and often more is duly required, however after careful thought I cannot help but realise this is according to my own wish and talent. I always thought I have loyally paid the debt owed to other fellow beings but the moment I started to go after my own glory I was at fault and meanwhile drained of all the remaining energy meant to shepherd some more sheep. For sure I have experienced exhaustion, but it was completely because of my own misdeeds and not an inappropriate estimation of my share. Yet the Lord has great mercy despite my failure, and has been saving the souls by other means and still preserving invaluable opportunities for me to take up my yoke once again. For this I am eternally grateful, and as I plead for His mercy I must remind myself not to ask for less work but more grace, and not for less responsibility but more wisdom. 

I have no doubt now that God will revive His own people no matter how painful the lessons are, despite my having had times of scepticism towards my own worth and the maturity of some others, as it all hinges on His will instead of men's abilities, because everything good, including the noble intention of men to do good, originates from the Lord. If men turn towards God themselves actively, no other men need to take part in his salvation. Let me pray earnestly about His will being done on those whom I think about now and then, with or without my involvement, and myself being willing and ready to surrender my time and effort when necessary, for how could a loving God ignore a fervent prayer?

星期五, 8月 14, 2015

Mission Impossible 7

已經又過了好一段時間沒有寫了,希望文筆沒有怎麼生疏吧。其實,我有想過用英文寫,因為寫英文會快一點,但我還是想訓練一下中文。

無論我是否願意承認,假期過了一大半是鐵一般的事實。如果旅行不算是休息,我也已經休息了大約十天。當然,這十天也不完全是休息,也有做運動、聽培靈會、看書、看電影、參加飯局等活動,但無論我有否足夠的休息,再過十多天就會開學了。關於休息,旅行回來的一周都在適應時差(中文好像是這樣稱呼jet lag)。我記得,兩年前也是同樣的問題,今年卻好像嚴重了一點。頭幾晚都睡不好,不能上床立刻睡著,然後早上四五點就起來了。往後情況好了點,但始終都未能一上床就入睡(現在還是凌晨一點才睡著然後九點才能起床)。一直我也很高興自己沒有睡眠的問題,不過太驕傲的確不好,現在也要感受一下失眠的人所面對的苦況。很多時候,睡得不好是因為心裏有太多掛念的事,但若然將憂慮放下,也離開安睡不遠了。我也記得,過去的一年中,有好幾個星期天晚上睡不好。簡單來說,睡了好像沒睡,進入不了deep sleep;應該是因為擔心星期一的工作。

對於九月一日,我還是有點害怕。其實,每年開學前我都會有點害怕。我會害怕要適應新的課程(好像每一年都要預備新的教材),我會害怕面對新的學生(舊的也害怕自己江郎才盡,開始變得沈悶),我也會害怕開始生病(身體每每都是開了學以後開始變差),我更會害怕做錯事說錯話(每天都有這個危險)。我心底裡很清楚,九月一日之後最近的假期是七月中的暑假,而不是聖誕節、新年、復活節等;一旦開始了就不會停下,而那些假期充其量都只是用來養病、批改作業和給機會自己深呼吸一下(再深呼吸一下就又繼續學期了)。每一年,就好像一齣Mission Impossible(這個系列如果沒看過可以看看,特別最新的那套真的不錯),開始的時候總覺得熬不過去,中途幾乎拿了我的命,而完結後回望卻不知當時是怎樣過的。這樣的循環就發生了六年,然而,每年其實都是經歷恩典的時候,因為靠己力可能未到十月就掛了。到了八月中,我又開始有點害怕。

我記得前陣子發夢,就夢見開學的第一節課。心理學理論說夢境的內容經常是反映人在日間牽掛的人和事,今次可說對了。教了這些年,我知道,很多時候,好的開始往往是成功的一半。我很想有一個好的開頭,然後不用擔心其他一切,所以趁現在得努力預備教材(新學年要教的通識要自己準備教材)。來年是新的挑戰,中三班主任加上中三英文(兩樣都是第一次),加上三班通識(也未試過),實在刺激(也有點可怕)。我不是怕天父不幫助我,而是怕自己不懂得依靠。好的開始,在神手裡。沒有天父,怎樣開始也不能帶我到終點。在此,引用從奧古斯丁的《懺悔錄》看到的一句:‘How can life be happy where there is no life at all?’畫龍點睛的一句,點明了尋找快樂的前設是尋找生命。讓我的生命能引人到基督那裡,因為祂是生命和愛的根源。

後記:暑假正在看書(買了不少,現在看了一些,還有很多),也看了電影inside out(很好看),下一篇再說吧。

星期六, 7月 11, 2015

試後人生

二零一四至二零一五學年的最後一天試後活動以保齡球活動作結束,真的是適合不過。這幾天考試後的空閒日子,對學生來說就是參觀博物館(我想,博物館是更適合一些年紀比較大的人吧,反正年輕人如我更愛玩耍和娛樂)和留在學校聽講座(無論是劇本和演員,那套《逃出墨汁》話劇可真的不錯)。對老師來說,一年的工作終於大功告成,有精神體力的話執拾一下辦公桌也不錯。對我來說,今年種種的忙碌來到終點,是一種解脫,也是一種不捨。每年如是的周期,每年如是的體驗因放假而有的快樂和因結業而有的失落的複雜感覺。

不過,我仍然是嚮往假期,因為可以慢下來,可以跟久未聯絡的朋友見面,可以去逛逛街、看看電影、讀讀書、玩玩遊戲。我喜歡每天做些新的事情,讓生活更精彩。話說回來,這幾天的試後活動都是快樂的。團契營是快樂的,新的團隊新的組員新的活動新的主題,今年有中六團契的最後一次入營,也有跟中二自己班的同學在營中相遇。縱使睡得不多,那些靜思的時候和談天的時間都是美好的。參觀科學館是快樂的,多年沒有去過的博物館如今正進行「西洋奇器」的展覽,令我想起兩年前曾經孤身花一天遊過的大英博物館。途中跟熟悉的同事們一起欣賞我小時候從來都沒有耐性駐足觀賞的歷史遺物,我發覺朋友的影響很大,而且人隨著年紀增長口味也會改變。那個多小時,我成功的裝成了文青(就是傳說中的偽文青);不過如果有學生聽我講解,我想我也真的有興趣慢慢地介紹一下和討論當中那些物件的奧妙之處。

就算待在學校執拾其實也可以很有趣。縱使為了專注儘快做好這個任務,有一天早午晚三餐都自己進食,能夠把曾經有點凌亂的桌面整理和積累多年的文件丟掉都是令我感覺很爽的。有些事情總要自己親手去做,就像整理自己的桌子,甚至整理自己的生命。唯有自己才知道甚麼文件有用、甚麼物件需要保留、甚麼相片重要、甚麼東西該放哪裡。同樣道理,唯有自己才知道甚麼朋友對我們來說是益友、甚麼時候應該放下然後前進、甚麼人需要珍惜和重視、甚麼人愛我們甚麼人只愛自己。也唯有自己才知道應該戒掉甚麼惡習,保持甚麼態度,下些甚麼決定,過怎麼樣的人生。不過,縱使我們自己才知道自己的事,好多時候我們卻對我們的將來毫無頭緒,又或者對我們的現在束手無策。就算我們知道誰是益友,偏偏我們就選擇了損友。就算我們知道甚麼應該放下,我們總是停滯不前。就算我們知道需要珍惜甚麼人,我們總是捉不緊。就算我們知道誰愛我們,我們卻太習慣他們的關心。我們必須承認,就算我們真的懂得不少,而且我們必須承擔整理自己生命的責任,我們都要謙卑的來到造物主面前求祂指引幫忙。我也想起最近看過的一節經文: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詩篇25:12)

最後,談一談那個打保齡球的上午。九時正集合,我八點半就到了,又來到熟悉的愛民村(不夠一年前曾經跟中六的同學去探訪那裏的長者們)。沿途碰到一個自己班的孩子,樣子像迷了路。當然,他看到我之後就跟著我走。我本來想讓他自己找路,不過既然讓他看見了我,就不捨得拋低他了。我享受帶他在愛民村附近閒逛的那十五分鐘,問了他一些問題也講解了甚麼是屋村甚麼人住屋村等知識。雖然他看來還不怎麼明白,但是教孩子不就需要耐性嗎?其實,人與人之間這麼簡單不好嗎?當天其實也快樂,高興的是有一些很有禮貌的孩子親切地跟自己說早安,甚至過來談幾句話;高興的是跟一些熟悉的同事在保齡球場上切磋和交談;高興的是看著孩子們高興。不過自己還是未能盡興,可能是想得太多吧。集合了,變回一個班主任(或者點名的老師),我不知怎的卻不太自然。我看到一些孩子被忽略,忽然我很想教他們怎樣與人相處,也想教其他人怎麼更包容。我看到一些孩子們還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忽然我想他們快點長大。我看到一些孩子好像習慣了我的存在,忽然令我想消失一會兒。想著想著,我就不能盡興了。或許,這是當老師的包袱,但那幾場保齡球彷彿也提醒我要享受眼前的恩典。

我還記得打了兩場之後,狀態還不錯,但到了第三局的後段開始失了方寸。不知道是否打得有點累,又或者是運動員必然經歷的信心危機,我就是怎麼走步法也好像有點亂,然後非常沒有信心的把球滾出去。結果,連續十球左右如是,都是忽然打得很差。同事鼓勵著我繼續嘗試,給我信心,到最後開始重回正軌。我想,人生也必然經歷著一些信仰或者生活上的信心危機,忽然會懷疑自己,懷疑自己所做的是否正確,甚至懷疑上帝。不過,關鍵就是繼續堅持,不要放棄,因為雖然不知為何發生(通常也是習慣久了的結果),但繼續下去就能看見曙光。有時,停下來思前想後為甚麼反而無濟於事。當時,我知道只要繼續打下去,總會重新找到自己的節奏。今日,我知道只要繼續做下去,我也總會找到如何繼續配合天父的旋律來合奏最美麗的樂章。

後記一:打完保齡球以後去了何文田廣場的餐廳吃午飯,完了之後竟然忘了拿雨傘。那把雨傘才買了不久,雖然是在七十一買的,但也曾經為我遮風擋雨,也曾經為我製造了一些回憶。當時走到將近校門時才發覺,然而因為太熱和有點遠就放棄了回去拿的念頭(我現在回想,究竟遺留了什麼我才會回頭?)。我以為,就此會跟它永別,也以為,可以因此把某些回憶放下。但是,原來同桌的另一位同事代我拿了,也因為他吃完後有點事情要做所以離開了我們的大隊,所以我一直也不知道雨傘在他那裡。後來回到教員室,不久後他就回來然後把雨傘遞了給我。天父真的很幽默,是用這個「失傘」的經歷叫我珍惜嗎?抑或叫我學習感恩?無論如何,失而復得是很微妙的感覺。
後記二:新報結業,彷彿提醒著我世界沒有甚麼天長地久;唯有從自有永有的主才能看見永恆。
後記三:學生時代,年輕人總會經歷不同的疑問和憂慮。我希望除了能確實地解決他們的問題之外,還能陪伴他們走過這段迷茫的時期,更希望能給他們認清把生命主權交給天父的好處和必要性。多謝你看到這裡,我希望還能陪伴你走遠一點。
後記四:我發覺自己還是喜歡被人讚賞,例如鼓勵我寫文章的讚賞,和對我很遜的保齡球技的讚賞(我還是會繼續騙自己我打得不錯)。謝謝。

星期二, 7月 07, 2015

重新

最近在執拾工作桌和所有雜物。這六年來也沒有好好處理的,今次要一併丢掉。就讓明年一切,能夠重新開始。

執拾的過程中,翻看這些年來學生寫給我各式各樣的聖誕咭、生日咭、多謝咭和信件。當中有超過一半的學生今天已經疏遠了,不過感恩曾經在他們生命中留下過足跡,也感恩他們對我曾經的重視和信任。當然,有些學生今天還是很要好,還不時會分享生活中的大小事,為此我更感恩,因為這絕非必然。很多時候,人都是失去後才懂珍惜,但我們似乎沒有失去大家卻能走到如今。為這些難得的師生友誼,我只有感恩,亦盼望其中有能一直走下去的。

星期四, 7月 02, 2015

得到•得不到

最近正在思想的問題,是究竟自己想得到些甚麼。

有些東西,是從來都不應該得到的,我想起我曾經愛上的不應該愛上的人。當時,我的內心很掙扎。當時,我問自己是否真的很想得到她。表面上,答案是肯定的。但,實際上,我只是想得到她的愛,卻不能接受在那時候走在一起。那麼,我其實想得到甚麼呢?我是否真的懂得愛呢?回想當年,感恩上帝沒有鬆開手讓我肆無忌憚地愛她與她一起,否則現在將會更後悔。感恩上帝讓我遇上她,讓我知道我根本不懂得愛。愛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甘心為對方犧牲。

當我問自己想要些什麼時,天父先讓我學習看到別人的需要。然後,透過團契營,叫我看到耶穌「既愛世間屬祂的人,就愛他們到底」。要更明白耶穌的愛,似乎真的要有多少切身的體會和經歷。感恩在這個營會的安靜時間中,天父開我的眼叫我看見。有一刻,當我仍然為最近的問題困擾時,心裡的聲音告訴了我答案。其實我早應該發現那答案,不過是我不想面對而已。我根本不需要問自己想得到甚麼,而是需要問神想我得到甚麼。

轉了角度思考,就發現其實我一直掙扎是否想得到的,都是為了自己益處。我需要將目光轉向神,把物質的豐富和與其他人的關係都交給天父。得到的友誼,是為了讓人更認識上帝。得不到的友誼,是為了讓人不因我跌倒。我相信,當我先求神的榮耀時,祂必會對我施憐憫,阿門。

後記:團契營還有不少學習,有機會再寫吧。又,帶了這六年團契和團契營,實在有點累。不過早上享受著中六的同學帶領的敬拜,的確感動,這六年的辛勞好像看到些成果。當然,這全是天父的恩,為此也只有感恩。將來的路不知如何,但我知上帝早已預備!

星期一, 6月 29, 2015

As the ruin falls (C. S. Lewis)

All this is flashy rhetoric about loving you.
I never had a selfless thought since I was born.
I am mercenary and self-seeking through and through:
I want God, you, all friends, merely to serve my turn.

Peace, re-assurance, pleasure, are the goals I seek,
I cannot crawl one inch outside my proper skin:
I talk of love --a scholar's parrot may talk Greek--
But, self-imprisoned, always end where I begin.

Only that now you have taught me (but how late) my lack.
I see the chasm. And everything you are was making
My heart into a bridge by which I might get back
From exile, and grow man. And now the bridge is breaking.

For this I bless you as the ruin falls. The pains
You give me are more precious than all other gains.

ps. 上面的是最近看書看到魯益師(C. S. Lewis)所寫的詩,說的是他跟上帝的關係,很有意思。
ps2. 暫別了中二和中四的學生,明年若天父許可的話或許能夠重遇;中六的,總有再聚的一日。
ps3. 還是有點忙碌,未到有空和有心情寫文章的時候。不過,想寫的題目卻越來越多了。
ps4. 最近心情還是有點忐忑,有些事要好好面對,但不知道從何入手。
ps5. 盼望能在團契營中重新得力。
ps6. 我正考慮趁暑假的空檔,整理一下這裡的文章,然後跟更多人分享。(現在這裡的讀者據我了解只有十多人)

星期三, 6月 24, 2015

小休

其實有幾篇文章在草稿狀態,不過還是有點事情要先完成。

最近生活還好,你呢?有否要代禱的事?

星期六, 6月 20, 2015

如果有一天,我睜開眼

如果有一天,我睜開眼
卻甚麼也看不見
我不會感覺孤獨
因為黑暗已經與我永遠作伴
當光與影都消失在漆黑中
視覺被永久奪去之時
害怕只會是瞬間的感覺
無奈和絕望才是內心的呼聲

如果有一天,我睜開眼
面前是漆黑一片
請拿一支白杖給我
或者,讓我扶著你可靠的肩膀
又或者,乾脆牽著我的手
也請不要恥笑我的無助
因為我會慢慢地學會
如何在黑暗中漫舞

如果有一天,我睜開眼
我看不見這個世界
我希望還記得曾經讀過
海倫凱勒和她的雋語
真正美麗的東西
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心感受
不用依靠視力的世界
雖然可怕但卻同樣美麗

如果有一天,我睜開眼
我看不見身邊的人
我想我會開始能夠感受
新約聖經中記載的那些瞎子
如何留意到主耶穌的聲音
然後熱烈地迎接那等候已久
卻可能從來不會發生的醫治
再將榮耀歸給愛我們的主

如果明天,我睜開眼
還能看得見一切
我豈能不感恩?
與其擔心有天要在黑暗中生活
不如趁看得見再看多幾遍

如果明天,我睜開眼
卻真的失去了視力
我希望漆黑中仍能與你同路
這比獨自走一段看得見的路
來得更寶貴,是嗎?

後記:今天終於去了《黑暗中對話》。這個經歷,期待已久,果然值得。今次是跟教會團友一起去的,有機會的話,想讓學生們也去體驗一下。

星期五, 6月 19, 2015

從駕車到謝師宴

昨天十時許跟外公外婆與媽媽飲茶。其實我並非甚麼孝子,不過這些機會也不會剩下很多。吃罷我跟媽媽提出不如由我駕車回家;媽媽其實已不再怎麼年輕,這些粗活我早該接過來做。不過,我不像爸爸般喜歡駕車,而且爸媽都經驗豐富,所以總是沒有機會。雖然牌就已經考了六年,但這些年來駕車的次數寥寥可數。難得有機會接載外公,我當然小心翼翼地駕駛,讓他感覺舒適。這趟車程最深刻的,卻是送完外公後在車裡跟媽媽的對話。

媽媽說看到我還是很謹慎地駕車,心中也很安慰,但擔心我習慣了之後會開始鬆懈和輕浮。其實駕車就像人生很多其他事情一樣,未熟習時我們總是小心翼翼的,也會照顧所有細節,全心投入去做,生怕壞了大事。但當我們都習慣了,熟悉了,以為能輕鬆駕馭的時候,我們便會開始自滿,繼而疏忽大意和不夠認真,往往就因此產生意外。

我把這個體會聯繫上工作的經驗,這六年的確慢慢磨蝕我對人和工作的熱誠和拼勁。當然,媽媽知道我想甚麼,就叫我好好享受這所謂的蜜月期。過了六年,學校方面想我由學生層面轉到在同事層面下多點工夫,慢慢從前線退下來。我當然不太願意,但體力的衰退和學校實際的需要也很真實。或許,這也是人生健康而又必要的進程。不過,起碼,我想重拾那團火。

感恩自從前幾天的心情低谷開始,這幾天不斷地經歷一些提醒和鼓勵。天父透過不同的人和事,提醒我本來應該做的工作和鼓勵我繼續曾經做得好的事。一位非信徒同事告訴我他一直知道我正職是基督徒,做一個好老師只是副業。一些舊生說他們認為我不單是一個老師,也是他們人生的導師,在信仰、人生、家庭和感情上給予指引、鼓勵和禱告支持。現在的學生也有些主動地分享教會生活的點滴和各式各樣的重擔,對我十分信任。他們都不知道,其實最近我心情有點差,做事也不太起勁;我感覺自己開始失去熱誠了。但他們更不知道,他們對我的信任和說話,卻成為了我的鼓勵。

為此,引用時下流行的一句,真的要「勿忘初衷」。對預備每次早禱和事奉的認真,對團契每次周會和團友成長的執著,對學生們分享信仰的堅持,對關心個別學習需要的看重,對坦誠回應別人和鼓勵學生努力的用心,都是我的初衷,也都是這幾年來隨著繁重工作開始慢慢消失的堅持。願休息過後,健康地重新出發,更有力地成為別人的良師益友,也讓別人在不知不覺間成為我的良師益友。

如果我沒有記錯,除了自己讀書的謝師宴外,昨晚是我第四次出席此等聚會。卓社、翹社、雋社,然後到今天的哲社,一轉眼又渡過了幾個秋。中一教過後中五六再遇上,然後有些在團契中識於微時,確實是這六年中極之難得的體會。看著他們都長大了成年了,玉樹臨風或者亭亭玉立,感覺絕對神奇,也為他們感恩。不過,謝師宴後留下些甚麼,或許比宴會中留下的倩影寶貴得多。如果留得住一些對大家正面的影響、說話、榜樣和關係,未來無論剩下幾多個寒暑,幾多次謝師宴,也不枉了。

後記:只是停了兩個禮拜寫作,腦袋就好像生了鏽一樣,寫作的感覺幾乎是零。我可以肯定,之前的那四十天是奇蹟,也是恩典。

星期四, 6月 18, 2015

小記

人生有高低起伏,四十日後低谷瞬間又遇上了。當人熟悉了一個環境、一種節奏,就開始自滿和鬆懈了。在再次墮進谷底前,是時候開始另一個計劃了。

渴望簡樸

某年某月某日
簡樸與渴望簡樸相遇
二人同往的快樂
碰上了一人的話劇

大地本來就是靜謐
只有鳥兒吱吱的叫聲
屋內三人的和諧
與四人的心跳和鳴

嬰孩偶爾的哭聲
其實蘊藏大人的夢想
主人和賓客不用多言
因為伸出手就能觸摸愛

從餐桌冒起的幾縷輕煙
背後是惺忪卻微笑的臉龐
溫柔的眼神悄悄地隱藏著
人海中曾經泛過的幾陣漣漪

傍晚的街燈奏起輕快的調子
鬧市的人群依舊嘻哈
卻無法奪去腹中的滿足
和選擇與簡單並肩的美麗

一人表演的話劇
始終也及不上二人同往的快樂
或許簡樸能再與渴望簡樸相遇
在某年某月某日

後記:猜不到文筆這麼快便生疏了,這樣的短詩竟也需要一段時間才寫起。感恩同事的生活給了我一些新的想法和方向,願能繼續謙卑等候。

星期一, 6月 08, 2015

A slice of déjà vu

Give me a slice of déjà vu
Before the sweetness disappears forever
Without saying a proper goodbye to you
Or leaving a trace of whatsoever 

The road where two souls meet
Entangled under the dim streetlight 
Frozen limbs and hastening heartbeat 
Leading the way into the bright moonlight 

Laymen treat our sacred encounters as a numbers game
Not realising it is more than a simple sum
Parallel paths never cross, mathematicians claim 
But they know nothing about what we can overcome 

There may be no more slices left to savour now 
Yet I still believe that someday somewhere somehow 

ps. So writing something every day has become my routine...

The Giraffe and the Pelly and Me

The Giraffe and the Pelly and Me
If you don't know, I am Billy
Oh please don't forget the Monkey
The four of us are each other's bestie

A giraffe, a pelican and a monkey
coincidentally sharing the same destiny
Though we were all created differently
Together we are more than mighty

And with me we begin our journey
As one we compose an exciting story
Things don't always go smoothly
Yet we still keep each other company

The Giraffe and the Pelly and Me
Let's not forget the singing Monkey
Yes we may part our ways eventually
but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camaraderie

ps. This poem is a tribute to Mr Roald Dahl's famous children's novel with the same title.
ps2. I am thinking about initiating collaborative projects as the new challenge. Feel free to share with me what crosses your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