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有個比較空閒的中午,最後決定了擺脫自閉的習慣,毅然地去了跟英國認識的弟兄姐妹吃個便飯。那一餐其實並不是普通的午餐,而是跟其中兩位姐妹慶祝生日的聚餐。坦白說,真的好久不見他們,而且我也想在這開心的飯局中一同分享喜悅,所以即使大雨也完全沒有後悔出席了。吃飯的地方在尖沙嘴,是近似Simply Life的半高級西餐廳,連我在內有九個人,都是英國教會認識的弟兄姐妹。當中,多過一半人都已經三十歲了,但我感恩大家仍然年輕有活力,更願意跟大家直接的分享。大家之間的信任和坦白和相似的價值觀,就是我喜歡英國的弟兄姐妹的原因。
雖然席間大家說的都離不開工作、家庭、結婚生子甚至教會生活,但起碼不是買那一種股票或名車。不過,和前幾天中學同學的聚會一樣,大家的對話的主線好像都與轉變有關。到了三十歲,似乎大家不是在經歷某一些改變,就是希望尋求另外一些改變。其中一位說的叫我感覺深刻:「工作和生活似乎走到一個瓶頸,想有些改變。」由從前非常刺激的學校生活轉到嶄新的工作環境,頭幾年可能蠻新鮮,但當做了五六年,似乎多有趣的工作都會開始顯得沈悶。別人覺得多特別的經歷,如果每天經歷一次,每年經歷二百多次,可能已經不再怎樣特別了。
星期四晚上的中學同學婚宴連同今天的飯局,有五六個中同和幾個弟兄姐妹都是剛剛結婚,現在正在適應婚後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當中包括要思考家務如何分配、是否生小孩子、租樓抑或買樓等等很實際的問題。對他們來說,這個新家庭的改變,就算不是人生的全部都是喜怒哀樂的主要來源。不過,結婚戀愛的話題剛剛談及了,這篇還是談工作吧。今天席間一個弟兄和一個姐妹都分別談起正在思考會否轉工,原因分別是覺得需要突破和工作環境不太良好。其實,大家都知道,當做了五六年,人工開始穩定人事關係開始穩定,要找一份新的工作絕不容易。本來,找新工作就困難,就算人家肯請,人工能否保持原本水平也是要考慮的要點。最後,就算一切看來不錯,新工作環境的人事關係沒有人可以保證會比現在的好。說到底,要轉工需要勇氣。
不過,當做到有點沈悶,做到沒有生氣,做到有點因循,找些轉變也不錯。姐妹跟我說:「你做教書這一行業,應該不會做到悶吧,起碼每年可以教不同的學生。」我不能完全認同教書不會做到悶,不過確實學生群的改變能為老師帶來新鮮感。然而,感恩的是其實我並不怕悶,而學生群改變與否對我來說根本與工作是否沈悶沒太大關係;這份工作一直都給我很大的滿足感和快樂,特別對著某一些學生。其實,轉變生活不一定要找一份新的工作;可以去讀一年書,可以放一個長假,可以開展一個家庭,甚至可以改變一些生活習慣;或者,最可靠的都是改變(更新)我們的心。羅馬書十二章二節(我們都很熟悉的經文)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如果工作沈悶,碰到瓶頸,似乎心意更新才是轉變的終極方向,而客觀環境的改變終究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而已。當然,很多時候,改變了工作環境,人就能放下一些擔子來追尋人生的真正目標。
心裏困擾的、靈裡憂傷的、工作沈悶的、學習疲累的,改變可以由明天開始。當我們仰望耶穌時,我們就能更像耶穌,而這就是人生最重要的轉變吧。每早晨都是新的,舊的我們為何不輕輕放下呢?讓我們快樂地改變吧。
後記:最近是有點不開心,多謝大家最近的安慰和愛護。
無所謂架啦
1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的留言是對我的鼓勵。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