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fully alive is to act; to be fully alive is to contemplate.
- Parker Palmer

星期日, 5月 10, 2015

「26」勝固欣然敗亦喜

經過了多於半年的時間,今年度的所有羽毛球比賽過了今天之後都已告一段落。在我記憶中,男子羽毛球隊好像未試過有資格參與精英賽,所以今天的比賽是額外的獎賞。雖然要在星期天早上遠赴荃灣(雖然昨晚去了崇拜,但星期天早上的活動從來都是可免則免),但能親眼看到年輕人中的羽毛球界精英分子和後起之秀施展渾身解數,實在叫人雀躍。作為運動愛好者,我喜歡看各式各類的比賽;如果是自己略懂皮毛的運動,看起來總會特別緊張。今早,高手雲集,實在令我大飽眼福。

比賽前,我們已經有心理準備八強止步,因為如果打進十六強就會面對傳統勁旅兼學界冠軍「男拔萃」。當然,進入十六強之前就已經要遇上擁有港隊級猛將的沙田西貢區冠軍「浸呂明才」。坦白說,我沒有想過能輕鬆地贏,也真的不太介意勝負,所以沒有給學生們壓力學生們。結果,第一場,由於狀態和實力都不及對手,我們以零比三見負。雖然輸了,我還記得我心情還是不錯,因為帶了六年羽毛球隊,我終於有機會見識這個舞台。而且,看到幾位家長們的支持和學生們的投入,我知道勝利只會是錦上添花;其他的都真的不重要了。

還記得比賽前學生說希望天父保守,我拍了拍他肩膀鼓勵他。我心裡很清楚,天父只會給他平安卻不一定會給予他勝利(天父可不是黃大仙呢)。贏了,是恩典;輸了,也是恩典。因為,本來,有機會比賽,有機會學羽毛球和達到一定水平,有機會認識耶穌,已經是恩典;贏輸只是恩典的其中一部分而已。贏了,付出得到肯定,當然應該高興,也應該感恩。輸了,看到自己的弱點,知道自己有進步空間,能欣賞別人更高超的技術,甚至有朋友教練關心和鼓勵,更加應該高興和感恩。我們很多時候只在得到勝利(要記得,每一次有人勝利時一定有人落敗)才感恩歡呼,卻忘記了落敗才更加是人生中的常態,也是學習謙卑努力的大好機會。

人總喜歡勝利,因為勝利除了可以證明自己比別人出色,我們也以為可以因此得到更多人的稱讚和愛。以前的我,只喜歡勝利。現在,我也喜歡勝利,卻不容許自己錯過落敗的教訓。不瞞大家,我記得小時候我比賽落敗試過大哭、測驗低分試過大哭,也介意了很久某一次數學比賽只能當後備(可能因為弟弟是正選)。或許,我很想透過勝利證明自己,又或許,以前曾經「贏」過很多次,以致我不懂得接受落敗。但,正因為我不懂得接受落敗,我根本不懂得如何繼續謙卑地面對勝利。直到後來,我慢慢開始接受自己的限制,觀察別人的厲害,然後才開始懂得模仿別人和改善自己。現在,勝負已經沒有以往那樣重要了,因為我知道無論我能否勝出如何比賽,我都是被愛的;其實我們根本無需要用勝負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後記:今晚,待了很久也沒有寫作的靈感,也沒有寫作的心情,所以繼續備課,直至十一時十分才開始。能夠適時完成,實在感恩,不過如果文章看起來有點平庸,請別介意。時候都不早了,身子還未完全康復,看來要睡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的留言是對我的鼓勵。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