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fully alive is to act; to be fully alive is to contemplate.
- Parker Palmer

星期二, 5月 12, 2015

「24」錢錢錢錢錢錢錢

時常聽見人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就萬萬不能。」的確,在香港這個非常重視經濟和金融的城市,金錢是生存和生活的本錢。近幾年物價急升、百物騰貴,每天動輒要用上一百元才能維持基本生活(仔細計算,一日三餐加上乘車的費用很可能需要多於一百元)。每個月的月入,在支付日常基本開支之後,似乎都是所剩無幾,遑論要拿些錢買新衣服、新電話或者其他奢侈品。如果家裡有兩老或者小朋友,加上對生活方式有多少要求,良好的財務管理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否則很容易會面對入不敷支的情況。除非能找到穩定和高薪的工作,香港人的生活著實頗為困難,所以一分一毫都顯得格外地重要。

對此,很多人都嘗試儘他們所能賺取更多的錢,無論是為了父母、子女或者自己。有些人透過努力工作,例如朝九晚十一般不停工作和超時工作,又或者做超過一份工作,務求在工資上多賺一些。另外有些人會透過投資買樓或者股票等,希望能在既有的儲蓄上再賺多一點點。在香港這個奇怪的地方,靠投資來賺錢叫不少人都能從中獲利(本錢越大,賺的錢越多),但同時間,如果市道忽然轉差,投資者因此亦有可能損失慘重甚至破產。最後,有些人會透過買六合彩或者賭波賭馬等方式,期望一次過地用最小的成本贏取最大的利潤。可惜的是,十賭九輸,很多家庭慘劇就是源於有人沉迷賭博、經常把家中僅有的金錢拿去輸掉。這些方法可能都多少有點用,但賺來金錢所賠上的代價(時間和關係)又會否太大?

有人說,錢財身外物,我很認同。錢,雖然沒有人嫌多,但聖經卻多次表示富有可能帶來的問題。馬太福音十九章記述一個少年財主去找耶穌的經過,而耶穌則教導他如何能夠完全:
『耶穌對他說:「如果你想要完全,就去變賣你的財物,分給窮人,你就必有財寶在天上,然後來跟從我。」那年輕人聽了這話,就憂傷地走了,因為他有很多財產。於是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要進天國真是困難。我再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眼,比財主進入神的國還容易呢!」門徒聽見了,非常驚訝,說:「那麼,誰能得救呢?」耶穌看着他們說:「對人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但對神來說,一切都是可能的。」 』經文帶出財主願意遵守律法,卻放不下自己一生最重視的金錢,以致無法將主耶穌放在生命的首位,而原因就是他有很多財產。耶穌教導他應該將財物分給窮人,就能有財寶在天;失去地上財寶,得到天上財寶,其實絕對划算。

關於天上的財寶,聖經中馬太福音六章十九至二十一節有相關的記載:『「不要為自己在地上積聚財寶,地上有蟲蛀,有銹蝕,也有賊鑿洞來偷。要為自己在天上積聚財寶,那裏沒有蟲蛀,沒有銹蝕,也沒有賊人鑿洞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也在哪裏」』最後一句是畫龍點睛的關鍵,對以金錢掛帥為主流價值取向的社會簡直是當頭棒喝。或許,我們的心都時常放在地上的財寶那裡,卻忽略了這地上財寶的豐足並不應該是人生終極追尋的目標。有錢可能帶來短暫的快樂,但遵守主耶穌教訓,與人分享我們所有的,為自己積存財寶在天上,才是我們應該看重的。地上的金錢只會徒添我們的憂慮,而真正重要的卻是金錢所不能購買的種種。

我所任教的學校中大部分同學在金錢和物質上都沒有什麼缺乏,基本上都來自中產的家庭。好的方面來看,他們應該不需要往錢看,有充足的本錢把心機和時間放在更遠、更重要和能存到永恆的事情上面。然而,另一方面看,可能他們太富足,結果長大後會為了維持這種富足或者追求更富足而奔波。無論如何,即使你我是富足或貧窮,願我們都學習時常感恩,並且懂得與人分享我們擁有的一切。

後記:想不到合適的文章標題,所以就這樣應付過去了。又,這陣子身體好像還是好不了多少;或者,真的要一段更長時間的休息。晚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的留言是對我的鼓勵。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