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fully alive is to act; to be fully alive is to contemplate.
- Parker Palmer

星期二, 5月 05, 2015

「31」你的志願是什麼

如果你有留意我在這個網頁的自我介紹中的興趣,你應該會看到其中之一是「談天說地」。對,我喜歡跟人談天說地。當然,我不是喜歡跟所有人談天說地,歐陽修的那句「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對我來說也是非常真實的。不過,在學校,大部分學生都知道我會說些什麼類型的話,所以通常只有肯聽我說話或者信任我的學生找我談天,以致絕少存在話不投機的情況。我習慣放學後無論如何也在學校待一待,在完成每天工作的同時看看有沒有學生來找我。或者,我自己也很享受聽他們分享,也很珍惜當中建立的友誼。以前我讀書的時候,我很少找老師談天,一來我有空就會回家,二來我覺得沒有問題不需要找老師。不過,到了培正之後,我知道老師學生除了是老師學生的關係外還可以做朋友。

今天放學後,跟兩個學生談了一會兒。嚴格來說,只有其中一個學生有說話,另一個只是在旁邊聽和笑(雖然我也覺得整個過程很有趣)。再嚴格一些來說,其實不算得上是談天,因為基本上是個問答環節:我問,她答。當然,跟學生的談話不是經常這個模式,不過,這個學生比較特別,所以就用個特別的方式跟她溝通(照道理她不會看到這裡,無論如何希望她也別介意)。我不完全記得說了些什麼,但我大約地記得跟她談過她應否去山東、她放學後都做些什麼、她是否勤力、她的優點和她的志願。當中,其實我最有興趣知道更多的還是她的志願。

還記得開學的時候給中四的學生們寫一篇關於「我的夢想」的文章。因為不太認識這一班學生,這個方法可算是個好辦法讓我在短時間內認識他們更多。我還記得這一個學生寫低了她想做傳道人(或者牧師,不過其實只是名稱上的不同),當時對我來說還是有點難以置信。一來,據我對這位學生的認識(我在其他途徑早已認識她),她看來比較寡言和內向,而且從未在我面前談及信仰,怎樣想也不像是會有這樣的志願。二來,我教過的這麼多學生,好像沒有誰曾經跟我說過有這樣的一個想法;反而,想當老師的卻有好幾個。我不是歧視這個想法,不過小小年紀想將來當傳道人,一定有上帝巧妙的安排在她生命中才會有這樣的一個心意;我希望她能好好保留這個想法。

今天再問她時,她好像已經對這個志願有點猶疑了。或許,她從來都只是想想而已,正如我們都可能根本沒試過很有清晰目標地向前跑。我喜歡幫她再想一想能否將這個夢想延續,能否因此再努力一點,能否配合一下心裡的那份感動。我不知道將來天父會如何帶領她,但我知道,如果她最後當了傳道人,將會是一件會令我非常高興的事。其實,很多人都曾經問我會不會讀神學和有否考慮做傳道人等問題。我一直對這個問題的答案都是「看天父怎樣帶領吧」,反正這個答案一定沒差。不過,心底裡我知道,我還是有選擇的。如果要我再讀書,或許我真正有興趣再去追求的是聖經的知識(不過,我也算是不勤讀聖經的人)。至於是否離開現在的職業走上這條路,我還不肯定。我不肯定的是我捨不捨得這個地方,也不肯定走上了那條路之後我會否後悔。人,總是喜歡安定;起碼我是。要去改變從來不容易,因為這代表我們要跳出我們的安舒區,迎接新的環境和挑戰。可是,人大了我發現,當現在不改變,將來就更難改變。我是否又應該再想一想我的前路呢?

願天父顯明祂的心意。雖然我覺得做老師暫時很適合自己,但若祂想我走其他的路,願我也能心裡平安地配合。當然,最重要的是,無論我在什麼崗位和地方,也應該時刻見證祂。這,也是我基督徒身份(這個身份卻不會改變)應盡的本分。或許,能盡力愛神愛人就是我的志願。

後記:首先,我想說,原來已經寫了十篇!這個挑戰至今已經走了四分之一,希望能走下去,多謝你們默默的支持。本來,聽完優勝者音樂會,想寫一篇關於音樂的文章,但還是留待明天吧,反正我還會記得想寫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的留言是對我的鼓勵。謝!